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研究

2012-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文化

燕 宏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甘肃兰州 730101)

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研究

燕 宏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甘肃兰州 73010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对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当代审美文化;艺术设计

一、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设计理论研究

随着商品社会化发展而产生的审美文化,是以大众传媒和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发展载体和对象的文化形态。这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文化形态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注重“形象”并具有虚拟性和娱乐性的视觉文化。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以纯粹的艺术品为载体、以纯粹的艺术场所为活动区域的审美文化和以具有审美意味的非艺术品为载体、以一般生活世界为活动区域的审美文化;在空间上可分为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以商业利润为生产动机的大众审美文化和以“精英”即少数人为活动主体、以精神价值探究为创造动机的精英审美文化。大众审美文化借消费经济的动力和大众媒体的优势逐渐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

艺术是一种来源于社会生活并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现象。设计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它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技能。艺术设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一门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诸多因素综合发展起来的学科,并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赋予设计当中,使产品不但发挥了其使用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而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也随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换而言之,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及衣、食、住、行等服务的,它不仅是是人类社会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也是艺术设计者自身表现、感知、想象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中,各个专业领域虽然对设计知识运用的侧重点不同,但艺术设计概念中对美、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

二、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1.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艺术设计的发展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审美文化相关产业也逐渐兴起,这些产业所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包括广告媒体、手工、建筑艺术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旅游产品等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审美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他们开始对精神文化方面产生更多的需求和消费,文化艺术产品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设计产品“美”的追求也更为突出,这就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国家政策对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及其自身条件发展成熟。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开始重视文化艺术相关产业的开发,并积极利用国内现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不断促进文化艺术及相关设计产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等审美文化产业在技术、经验、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蓄积了充足的力量,具备了发展成为成熟产业化的条件,这些都为艺术设计在内的审美文化产业化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2.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在引进国外艺术设计文化及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与审美倾向,这对目前我国发展不够成熟的艺术设计来说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其次,我国文化市场发展还不够健全,主要包括对市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市场的适应性有待增强,这些并不能满足当前新的设计技术要求不断更新和创新的需要,两者存在的矛盾对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后,随着设计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为设计产业提供人才和推动设计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困境,相关部门对艺术设计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在文化艺术产业中仍处于边缘行业。随着高校艺术专业的扩招,设计类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大规模浪费。

三、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发展艺术设计的对策

1.注重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应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发展艺术设计文化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东西方文化中的文明思想和精髓进行学习和吸收,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的借鉴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艺术设计文化的选择上,我们既要继承本土文化,又要积极借鉴一些外来的对我们有利的先进文化,并利用其长处,保持艺术设计文化的多样性。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是其生命力所在,很多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为了设计出有特色的作品,去一些历史文化悠久、具有民俗特色的地区采集信息,设计一些具有较强生命活力的原创作品,增强作品的保鲜期。如果单纯地利用西方设计技术与文化风格来发展艺术设计,就会使丧失自己特色,也会使我们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利用外来先进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设计出适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及消费需求。

2.在艺术设计发展中要融入较强的市场意识

在艺术设计发展中要重视对市场的研究,加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增强市场服务意识。艺术本身表达和体现的是人的内在精神,是自我及个性化的体现,好的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是寓于人类大我之中的小我情愫与喜好。审美文化产业化要求将个性的艺术表现升华为广泛受众心中认同的艺术,在个人与群体之间产生共鸣。艺术设计若要在文化市场中产生经济效益,就要注重对消费者需求、心理、审美习惯等的研究和把握,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创作出发点,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研究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完全依附于市场,只是更加注重设计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市场不断变化发展,它对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的要求会更多,这对艺术设计本身而言虽然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可以促进艺术设计潜在能量的发挥,我们在发展文化艺术产业中要把握一定的限度而不能过度追求艺术设计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这样文化艺术行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3.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积极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和设计产业的积极支持。通过确立符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思想,加强中国艺术设计产业与世界的交流合作,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时势相联系。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方案和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设计产业实践。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些易于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文化艺术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交流和创意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设计实践机会,使学生切实了解现代设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并适时引导那些善于通过设计将消费者心理需求传达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

[1]马建平.谈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美术观察,2008(12).

[2]朱立元.略谈当代审美文化的“审美”内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2).

[3]丁超.艺术设计的发展问题[J].大众传媒,2010(3).

J0

A

1008-178X(2012)10-0215-02

2012-07-19

燕 宏(1977-),男,甘肃临洮人,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星.云.海》
《花月夜》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