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新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0杨振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入学中等职业新生

杨振芳

(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常州 213161)

0 引言

随着每年九月开学的如期到来,又一批职校新生踏入校园,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部分职校新生会遇到种种的不适应,并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如何较快较好地度过适应期,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1]。对此应进行必要的探讨。

1 中职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十世纪英国诗人、评论家爱略特曾经说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动之间,总有一道阴影[2]。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报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同学,鲜有超过普高分数线而读中职的学生。这些中考失利的学生,虽然学业基础较差,但是他们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理想,希望自己能读高中,将来上一所好的大学,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这些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失落感,感觉在中职学校读书没有发展前途,毕业后就是个蓝领工人,从而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种潜在的抵触情绪。这种心态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中职教育,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职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实现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学生到了中职学校后,没有了父母的悉心照料,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都要自己处理,还要独立管理钱财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另外,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还体现在学习上独立性的转变。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实际情况中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什么事情都可以占用学习时间,什么都重要,就是学习不重要。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学习方式方法没有及时转变,往往会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往往只有指望补考才能过关。

3)强烈成才欲与目标迷茫的矛盾。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3]。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学生一方面渴望成才,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又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因此陷入目标缺失、理想缺失的迷惘之中。如有的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在谈恋爱中寻找寄托,有的干脆天天睡懒觉等;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外出打工,把孩子放在学校也只是权宜之计等。这些心理状态都容易导致中职新生产生焦虑和迷茫情绪,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心理上感到沉闷从而自暴自弃。

2 中职新生的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的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对于中职新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前大部分学生在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大。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同学一起住在宿舍里,过着比家里条件相对简陋的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空间,这就容易使学生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各种抵触情绪,并由此引发种种不适应。同时还有生活模式转变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从中考前的衣食无忧状态,转变为进入中职学校后所有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这也会引发学生的种种不适应。

2)学习环境的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偏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这在客观上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科目的轻视。他们平时对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的信心不足,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自学能力较差;还有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等等。另外,中职生活相对于初中来说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于初中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的学生来说,也会带来一些适应性问题。

3)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职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中学不曾遇到的情况。中小学阶段人际交往相对简单,而到了中职学校后,和同学交往的时间与机会都很多,由于宿舍同学来自全省城乡各地,大家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小摩擦也会引起他们内心的一些小变化。如何适应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学会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对中职新生而言,既是个锻炼的机会,更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3 中职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中职学校的新生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度过适应期。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不少中职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人,存在一定的适应与转换过程,因此,学校应把角色转换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从学习、生活、人际、心理等方面帮助他们完成从中学生到中职生身份的转变。一般来说,学校的入学教育可安排在新生入学后一两周或一个月内进行,主要包括校史校情的介绍,专业介绍,规章制度介绍等。入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短时间内大信息量的灌输,可能在效果上会不尽理想,因此,入学教育应该不间断地贯穿于入学后的整个学期,多一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一些单一的讲解。实践中,可以结合学校历史沿革、办学历程及成就以及未来发展定位,为新生制定详细的入学教育计划,也可以邀请一些在事业上已取得一定建树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畅谈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感悟。中职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4],只有把入学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结合起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实效,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2)对新生进行入学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中职新生入学后,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心理测试应该分阶段,并贯穿整个中职学习生活。要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学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感受以及出现的不适应问题,以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第嘶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5]。学校还可以发挥班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或论坛,帮助新生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技巧,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困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疏导,自觉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3)以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为本,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要步入职业生涯,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到企业参观及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实践表明,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事业成功与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6]。中职生应把个人志向、国家利益以及社会需要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理想才具有现实可行性。要帮助学生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分析,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特长和专业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要引导学生了解目标职业岗位对就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旦职业理想确定后,中职阶段就可以有目的的为实现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储备。

4)帮助学生树立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处世态度。个性是心理素质的核心,良好的个性是青年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只有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不断进行个性修炼,提升人格品质,丰富知识和技能,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7]。中职新生如果发现自己存在适应性问题和适应性障碍,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卫生习惯;其次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细节方面的问题,如寝室里有同学休息时要轻声说话等;再次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理智和宽容应是中职新生的首门“必修课”,生活中不宜过高要求别人。其实,人际关系交往是一个相互满足对方内心需要的过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人的原则,要让别人知道你不能接受什么,不会支持什么,不可失去什么,原则表述得越清楚,别人越知道怎样对待你。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做志愿者和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把目光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老师也可有意识地安排和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包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担任一定的班级管理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受重视,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其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刚从初中升入中职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适应要求。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常常面临着过渡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对中职新生入学后出现的诸如生活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人际交往不适应等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中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这既是中职新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1] 许奕芸,傅雨露.论中职新生的班主任工作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9(29):31-32.

[2] 傅俊,马立.尊崇与反叛—试析乔治?爱略特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双重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22-129.

[3] 徐子良,张才君.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十项修炼”[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103-106.

[4] 戴晓雪,邱琳兰,宋志.对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时代教育,2009(5):200-201.

[5] 姜勇.作为启蒙者的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5):39-41.

[6] 徐春艳,费小平.关于新生入学动机与职业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3-15.

[7] 吴凤彬.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9-81.

猜你喜欢
入学中等职业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