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3牛晓琴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高校教师校园文化

牛晓琴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牛晓琴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高校教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置于突出的地位;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用高雅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潮流;加强师德建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路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根本指导思想。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与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因素,即物质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由于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一些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目光放在“学校物质文化”的构建上,导致了学校校园文化的“营养不良”,尽管有些高校校园越来越漂亮,教学楼越来越高档,但是大家却不约而同怀念“逝去的大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校园的环境建设。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些都是校园文化范畴中表象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不能构建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不能算是建设校园文化。高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人文气象是校园文化中最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也是高校最显著的特色和标志。著名教育学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这样才形成了清华大学大师如林的场面。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在一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虽然繁多,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却热衷于搞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如流行歌曲比赛、交谊舞表演等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出现。在校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但如果没有很好地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开展活动,只能是做表面文章,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进步的实质性作用不大。同时,有些活动不但没有触及学生的灵魂,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大学学习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趋于稳定阶段,这个时期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教师若能以自身崇高的职业道德去引导大学生,对于他们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一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地是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一些高校以“法人”的形象存在,忽视了高校教师个人或群体职业道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外壳,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独特的“校园精神”必将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当前,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关键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了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中来,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找到不懈的发展动力和道德规范。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要着重培育和倡导全校共同的群体价值观和群体意识,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全体师生共同奋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用高雅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潮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构建科学的价值观为基点,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预设和干预,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底线。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要用高雅的艺术净化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部分高校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进一步让高雅艺术进课堂,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无德无以成师。”荀子也曾指出:“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高校教师是高校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德建设关系到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教师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校风和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强的教师都能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少数高校教师由于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不能很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要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能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手段,校园文化建设也必将是一个长期培育和积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会起到负面的效果。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钱燕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2012(1).

〔3〕王凤炎.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G641

A

1009-1203(2012)03-0113-02

2012-04-15

牛晓琴(1977-),女,山西平遥人,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和德育。

责任编辑 李英姿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高校教师校园文化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