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词派之张惠言的清词评成就述略

2012-08-15 00:48张彩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词派周济词选

张彩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淮北 235000)

常州词派之张惠言的清词评成就述略

张彩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淮北 235000)

清代常州词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理论上,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其《词选序》集中体现了张氏词评的理论主张,其意内言外谓之词说立足于儒家的正统观念,开了常州词派词评的先河,扭转了当时词坛的风气,对清代词坛影响深远。从张惠言及其后继者们对常州派词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可以看出常州派词论的发展及理论思维演进的轨迹。

常州词派;张惠言;清词评;成就

一、常州派词论的提出背景

嘉道时期,浙西派末流以醇雅掩饰其饾饤之状,词坛蹈虚空泛、意旨枯寂的词风现状愈下,再加上常州词人那备受挫折的心态及其向诗教寻求精神归宿的情绪等因素影响。张惠言鉴于浙西词派追求“清空”之境、专注词语精工而陷于饾饤琐屑的弊病,而针对当时词坛提出了词应以立意为本的主张,开了常州派词论的先河。

二、张惠言词论及词论所及的清人清词

(一)张惠言的词论

作为常州词派的盟主,张惠言关于词的理论所及清人清词首先是针对浙西词派的:一方面,他汲取了浙西派针砭时弊推崇雅正的理论及推尊词体的主张,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浙西派末流的琐屑和空疏。如:嘉庆二年张氏弟子金应珪所作的《词选后序》中说:“《词选》二卷,吾师张皋文、翰风两先生之所录也。夫楚谣汉赋,齐歌唐律,亦乖苏李。”[1]1618接着还说张氏论词要求都是为反对浙西词派等派末流的淫词、鄙词、游词而发的,并详细述说了淫词、鄙词、游词之词坛弊病的具体情况(金应珪《词选后序》曰:近世为词,厥有三蔽。义非宋玉而独赋蓬发,谏谢淳于而唯陈履舄。……是谓淫词。其蔽一也。猛起奋末,分言析字,诙嘲则俳忧之末流,叫啸则市侩之盛气,此犹巴人振喉以和阳春,……是谓鄙词,其蔽二也。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衰其性,虑叹无与乎情,连章累篇,……。虽既雅而不艳,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1]1618-1619)。张氏针对其当代词坛上出现的淫词、鄙词、游词的弊病,为救此词坛三弊而在其《词选序》里提出“意内言外谓之词”。“意”即“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是一种情意;“言”是指“微言”,即“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之呈现。而“微言”要通于大义,即要求词合乎变风和楚骚之比兴义,指一种形式上精致细微而意境上富于深隐幽微之意蕴的语言特质。而张氏的《水调歌头》五首则恰在创作的实践方面把其儒学修养与对词之美感的体悟相结合。此处可看出,张氏主张词也像诗一样具有美刺社会现实、对社会民生发表自己意见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依据这个界定来观察词史,打着复古主义的旗帜,以唐人词为准的,奉温庭筠为圭臬。在此观念指导下,编写出了一部词旨鲜明的词选本《词选》,意在以《风》《骚》为旨趣,扭转当时词坛风气,革新词坛风貌,树立复古尊古旗帜,而这些依赖他提出的比兴寄托理论。

其次,张氏所提出的词论也是针对云间派、阳羡派等的。如:他在批判云间派的同时,汲取了云间派注重词的风骚之旨和词之自然浑厚的特色。张氏认同云间派学习南唐北宋词的主张,认同阳羡派提出的词之尊体地位,阳羡派认为词之能存经存史的功能对常派的周济影响很大。

张氏在《词选序》里阐明的词学主张成为常州词派的理论纲领,对常州词派的理论建构具有建设性意义。他以儒家“诗教”转而论词,作为自己词学立论的基础。他论词要求是要推尊词体(即承认词这种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平等地位,旨在提高词的地位,扩大词的门径。[2]38)、推崇比兴(以比兴寄托手法来实现尊词体的主张,而意内言外是比兴寄托的特征)、区分正变(对词史上重要词人作出评价,区分词之正变与变调,并以雅正为区分标准,推崇温庭筠“深美闳约”的风格)。而张氏弟子金应珪在《词选后序》里肯定了张惠言的词论主张,进一步推扬了《词选》的作用,也使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理论进一步丰富了。

