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研究综述

2012-08-15 00:52陈永华全晓松张联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诚信毕业生对策

陈永华,全晓松,张联英

(昭通学院招生就业处,云南昭通 657000)

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研究综述

陈永华,全晓松,张联英

(昭通学院招生就业处,云南昭通 657000)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间我国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研究文献,并对就业失信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等相关研究作出评价,从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角度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建设思路和研究方向。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研究综述

2003至2012近十年间,我国国内学者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文献有150多篇,诸多学者主要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表现形式、原因及防止并纠正就业失信行为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就业诚信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的表现形式

就业诚信,主要是针对道德层面而言,指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包括选择单位、制作简历、参加面试、签订协议以及到单位报到)能够诚实守信,坚守承诺。多数研究者都是从高校毕业生的整个求职过程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失信行为,只是研究者的侧重点和关注点不同而已。

尹明柴从求职前到就业后的各个阶段,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的四种表现形式:准备求职材料时的弄虚作假行为;参加单位面试时的夸大吹嘘行为;签订就业协议后的恶意违约行为;毕业上岗报到后的盲目跳槽行为。沈威对大学生就业诚信认知及行为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同度高,但对国民总体诚信现状不乐观。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自我评价与追求理想人生的愿望不甚一致,道德行为滞后于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知”与“行”的不统一[1]。苏德山等通过质性研究的范式,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进行了探索。运用扎根理论,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导入NVivo8.0软件进行编码并寻找概念。结果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对策;采用三角检验法、反馈法和信度评估对模型和研究结果进行检验,一致性程度较好,说明有较好的信效度[2]。吴善添(2010)在问卷设计中借鉴了国内一些问卷的成果,并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以作补充。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人信息过度包装甚至出现虚假行为和签署就业协议中或之后的失信行为[3]。张革英等则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形式集中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金玉其外”型,即一些毕业生为了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面试前重金包装,自我推荐材料辞藻华丽;面试过程中言过其实,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各种优点及长处,致使用人单位招聘时只看到其虚假的外表。二是“瞒天过海”型,即一些大学毕业生想方设法在自我推荐材料上下功夫,不惜弄虚作假,凭空捏造。三是“心猿意马”型,即部分毕业生幸运地得到几家单位的意向,总认为最先的那个单位不是他心中的理想目标,但是为“以防万一”,还是立即签约,一边签约一边盘算着是否有更好的单位,随时准备毁约[4]。

从整体研究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主要表现在:证书造假、简历造假、违约毁约以及言词修饰。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的原因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失信现象较为严重。毕业生就业失信现象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同时也使高校毕业生形象大打折扣,既败坏了学校声誉,又危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挫伤用人单位招聘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原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分析。

任福全认为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社会和学校诚信缺失,高校诚信教育重视不够,监督约束机制缺乏以及大学生自我修养不够等是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陈强、张雪梅认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高校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方式不科学;少数高校就业诚信教育薄弱。蔡万红主要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5]。

综上文献,学者们认为,就业失信现象是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育观念及学生个体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的对策

针对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信的原因,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苏德山等认为应该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完善聘用制度、选才机制,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明确诚信概念。王洪生提出应健全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就业诚信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道德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失信惩罚机制。张传忠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从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入手,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具体措施为:从社会角度来说,要建构诚信监督机制;从高校方面来说,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从学生个人来说,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品格。陈爱娟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产生其就业诚信缺失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了重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措施,认为构建诚信社会、完善就业法制、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重构毕业生就业诚信的主要方向和途径。吕欣美指出,高职毕业生就业失信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建议要全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就业环境,努力完善诚信道德体制,树立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同时,高职院校要健全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工作中的漏洞[6]。

四、思考与展望

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对高校毕业生诚信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促进高校就业工作以及高校诚信管理机制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1.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个人失信行为、失信原因及促进学生就业诚信的对策方面,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高校毕业生诚信管理机制的研究上有所欠缺。此外,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较少,有待继续探索。虽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诚信教育的方法,但缺乏相关理论及数据,今后可开展此方面的专门研究。

2.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带有“地方”色彩,涉及的高校毕业生相对单一,对不同学科学生的诚信问题研究较少,从而影响了研究的推广性及实用性。因此,还可拓展到对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和不同学历学生的比较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理论研究比例大于实证研究,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沈威.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谈诚信教育[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2):39-41.

[2]苏德山,曹文雯.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及对策的质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0(33):81-82.

[3]吴善添.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反思与制度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86-87.

[4]张革英,刘友良,刘光辉.当代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8).

[5]蔡万红.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5):745-746.

[6]吕欣美.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9(5):32-34.

G647.38

A

1008-178X(2012)10-0134-02

2012-04-2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C132)。

陈永华(1972-),男,云南镇雄人,昭通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诚信毕业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