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尸检37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2012-11-09 05:13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1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法医学诱因教研室

苏 波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1;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湖北 荆州 434023)

汪 浩,孟祥志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1)

老年人尸检37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苏 波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1;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湖北 荆州 434023)

汪 浩,孟祥志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通过对37例老年人尸检案例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等分析,探讨老年人死亡的特点,为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老年人尸检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7例老年人尸检案例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68岁。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13例,脑血管疾病死亡9例,有明显诱因的死亡案例为22例。 结论:老年人主要的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对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尸检;法医学分析;死亡原因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为了降低老年人病死率,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现对37例老年人尸检案例进行性别、年龄、死因、诱因等方面的分析,以期为降低老年人死亡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受理的病理学尸检档案中挑选出死者年龄≥60岁的案例37例,每例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或询问笔录、尸检记录、病理组织学切片及尸检报告书。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

2 结 果

2.1死者的性别、年龄及死因

37例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5.68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64.76岁,女性平均年龄67.58岁。60~64岁组死亡人数最多,22例,占59.46%。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13例,占35.14%,脑血管疾病死亡9例,占24.33%,呼吸系统疾病4例,占10.80%,消化系统疾病2例,占5.40%,药物过敏3例,占8.13%,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占10.80%,其他4例(高坠2例,电击死1例,窒息1例)占10.80%。见表1。

2.2诱因

37例中,有明显诱因的死亡案例为22例,占59.47%,其中争吵诱发死亡10例,占45.45%,其次是轻微外伤5例,占22.73%,运动3例,占13.63%,手术、紧张、体位改变、感冒各1例,各占4.55%。

2.3死亡地点

37例死亡案例中,在医疗机构死亡19例,占51.35%,其中2例死亡地点在村级卫生室,2例在私人诊所;在家中死亡16例,其中城镇4例,占10.81%;农村12例,占32.43%;死亡地点不详2例。

表1 37例老年人死因及性别、年龄分布

2.4主要病理改变

2.4.1冠心病 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以Ⅲ~Ⅳ级狭窄为多见;左心室及室间隔可见陈旧性梗死灶。镜下:心肌细胞可见陈旧度不同的梗死,残存的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有的心肌间质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2.4.2脑外伤 多为颞部或顶部脑挫裂伤,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宽。部分伴有颅骨骨折。

2.4.3肺部感染 肺间隔明显增宽,肺内血管扩张、淤血,支气管壁及肺泡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部分肺泡腔内有均质红染物。

2.4.4药物过敏 表现为喉头水肿,镜下脾窦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 讨 论

本研究调查37例老年人死亡案例中,男女比例为2.08∶1,60~64岁为死亡的高峰期。女性死者数量低于男性死者可能是因为雌激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男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工作生活压力较女性大,精神负担长期得不到减压,同时大多数男性在年轻时有暴饮暴食、烟酒过度等不良嗜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男女死亡比例低于其他的相关报道[2],可能与本研究中案例数较低有关。

37例死者中具有不同诱因者居多(22例,占59.46%)。以死前有争吵者为多, 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表现明显。人在争吵时,可以引起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交感—肾上腺活动明显增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 缺氧程度加重,缺血细胞自律性增加,在原有疾病基础上,极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及脑出血引起死亡[3-4]。老年人外伤后长期卧床,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为细菌停留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肺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肺内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减少,肺内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和肺内营养状况降低[5],患者较非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人员主要是老年人及儿童。农村的医疗条件较为薄弱,老年人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救治,即使送医院后,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或病情的严重,患者家属申请出院,放弃治疗,从而导致在非医疗机构死亡的18例中,以死亡在农村最为多见(12例)。

通过对37例老年人死亡的尸检分析,我们发现死者中以男性为多见,主要的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对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同时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情绪过分激动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 [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08.

[2]文赛兰, 文继舫,肖德胜,等. 湖南地区106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 25(2): 170-173.

[3]金波,刘敏, 易旭夫,等. 202例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J]. 华西医学, 2006, 26 (2): 251-254.

[4]Zipes D P. Influ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nfarction on autonomic innervation of heart[J]. Cir Culation,1990,82 (10):1095-1105.

[5]林凤如. 老年人肺炎的病理学特点[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 (10): 788-789.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2.001

R361

A

1673-1409(2012)02-R001-02

2011-12-09

2010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XD2010185)

苏波(1979-),男,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工作;通信作者:孟祥志,E-mail:mxz63@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法医学诱因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