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2-08-15 00:50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报院校高职

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教育部2010年5月《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这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要结合教育特点和具体专业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 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氛围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但在现实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往往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创业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2]。学院要为学生终身服务,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的教育活动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稳定和单一的教学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属于传承性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每个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2)从单一的文化成绩考核转变为学生素质训练与考核。单纯以文化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高职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既要注重文化考核,更要开展以职业素质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训练,并给予一定的成绩考核分数。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训、强化过程体验和第二课堂训练培养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3)处理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许多教师往往会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其实在现代教育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专业领域中开展,良好的专业教育又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产生专业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专业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教育。因此,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构建全方位“融入式”教育体系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生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规划职业生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3]。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先入为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参观学校大学生科技项目园、创业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通过创业成功校友报告会、创新创业意识启蒙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就业观与创业观,把创业的种子埋入学生的心灵深处[4]。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必修课程中。必修课程是属于“普惠制”形式的普及教育,在必修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系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5]。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发相适合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并改革相关教学方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使学生敢于突破,敢于挑战。

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选修课程中。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外,更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富有个性与专长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要开设更多且更深的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6]。例如:围绕创新方面开设TRIZ理论、创造学等课程;围绕创业方面设置诸如财务、营销等课程,围绕管理方面开设有关领导力训练、团队管理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素养。

4)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的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融入到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素养[7]。例如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对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专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对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灵活运用专业创业案例,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知识点,使专业课程具有创业导向;同时在保持已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地增加创新创业元素,从而起到整体优化专业培养的作用。

5)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训练中。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践环节中要凸显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例如大学生特长生工作室、科技项目园、创业园等基地,让学生在基地中边学习边实践,体验创新,体验创业,实现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可以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以赛代练”,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还可以建立“创业之星”等网上创业平台,营造真实创业环境,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创业等[8]。通过一系列创业实践训练,使学生不断丰富体验,积累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为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3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系统

1)建立学校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创业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尤其是当融入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时,必须配合学校层面相关部门的整体协调,形成广泛的联动机制[9]。如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机构,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可通过各类讲座、沙龙、创业大赛、评选大学生创业典型、成立学生创业社团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教务部门可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鼓励政策,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通过必修课程组织实施;发展规划部门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激励各院系参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等。多级联动面越广,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将越高。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建立一支创业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师资队伍,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深入探索阶段,需要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进行[10]。首先,应选拔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具有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教师成立专职教育队伍,在明确工作要求后对其进行专门的创新创业培训;其次,要选聘兼职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在专业教育中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再次,聘请社会上创业企业家、创新技术专家、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组成社会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

3)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保障。创业教师的培训与学生创业实践训练都需要专项的经费支持。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每年都会设立专项基金进行项目化推广。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设立配套资金,例如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用于资助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的研发,尤其是要鼓励开发具有实用性的校企合作项目;还可以设立创业启动基金,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学生把自主设计的产品进行生产转化或自主创办企业等[11];同时学院也可以通过社会捐助、学生或企业反哺支持等渠道,扩充基金,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虽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势在必行。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健全保障系统,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 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Z1):62-66.

[2] 左兴才.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0(4):112-114.

[3] 洪源渤,史海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和谐教育[M].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7-39.

[4] 吴云飞.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66-68.

[5] 郝永梅,等.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3-115.

[6] 周霞,陈奎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2-95.

[7] 业绪华,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之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9-61.

[8] 唐静,朱智广.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5-99.

[9] 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0.

[10] 杨春平,宋跃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

[11] 应志坚.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我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9-51.

猜你喜欢
学报院校高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致敬学报40年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