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SWOT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

2012-08-15 00:52齐素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院校

齐素芳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试用SWOT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

齐素芳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的分析,在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些营销策略。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营销策略

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其培养的任务,以“应用”为主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实践目的,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至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社会外部环境与高职教育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最早由韦里克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一种方法。

(一)我国高职院校内部优势分析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高职院校的教育。《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9月颁布,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于1998年颁布,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提供了政策导向。

由于经济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也日益重视与高职院校合作,通过提供实训场所、捐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专业设置灵活,实践性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短,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专业与现实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目前基本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

3.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由于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强化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再加上各高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使得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渐提高。

4.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农村城镇化与小康社会的建设,使得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扩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逐渐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劣势分析

1.我国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生源被抢走;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职院校观念上的误解使高职院校的生源不足,为保证招生数量,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自然下滑。

2.我国高职院校筹资渠道狭窄。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筹资渠道较单一,大多由省、市两级共建,以市级为主,而地方财政拨款有限,社会投资也较少,其余的就靠每年微不足道的学生缴费。由于缺乏资金,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学生实训条件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训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这样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较少。

4.科研意识不够强,产学研结合不够。由于人们对高职科研的片面理解,认为科研就是学术研究,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训技能教育,科研价值不大,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缺乏科研动力与科研氛围。实际上高职院校办学比本科院校更贴近生产第一线,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前沿阵地。所以我国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把握科研动态,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实行产学研结合,不断实现技术创新。

(三)我国高职院校外部环境机会分析

1.中央国务院政策法规环境的支持。国家在政策和环境上都给予高职院校教育大力支持。近几年高等院校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

2.教育部政策的支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从社会市场需求看,许多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我国高职院校外部环境威胁分析

1.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竞争力较弱。高职院校大多办学起点低,基础差,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相对都较弱。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马太效应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总体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国家制度的影响。我国校企合作还处于鼓励性政策层面,缺乏制度的保证,校企合作发展极不平衡,且随意性较大,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工学结合的开展。

3.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知阻碍高职的发展。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度不高,人们常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教育,这样的观念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质量及数量,进一步加大了高职教育办学的难度。

三、我国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

(一)提升办学实力,提高知名度

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更新教育理念,办学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指高职教育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使教育价值得到不断的提升;市场需求指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个方面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社会效益指高职教育最终要参与到社会中,形成一种多功能的、开放性的社会教育系统。

(二)把办学质量提升到战略角度

首先,办学目标要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定向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素质,同时为促进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且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以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职业培训。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改革。高职教育的方向决定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处理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等要主动适应,因需而变并不断进行更新,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多数由校门到校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应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陈捷.现代企业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G71

A

1008-178X(2012)10-0127-02

2012-07-19

齐素芳(1980-),女,山西大同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