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维稳工作策略研究

2012-08-15 00:52彭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排查突发事件师生

彭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四川德阳 618000)

新时期高校维稳工作策略研究

彭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四川德阳 618000)

维护高校稳定意义重大。高校应当根据影响自身稳定的因素,构建科学的维稳工作策略,把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突发事件处置和发展作为维稳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实现高校的稳定。

高校;维稳;工作策略;研究

高校维稳工作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是实现国家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时期高校总体形势稳定,但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维稳工作策略,切实做好高校维稳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校在维稳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是稳定的,广大师生员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必须看到,高校仍然存在不安定因素,主要表现在:(1)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和破坏。(2)涉及国家主权、尊严问题上的偏激行为。(3)高校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分配、教学质量、后勤服务质量、大学生就业等问题。(4)校园弱势群体,主要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5)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品卫生、消防、交通和治安问题等。总之,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维稳策略,以促进高校稳定工作。

二、高校维稳工作策略

高校无小事,稳定是大事。做好高校维稳工作,需要高校构建促进稳定、维护稳定的工作策略,找准维稳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增强维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确保高校稳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维稳的基础

实现高校稳定首先要思想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是维稳的先导,它能够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为高校稳定奠定思想基础。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道德、法制和安全防范观念,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辨别能力。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工作。让广大师生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倡导文明新风,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校园稳定的现象作斗争,消除校园稳定隐患。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做到思想上不信谣,行动上不造谣不传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的熏陶作用,让师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2.牢牢掌握高校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有效引导高校舆论的基本前提。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努力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积极理顺情绪,主动释疑解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把网络办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渠道,保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在高校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

(二)制度建设是维稳的根本

高校稳定根本要靠制度。维护高校稳定,必须依靠制度来协调、引导和化解矛盾。健全的制度有利于高校维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避免随意性。

1.领导目标责任制。稳定是政治,是大局。高校党委要把维稳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党委负责、协调各方的工作体制和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制定维稳的部门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确保维稳工作落到实处。

2.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反馈渠道,做好预警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基础工作。高校必须建立多渠道、深层次、多触角的信息网络,收集深层次的重要信息,及时准确掌握热点问题,尤其在敏感日期前后,要做好师生思想动态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分析,快速决策,以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辅导员队伍要建立师生的思想动态收集与反馈网络,实现信息范围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及时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使经过分析处理的信息变成决策部门强有力的依据。同时要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及时搜捕捉情绪热点,准确分析思想动向,预判其发展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

3.排查制度。高校维稳工作重在平时和预防。坚持定期的排查,“关口前移”,做到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及时处置,超前化解不稳定因素。在高校要建立定期排查制度,构建以各院系党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辅导员队伍为主体的排查机制,全力做好校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使各种不稳定因素被及早掌握。排查工作要实现全覆盖,其中,要注意排查重点区域,如校园网络、食品卫生、消防、校园交通、实验实训设施等;要排查重点人群,如贫困生、心理异常的师生、就业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等;要排查重点时段,如敏感时段和大型活动期间,通过排查适时掌握热点、敏感问题,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事故苗头和不稳定因素,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

4.干预机制。对于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干预,及时化解,杜绝安全事故和群体事件。干预要及时,方式要得当,态度要热情,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完善高校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关心师生实际困难,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优越条件,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拓宽民主渠道,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切实做好教学、服务、就业和资助等工作。要针对师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通过诸如座谈会、调解、经济资助、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安全整改、申诉等干预方式达到学习解惑、工作解忧、生活解困、心理解压、就业解难的目的。教师是维稳的中坚力量,要切实解决好教师关切的人事分配问题,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人文关怀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5.防控制度。在校园及周边,常见的有交通、食品卫生、火灾和治安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突发性强,对高校稳定危害极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校园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行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加强警校共建,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经常了解排查影响治安和稳定的因素,及时整改。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学校要力争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公安、卫生、工商、城管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保卫部门要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动员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形成和谐校园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6.完善的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只要事先有应急预案,就能从容处置、及时化解。只有未雨绸缪,超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拿出不同的处理办法,在出现问题时才不致于手忙脚乱。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突发事件做好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要积极接受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的业务指导,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高校应当针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其内容应当包括启动条件、领导机构、责任部门、协调部门、处理程序和解决办法等。完善的应急预案,让突发事件的处理变得快速、合情、合理、合法。

(三)正确处置突发事件是维稳的关键

在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是难免的,关键在能否正确处置。如果处置不当,加之网络的负面作用,事件会失控、扩大和升级,危及学校稳定。正确的处置,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稳定。

1.做好突发事件的定期模拟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按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好模拟演练。要重点针对比较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演练,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等,通过演练让师生受到安全教育,让学校相关人员得到锻炼,提高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遵循正确的处置原则,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实效。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因遵循高度重视、真诚沟通、勇于担责、快速处置的基本原则,以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应当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事件真相,表明态度和立场,以掌握好舆论主动权,以正视听,防止流言蔓延、舆论失控。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报告突发情况,以取得各方的大力协作和支持,以利于事态的控制和矛盾的化解。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校领导要靠前指挥,沉着冷静,严肃对待,在弄清事实真相、正确判断问题性质的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处置得当,引导正确,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实践证明,出现一点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事情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酿成大事。

(四)发展是维稳的保障

稳定压倒一切,但不是为稳定而稳定,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解决中国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稳定是发展的条件,发展促进、巩固稳定,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发展是解决高校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障。只有发展了才有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好才能更好地解决广大师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化解影响稳定的诸多因素,如教师待遇、办学条件、资助以及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学校发展了,不仅能鼓舞人心,提振士气,增强凝聚力,而且能从物质上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改善教育民生,增进和谐,促进稳定。反之,如果高校发展问题没解决好,势必造成办学质量下降,生源萎缩,教师收入减少,学生就业困难,弱势群体得不到更好的关怀,师生的安全感和信心下降。这些问题的积聚,会造成师生怨气增加,给校园稳定埋下隐患。近年来,有高校教师因待遇问题、学生因就业问题引发群体事件。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发展、通过发展来促稳定,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

高校在发展上的当务之急是着力解决好教育民生。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制定体现自身特色、定位准确的发展规划。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改善教育民生、保障教育公平。总之,高校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来解决。没有发展,稳定就没有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稳定;没有发展,稳定就是一句空话。高校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推动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高校维稳工作需要从多方入手,标本兼治,旨在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高校和谐与稳定。

[1]高岳仑,姜晓丽.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高校稳定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5).

[2]蒋冀骋.影响高校稳定的几个因素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2(1).

[3]宋宁波.维稳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与举措[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8(10).

[4]孙海.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论略[J].许昌学院学报,2010(1).

[5]张晓波,谢卫正.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19).

[6]毛欣娟,杨亮.论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构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6).

G647

A

1008-178X(2012)10-0129-03

2012-04-21

彭 容(1968-),女,四川眉山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排查突发事件师生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