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竞技网球视野下体能训练问题分析

2012-08-15 00:50范子哲陈正秦敬刚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网球竞技

范子哲 陈正 秦敬刚(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竞技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对抗激烈、技战术复杂多变、对体能和心智能力要求较高的技能与体能同时主导的隔网对抗性项目。虽然项群理论对运动项目的分类中,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的运动,但是随着网球项目职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战术变化更加多样,体能的作用也在加大。当今ATP、WTA网球职业比赛每年各有60余站,分布于全年的前50周,比赛在不同的场地(硬地、草场、红土)进行。高水平的职业选手要维持较高的国际排名一般每年要参加20站甚至更多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有时连续参赛4-5周、每周打一站比赛,显然,要适应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比赛要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因此系统化、短周期的体能训练需要贯穿于全年训练比赛的整个过程。

1 、竞技网球运动体能特点

1.1、竞技网球项目运动形式 网球比赛的持续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1-5h不等,国际通用的平均标准时间为90min。整个比赛中的有效跑动时间所占时间比例因场地的不同而不同,有研究发现在红土场地有效跑动时间约占总时间的20%-30%,而在硬地场的有效跑动时间所占的比例要比红土场地少,约为10%-20%。在红土场地,进攻型选手的有效跑动时间占21%(±5.5%),全场型选手的有效跑动时间占28.6%(±4.2%),底线防守型选手的有效跑动占38.5%(±4.9%)。在这些跑动中,网球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的平均跑动距离为3m,每一分的跑动距离为8 -12m,在一场持续三盘的比赛中要完成成百上千次的击球。网球每回合持续的时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主要决定于场地、打球风格、环境条件、比赛策略。所以网球运动是典型的间歇性运动,短时(4-10s)高强度的跑动伴随着短时(10-20s)的恢复时间,中间还穿插着几个较长(60-90s)的恢复时间。这些间隔时间是在国际网球联合会(ITF)规定的最大间歇时间控制下的。每一分的休息时间为20s,换发球的时间为90s,每一局的时间间隔为120s。通常运动和休息的比例分别为5-10s和10-20s,运动和休息的比率为1:1到1:5(平均运动和休息比率为1:2.5)。

1.2、竞技网球项目供能形式 网球运动多是由许多小回合组合而成,每一回合基本都在10秒以内。强度大,运动剧烈,其即刻心率有时可高达200次/分,因此在运动中多为ATP-CP供能系统;当回合持续时间大于10秒以上后,糖酵解供能系统参与供能,乳酸开始在体内堆积;在回合间的休息过程中,主要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以排除乳酸,恢复体力。因此,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应该据有好的爆发能力、糖酵解能力和有氧能力。ATP-CP的供能特点:6-8s的短时间运动供能,提供爆发性、快速运动的能量,不需要充足氧气。糖酵解的供能特点:30s-2min的运动供能,由糖酵解提供,产生乳酸,不需要充足氧气。有氧供能特点:为长时间运动供能,由糖、脂肪氧化提供,产生水、二氧化碳,需要氧气充足。总体上网球运动有氧功能是主要供能形式。

2 、当代职业网球体能训练理念

2.1、竞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连贯性 运动员系统的多年训练活动,必须以健全的多年训练体制作为保障。为了保证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训练组织完成各自的任务,使运动员得以保证多年训练的系统性,在最佳竞技年龄区间表现出最高的竞技水平,各层次必须紧密衔接,相互连贯。特别是竞技网球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赛事安排密集,一定要结合科学的恢复手段保证年度体能训练计划及多年体能训练计划的连贯性。即使在运动员伤病的情况下,期间也应当科学安排体能训练,这种安排一是为了加快伤病部位康复,二是为了保持未伤部位训练的系统连续性。

2.2、竞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参加职业网球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缺乏相应的体能做支撑,运动员在比赛中或者比赛的后半程往往会出现心到手不到的情况,不能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因此需要对运动员体能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并确定训练的侧重点。如定期做相应的专项素质如速度、爆发力、灵敏性的测试,之后做出评价。对于体能差者注意具体分析评价其身体素质的几个方面:有氧耐力,速度,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根据评价结果侧重弱项训练才会有最大的效果。这种针对性体能训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训练中网球技战术与体能训练比重的安排;二、训练中体能各部分之间侧重点的安排。

2.3、竞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阶段性区别 体能训练的阶段划分一般是根据训练距离比赛期时间的长短而定,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性准备阶段,专项准备阶段,赛前阶段,赛间阶段。不同阶段里体能训练的内容,负荷与侧重点是不同的,从而使得体能状态在比赛时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性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专项和高水平的体能训练做好准备,内容全面,侧重于有氧耐力、基础力量练习;专项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性的提高专项素质,内容结合专项需求,负荷逐渐增大,时间缩短,侧重于速度、爆发力和无氧训练;赛前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体能继续保持和提高,训练变成专项的大强度小运动量的训练,随着比赛的临近减少有氧训练和训练的总时间,加大力量训练的重量,增加灵敏性、速度、爆发力和无氧训练。