张惠言所谓的“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的比附所指正是与“感士不遇”和“忠爱之忱”的情感内容相关。此说也从侧面说明了张惠言对词之内蕴的强调来源于《诗》《骚》的美刺传统,同时也传达出了这种情感内容的表达方法。

(二)张惠言的词论所及清人清词及影响

首先,张惠言的词学思想主要见于其《词选序》《词选》中对唐宋词人作品的评介以及其本人的具体创作中,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其词论影响所及清人有张琦、董士锡、潘祖荫、周济、陈廷焯、谭献、金应珪、钱季重、王鹏运、朱祖谋等。

陈廷焯曾评价《词选》云:“张氏(惠言)《词选》,可称精当,识见之超,有过于竹垞十倍者,古今选本,以此为最。但唐五代两宋词,仅取百十六首,未免太隘。”[3]5可见他对张惠言《词选》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古今词选中最好的一部词选,但同时指出此《词选》的选词范围太窄,数量太少。

《词选》的出现及影响对当时词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后来宗法《词选》的,有周济的《宋四家词选》、冯煦的《宋六十一家词选》、陈廷焯的《词则》等,他们都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常州派词学,这些词选(词学)著作是张惠言词学思想的延伸,对常州派词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清代词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周济撰定《词辨》《宋四家词筏》(即《宋四家词选》),推明张氏之旨,而广大之,此道遂与于著作之林,与诗赋文笔同其正变。止庵自为词,精密纯正,与茗柯把臂入林。”[4]4010同时,周济在张氏等前人词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词史”的价值理论,进一步推尊词体,开拓词境。常派后继者陈廷焯、况周颐等在实践中逐步摆脱了常州派正变观的束缚,使常州派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

周济在其《词辨自序》里赞张氏的《词选序》:“其叙文旨深词约。渊乎登古作者之堂,而进退之矣。”[5]1637

在《词辨自序》里,周济写出他师从张氏外甥董晋卿及与晋卿学词的情形。写了他初不喜清真而后遂笃好清真的变化;初喜竹山,后薄竹山;终不好少游,因少游词多庸格。……又云:“夫人感物而动,与之所讬,未必咸本庄雅。要在讽诵纟由绎,归诸中正,辞不害意,人不废言。”[5]1637可见常州派词人前辈对周济的影响之深。

董士锡在《同门祭张先生文》中曾赞曰:“先生之教,不专于文,曰行曰德,维本是惇。”

潘祖荫刊《周济宋四家词选序》中云:“近世论词,张氏词选称极善。止庵《词辨》,亦惩时俗倡狂雕琢之习。与董晋卿辈同期复古,意仍张氏,言不苟同。……止庵负经济伟略,复寄情于艺事,进退古人,妙具心得,忠爱之作,尤深流连。”[6]1658此处可见张氏词学思想对常州派词人的词作、词选的影响。

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云:“常州词派,不善学之,入于平钝廓落,当求其用意深隽处”。[4]4009他认识到了清词在嘉庆后走上比较健康的发展之路。

其次,张氏的词论对其追随者的影响及其追随者对张氏词论的呼应。

如叶恭绰在《广箧中词》(卷二)中概括谭献词风时论及其词之渊源时曰:“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7]146

又如:张氏关注身边词人,其词论对自己身边人的影响从他们的词作里可见,如张氏外甥董士锡词《金缕曲·偕黄古游虞山饮中赋赠》:“耐人生、半作东流水。况又是,斜阳里。”又,董士锡词《浪淘沙慢·江楼晚望》:“又城楼、鼓角迢遥,侵客枕,三更白发星星长。”此中可见董词里在意境上富于意蕴,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

