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设计日语听力课程

2012-08-15 00:52李苗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日语听力

李苗苗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 471300)

以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设计日语听力课程

李苗苗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洛阳 471300)

听力技能的培养是听力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听力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为听力理解中话语言外之意的理解提供了理论根据。根据克拉申的理论,听力教学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能动的听力习惯;听力材料必须与学生当前的日语语言水平相适应;提供自然生动的日语环境。

输入假设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社会交流的实现,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那么交流将无法进行。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有70%的时间用于听别人讲话。由此可见,在母语交流中,听解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在外语学习中,听解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解历来被认为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提高起来难度最大的技能之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在2010年对日语能力测试进行了改革,听解部分的考试时间增加,试题题型多样化,分值和难度也相对提高,相应地也要求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如何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对于日语听力教学方法已经开始重视起来,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姜扬在《浅谈高校日语听力教学》一文中结合日语专业听力课的现状,提出听力教学可以采取“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和水平;王莉莎在《谈高校日语听力教学现状与改革》一文中则主要从梳理学生恐听心理方面提出了对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意见;洪艳荣在《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初探》中也主要针对传统听力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指出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利用网络资源等有利条件来全面优化听力教学效果。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有很多,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是高校日语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研究成果难免会局限于个人体验,囿于理论视角,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是否可以推广应用还有待推敲。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日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理论框架,立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设”理论,对日语听力教学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高听解能力。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输入假设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输入假设理论基础上,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这里的“可理解性输入”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水平,用i+1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输入假设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假设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语言无用;趣味及关联性——输入的语言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相关;非语法程序安排——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是不必要的;要有足够的输入量(i+1)——输入量要大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能力。而外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正是对学生的一个输入假设。本研究将分析输入假设理论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并试图利用此理论寻求优化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途径。

长期以来,听力教学都是外语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内日语专业学生听解水平不尽如人意,听解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已经基本成为国内日语教育界的共识。本课题组对洛阳理工学院日语专业2009级参加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考试的40名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听解部分满分换算为100分的话,只有5人成绩在60分以上,28人成绩在40~55分之间,而其他7人的成绩则仅仅在30分左右。因为新JLPT要求各部分得分都必须达到合格线标准才能通过考试,所以在这40名学生中只有听解成绩超过60分的5名学生有机会通过考试。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笔者认为日语听力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可理解性输入

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要遵循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也就是说听力材料必须与学生当前的日语语言水平相适应。在制定大纲以及课堂设计上要紧扣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听说课程的大纲应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即使是使用同一套教材,不同的年级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练习以及测试形式。每课的内容都应该包含未学单词、句型以及比学生现有水平高一些的内容。不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即使用母语听解,我们也经常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和内容。此时最为重要的是消除心理胆怯,运用各种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不中断地听到最后。笔者认为这种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解水平。所以,应用“输入假设”理论,在听解材料的选择上增加比学生现有水平略高一些的内容,有意识地在练习中增加听解策略。在听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着各种各样的听解策略。教给学生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解能力。在每课中增加“预测”、“推测”、选择自己所需信息和监控等被证实可以促进理解的听解策略。

2.趣味及关联性

教学过程中突出功能意念,提供自然生动的日语环境。课堂内容可以涉及邀请、请求、提议、许可、表达意见以及使用寒暄等,突出在不同场合不同人际关系下的意念功能。设计例如邀请老师打球、邀请朋友看电影时的对话,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对话意识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的日语表达。听解习题可以设计为看图猜谜、做游戏、绘画、说绕口令等形式,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练习听解、了解日本社会。

同时,可以在教材上选用一些新闻报道来进行练习。新闻有很强的时效性,但这一点对日语学习者练习听力来说影响不大。新闻报道有其固有的规律,将其分类后不难发现,同类新闻在用词、句型、结构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对国家领袖或者是体育明星的访问,人物会随着时间段变化而变化,但新闻的结构、用词等则大体不会改变,因此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入手,先对旧的新闻进行听力练习,以期达到听懂新的新闻的目的。

3.足够量的输入

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运用的正确,而足够的输入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满足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在对听解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型都要选择比学生现有水平高一些的内容,并且有意识地在听解练习中增加听解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策略,以达到理解更高水平听解内容的目的。

[1]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金田一春彦.日本語百科大事典[M].大修館書店,1988.

[4]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G642

A

1008-178X(2012)10-0193-02

2012-07-19

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阶段性成果。

李苗苗(1985-),女,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日语听力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