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优化培养初探

2012-08-15 00:52李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古代史学位跨学科

李辉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优化培养初探

李辉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近年来,跨学科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由于史学知识匮乏、文献功底薄弱,其科研水平较低。如何优化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是中国古代史专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优化;培养

近年来,由于历史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尤其是外语科目录取分数线低,所以一些中文、法律、教育、经济、外语专业的学生选择了跨学科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由于史学基础知识匮乏,古代文献阅读、分析能力薄弱,跨学科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较低。本文就如何优化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优化培养目标、研究方向

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最基本要求,结合各学科研究生优势以及本学科特色,除了对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及政治思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共同要求外,还应规定该学位获得者在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如具有较系统的史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史学研究最新动态,拥有扎实的文献研读基础,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毕业后能在历史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从事相关工作。

对于跨学科的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帮助其确定研究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到该学生的原有学科和专业的优势,尽量选择交叉性和应用性为主的研究方向。如中文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古代思想史或文化史方向,法律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古代法制史或社会史方向,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或科技史方向,经济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或经济制度史方向,外语专业的学生选择中国古代断代史方向。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挖掘不同专业学生的科研基础,为顺利完成学业铺平道路。

二、优化培养方式

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贯彻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并重的原则,采用课程教学团队授课的形式开展研讨式、启发式、专题式教学,在科研训练上对研究生阅读经典文献、参加学术讲座、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学术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些措施对于历史学科出身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来说还算切合实际,而对于跨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则未免有些牵强。

仅就阅读经典文献而言,许多学校要求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少则四五十本,多者一二百本,并至少提交两份文献阅读报告。研究生三年学习期间,除去学习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补修课程之外,至少要参加10次学术讲座(有的学校要求20次),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并上交实践报告,要公开发表一篇省级以上学术论文,要预留1年的时间(有的学校要求1年半)撰写学位论文,等等,用于专心阅读经典文献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之缺乏专业基础,只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了。

对跨学科的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从入学前就开始,也就是研究生复试成绩合格后,学校就应该指定专人通知这些跨学科的学生阅读经典文献,一入学就责成导师以提问题、出试卷、上交阅读心得、上交读书笔记等各种形式检查阅读质量。通常情况下,从复试合格到入学至少有6个月的时间可以专心阅读文献,想要通过检查的学生都会充分利用时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个需要优化的培养方式就是,几乎所有高校都规定被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历史学科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导师要根据该研究生本科的学习情况来确定补修的历史学科课程,而且补修课程不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只是纳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有的学校规定课程考试要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笔者认为,如此这般,还不如要求跨学科的学生直接在本科阶段就自学2~3门历史学科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入学加试的时候直接考这2~3门主干课程,成绩合格,才能成为录取的条件之一。

三、优化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对于跨学科的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为他们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从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学术活动及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

(一)优化课程安排

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三类。对于跨学科的研究生而言,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安排都是可以优化的。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本课程。一般学校要求开设4~5门学科基础课,包括1门研究方法类的课程。学位专业课是具有历史学专业特色的,有利于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面的基本课程,一般学校要求每个研究方向开设2~3门学位专业课,并发挥检查、深化本专业经典文献阅读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为跨学科的研究生各增开1门这样的课程让他们补修,替代补修2~3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当然也是不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只是纳入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非学位课程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为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和相应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课程。一般学校要求开设5~7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如果在这5~7门课程中,古代史专业能够针对跨学科的学生设置1~2门选修课程,能够更加深化这些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和分析。

(二)优化实践环节

为了使史学理论能够联系实际,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研究生实践活动环节。实践活动基本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也都可以结合跨学科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处理。

首先,教学实践可以面向本、专科学生,一般包括部分课程的讲授(应不少于18学时)、主持专题讨论、指导野外调查、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等;而面向中小学学生,除了讲课、主持讨论,还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主题班会等。在实施这一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把相对枯燥的中国古代史融入到相关学科的大背景下进行传授。其次,科研实践主要是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研究。最后,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各类社会调查并撰写专题调查报告。

(三)优化学术活动层次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几乎所有高校都要求研究生参加10~20次的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前文提到,对于跨学科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来说时间紧迫,学校是否能考虑放宽政策,让这些学生选听2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参加2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即可,前提是他们每次活动后都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字数不一定多,但内容要充实,要有自己的见解。

为了强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几乎所有高校都制订了授予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要求,规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1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有的学校要求4000字以上)。而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是否要求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定。”[1]笔者认为,对于时间紧迫的跨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而言,就应省略发表论文这一环节,以便他们抓紧宝贵的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四)优化学位论文细节

毫无疑问,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各高校都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对其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工作的能力;还有的高校要求论文在学术上、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本学科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导师应该付出加倍的努力来指导这些跨学科研究生。

首先,在指导学位论文选题时,导师应该综合考虑跨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历史学科的发展现状、可利用的图书资料等现实条件,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或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论文题目。如果选题能够做到与跨学科科研项目、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甚至国家级科研项目相结合,就更能达到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目的了。其次,在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这一环节时,导师要事先审阅学生的文献阅读报告,检查阅读量是否够用,是否能正确理解文献,是否具有文献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这远比检查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更能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导师更要对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作出详细指导,尤其是对论文的整体构思和预期性成果作出准确描述,以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开题报告答辩。最后,在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定稿、论文评阅、答辩审核、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导师都要精益求精,以弥补跨学科研究生在史学研究方面的不足。

[1]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2008-01-02)[2011-9-12].www.history.sdu.edu.cn/gaoshuo/pyjh/shuo/.

book=10,ebook=33

G642

A

1008-178X(2012)10-0151-03

2012-06-25

李辉(196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史、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古代史学位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世界古代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思考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以《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