张氏的影响更多可从常州派后继者的词论、词作中见。如对于谭献《蝶恋花》六章,陈廷焯评其曰“美人香草,寓意甚远”。如《蝶恋花》首章云:“楼外啼莺依碧树。一片天风,吹折柔条去。玉枕醒来追梦语。中门便是长亭路。”陈氏评:“凄警特绝”。下云:“惨绿衣裳年几许。争禁风日争禁雨。”陈氏评曰“幽愁忧思,极哀怨之致”。

谭献《青门引》云:“人去阑干静。杨柳晚风初定。芳春此后莫重来,一分春少,减却一分病。”透过一层说,更深,即相见争如不见意。下云:“离亭薄酒终须醒。落日罗衣冷。绕楼几曲流水,不曾留得桃花影。”陈氏评曰“此词凄婉而深厚,纯乎骚雅”。

庄棫《蝶恋花》四章,首章云:“城上斜阳依绿树。门外斑骓,过了偏相顾。玉勒珠鞭何处住。回头不觉天将暮。”陈氏评曰:“所谓托志帷房,睠怀身世者。……回头七字,感慨无限。”

庄棫《凤凰台上忆吹箫》云:“瓜渚烟消,芜城月冷,何年重与清游。……春回也,怎能教人,忘了闲愁。”陈氏评曰“纯是变化风骚”,等等。

周济词《摸鱼儿》:“恁般哽咽。是暗里流光,雨催风送,含泪共君说。”

周济词《长亭怨慢》:“待说与东皇、年华愁问。”等词也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以上所选张氏词论所及清词中的一些词(词人或词评)均可见受张氏词论之影响。

三、评价

首先,张惠言论词的理论表现出对其当代词的关注、扶持。他在《词选序》中所提出的词论观点一方面是汲取了浙派推崇雅正的理论及推尊词体的主张,一方面是批浙派洗明代淫曼之陋,而流为江湖,[8]3999为反对浙西派等词派末流的淫词、游词、鄙词而发,他针对浙派末流的词坛现状、针对当代词坛上出现的淫词、鄙词、游词的弊病,力挽朱、厉、吴、郭佻染饾饤之失,而在其《词选序》里提出“意内言外谓之词”。

其次,张氏的词论具有开山作用。其《词选序》(《词选》)被认为是常州词派词学思想的开山之作。如《复堂词话》中评曰:“翰风与哲兄同撰《宛邻词选》,虽町畦未辟,而奥窔始开。其所自为,大雅遒逸,振北宋名家之绪。其子仲远序同声集有云‘嘉庆以来,名家均从此出。’信非虚语。周止斋益穷正变,潘四农又持异论。要之倚声之学,由二张而始尊耳。”[4]4009常州派词学思想发轫于张惠言,他以一种新的眼光对词体特征进行观察、思考,对常州词派具有建设性贡献。这为其后继者们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为其后继者对词学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张氏的“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审美主张及词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以“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词的对词之内蕴地追求等都是常州派词学的特色,起到了提高了词的地位的作用。他将词人的细致精微的感受和儒家修养微妙地结合起来,开拓了词的创作意境。他的后继者沿此词之美感特质方向继续探讨。

[1]金应珪.词选后序[G]//唐圭璋,等.词话丛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8.

[2]张彩云.常州派理论铺展的逻辑建构[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6):38.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M].杜维沫,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5.

[4]谭 献.复堂词话:箧中词[G]//唐圭璋,等.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周 济.词辨自序[G]//唐圭璋,等.词话丛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7.

[6]潘祖荫.周济宋四家词选序[G]//唐圭璋,等.词话丛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1658.

[7]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46.

[8]谭 献.复堂词话:复堂日记[G]//唐圭璋,等.词话丛编: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3999.

I222

A

1673-1794(2012)01-0048-02

张彩云(1975-),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报编辑,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词学文献,编辑学。

2012-01-01

猜你喜欢
词派周济词选
周济:智能制造要培养三类人才三支队伍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
——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手稿
《词综》范式的追摹与转变
——以乾隆时期《清绮轩词选》《晴雪雅词》《自怡轩词选》为中心
艾文化名书家画题展词选
论云间、常州词派对五代、北宋词的接受异同
基于历史源流下的花间词派风格溯源
嘟嘟闯关记
智查贪污犯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行赴南方路机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