2.4、竞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合理的赛间安排 长期以来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害怕赛间的体能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肌肉酸痛、损伤、机体的疲劳或体能的消耗,实际上并非如此,科学的赛间训练不仅不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而且有时还会使运动员比赛中处于身体超量恢复期,在比赛中表现出更优秀的体能水平。赛间体能训练的要点主要是强度大、时间短、做赛前经常做的熟悉的练习,这样不容易产生肌肉酸痛、损伤和肌体疲劳等情况,同时对机体产生高强度的刺激,使肌体保持高强度运动的兴奋性与适应性。赛间的体能训练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持体能水平;二是快速恢复体能,预防伤病;三是针对对手体能和技战术特点进行适应性训练。

3 、竞技网球运动体能训练原则

3.1、比赛需要原则:比赛需要原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场上需要什么,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就要着重发展运动员什么。随着职业网球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一年中通常需要参加三十多站的比赛,由于赛事安排紧密,导致非赛季的训练时间很少也更加宝贵。这就更加要求体能教练根据比赛需要原则来有的放矢地发展运动员最需要发展的能力。此外,由于网球比赛的场地不同,导致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体能教练也要依据比赛需要原则有目的地发展运动员在下一站比赛中需要的运动素质。

3.2、针对性原则:不同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特点,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每位运动员所处的不同竞赛周期、技术水平、打法特点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等因素为每位运动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体能训练方案,避免采用集体式训练方法。

3.3、时间与空间性原则:体能训练过程是一个特殊客观的物质活动,它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体能训练的时间特征反映为横向的发展,也就是它的训练周期、阶段等。体能训练的空间特征反映为纵向的发展,是它的练习手段、方法等。体能训练的过程也就是合理处理这两个维度的过程。由于网球比赛的特殊时间规律,每分球之间有10多秒的间歇,单数局后还有1分钟的休息,一般每一分的对打板数在6到8个来回。因此,安排的体能训练要根据上述特点来设计,那种练习时间越长打的板数越多的观念,只会发展运动员与专项不一致的能力,降低训练效率。在观察中发现,有些队员练习冲坡时,就没有考虑冲坡的距离问题(或者冲跑多长时间),导致一些不当的后果,要么距离过长使运动员身体的负荷过大而受伤,要么冲跑时间过短,达不到练习要发展的目的。

3.4、SAID原则(专项适应原则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体能训练的要求应该尽力接近网球运动专项的需求,包括量度、强度等各方面的需求。练习的量度、强度决定了机体产生的适应效果。

3.5、处理好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关系原则:在宝贵的非赛季训练中,专项教练希望能多些时间改进运动员的技术问题,而体能教练也同样希望多些时间让运动员储备体能,这就要求双方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协调配合共同促进运动员进步。其实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是不矛盾的,体能训练的安排是按照专项教练的需要来设计的,如果专项教练需要较长时间的有球训练,则体能教练的任务就是保证球员在训练后可以快速恢复,保证第二天的训练;在技术训练之外,如果运动员在哪方面没有练到,那么体能教练的任务就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运动员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保持能力,预防损伤。通常,在非赛季的训练中,初期时体能训练占主导,越靠近比赛,体能的训练就应该逐步的融入到专项训练中。

3.6、赛间训练原则:赛间训练的重点是技战术训练,要重点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赛间是保持和维持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时期,而不是发展体能的时期。因此,在赛间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不要让运动员做一些新的、之前没有做过的练习,而要让他们做一些之前做过的、有能力完成并可以熟练掌握的练习。

3.7、及时调整原则:体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存在,所以教练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按照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实际操作是很困难的,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3.8、运动员理性认识原则:在体能训练前,网球运动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训练中参与工作肌肉的训练原理要有清楚的认识,通过一定的心理暗示,结合一定程度的念动训练会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4 、竞技网球运动体能训练内容

网球项目当中,良好的体能能够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也能够促进提高专项的技术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从理论上理解应该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灵敏训练、柔韧训练,穿插到具体的训练中应根据具体项目划分。而根据网球项目的运动特点,体能训练应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三大部分。

4.1、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包括有关体能常识的相关学科知识,如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灵敏训练、判断训练。

4.2、专项体能训练:包括专项身体素质和机体与环境适应能力。专项身体素质是指专项力量训练、专项速度训练、专项耐力训练、专项柔韧训练、专项灵敏训练,机体与环境适应能力指抗时差训练、抗缺氧训练、抗干扰训练、抗恶劣气候训练(抗炎热、寒冷、大风训练)。

4.3、综合体能训练:指体能与战术、技能、智能、心理综合运用与实战。综合体能训练计划的实施可穿插于正式的比赛当中,起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效果。

5 、总结

随着竞技网球项目职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网坛竞争也日趋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不再仅仅取决于拥有娴熟的技术,更要有充足的体能做基础,因此良好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关键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运动训练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多学科的参与、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一门复杂的交叉科学。怎样在当今风云变换的世界网坛及时的掌握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途径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面临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更新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从而总结出适时的网球项目训练原则,才能有效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内容,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姜滨,白侠.浅谈网球的体能训练[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35-538.

[3]李庆有,俞继英,叶飞.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54-56.

[4]王卫星,蔡有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兴通,郭培民.论网球运动与体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76-77.

[6]肖秋平.对体能训练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02-103.

[8]ITF.2006 Duties and Procedures for Officials[M].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2006.

[9]Fernandez·J. Intensity of tennis match play[J].Br·J Sports Med,2006,40:387-391.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网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竞技精神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花与竞技少女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