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

2012-08-15 00:52张玲春刘泽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南京农业大学校园理念

张玲春,刘泽文

(1.南京农业大学校区发展与基本建设处,江苏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和谐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

张玲春1,刘泽文2

(1.南京农业大学校区发展与基本建设处,江苏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和谐理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和谐理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和谐理念的含义、和谐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意义、和谐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构建的主要途径。

高校管理;和谐理念;和谐校园

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倍加重视并作了具体部署,高校应对这一形势也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和谐高校建设对高等教育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和谐理念

(一)高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和思维的原点都是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展开的。在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进程中,人的发展是最基础的因素。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以人为本就是将这种深藏内部的潜力和创造力挖掘、激发出来,努力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高校不仅仅是所有成员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的地方,还是充满情感的生活场所。

(二)高校教育中的服务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以服务为核心,其中的管理者应为校内各成员制定规章制度并提供各种资源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坚持以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经营理念,让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中的关爱尊重理念

高校领导层应有关爱、尊重生命的思想和态度,并对高校所有成员灌输此理念。在对此理念施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成员的综合素质,并对其进行帮助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思想现状有个基本评价,继而努力做到提升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各成员之间应该互帮互助,让每个部门的各种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高校中的民主平等理念

高校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它体现出了高文化素质、高教学水准、社会化的独立意识、浓厚的民主氛围、强有力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特点。高校应该是一个弘扬民主和平等意识的平台,充分体现和尊重全体成员的个性和意愿。

二、和谐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需要

和谐,作为全人类一直关注并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样也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追求的社会理想而长倡不衰。高校中的高端人才,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中坚力量。

(二)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基础和需要

高等教育管理运行的主体无非是师、生两大因素,他们都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教师是让知识化为智慧、升华为社会理论的导航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高校应该以人为本,努力为师生提供和谐共处、身心轻松愉悦的环境。

(三)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和需要

如果高校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科研上来,而是心生浮躁、横生猜忌、管理懈怠,这个高校就谈不上发展了,更不要说发展目标的实现了。如果校园中氛围良好,志同道合,自强向上,学校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就会有惊人的改观。

(四)和谐校园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需要

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有利的环境,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推动相关的各个环节贯彻和谐育人的文化思想,将大学生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识、法制意识、拥政爱民意识等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三、和谐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构建的主要途径

(一)和谐办学理念需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党执政发展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给高校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增长需求。和谐校园需要全面的和谐构建,以发展为核心,努力协调好高校之中的各种关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构建更和谐、更长远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的建设不能操之过急,敷衍了事,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来转变,需要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坚持,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和谐理念下校园和谐环境的建设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道理的主要环境,有教学因素还有非教学因素,两者只有协调共进,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和谐占主要和决定性地位。所以,高校要对此加强重视,努力做好校园文化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实现自我锻炼。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的,怎样成为一个“准社会人”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高校在努力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知识,提升综合应对能力。作为父母的家长也应该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努力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三)和谐校园中的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校园中的各种关系无非是领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高校管理者对下级员工及师生应作出人性化的暖心行动,比如薪水待遇应在衡量物价之后进行丰厚的补给,以挽留人心;不端架子,对员工和蔼坦诚;管理中渗透高尚人格,以得人心。教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断加深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知识,同事之间营造互帮互助、相互信任关怀的浓厚氛围。学生要积极求学,尊师重教,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技术能力。

(四)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法治、机制创新

“依法治校”已成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方式,让学校的各种运作行为有法可依,让师生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让学校的日常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所以,高校的领导阶层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来让“依法治校”更加人文化、合理化、规范化。学校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不能盲从盲用,应始终遵循“科学规范、适用实用、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创新法制、机制,实现高校中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丰富课外活动,和谐发展学生个性

高校教育管理中人的发展占主要地位,和谐校园中人的和谐发展尤其重要,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优化”。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这个主体,努力为他们创造全面发展和提升整体素质的和谐环境,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比如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并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问题、身心健康等各方面,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加文明健康,使校园的教育管理更加和谐。

四、结语

总之,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和谐理念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各高校对此倍加重视并潜心研究,努力用和谐理念打造、引领更加和谐并全面发展的校园。

[1]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光明日报,2005-02-20.

[2]刘大春.试论学校和谐管理的构建[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3]张慧兰,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谈高校教学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6(18).

[4]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5]高瑞艳.用系统论观点构建和谐高校[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3).

G647

A

1008-178X(2012)10-0116-02

2012-04-21

张玲春(1977-),女,重庆人,南京农业大学校区发展与基本建设处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理念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和获奖情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