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

2012-11-10 02:54吴红东曹火军吴洪军杨初喜张伟娟乔子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九江市聋哑

吴红东 曹火军 吴洪军 杨初喜 张伟娟 王 晓 乔子瑾

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

吴红东①曹火军①吴洪军①杨初喜①张伟娟①王 晓①乔子瑾②

目的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干预训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九江市聋哑学生89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并对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训练。结果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t=4.84,P<0.001);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t=4.34,P<0.05;t=10.16,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05);干预训练后有心理问题的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t=3.82,P<0.001)。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干预训练能显著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团体心理辅导.

聋哑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上的障碍,不能正常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以及社会适应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加重,势必使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以九江市聋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筛选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训练,探讨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九江市聋哑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班共计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9份(89%)。其中,男生51人,女生38人;初一28人,初二25人,初三36人;平均年龄(16±3)岁。

1.2 方法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随机抽取九江市聋哑学校聋哑学生100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一学期)的心理行为干预训练,5个月后对这部分学生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测试由聋哑学校老师手语翻译,学生纸笔作答;干预训练前由心理科医师对聋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正式训练时由心理科医师现场指导,聋哑学校教师手语翻译,共同完成。

干预训练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共设计20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1个主题。内容涉及认识与接纳自我、自信心训练、主动交往、有效沟通、压力管理、情绪的认识与调节等方面,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热身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活泼多变的形式,引导聋哑学生正确认识并接纳现实中的自己,矫正非理性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轻松自由的与他人交往,从而促进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录入、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等。

2 结 果

2.1 聋哑学生SCL-90因子均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见表1。聋哑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而且差异显著(P<0.05),按得分高低依次为精神病性、强迫、敌对、偏执、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和恐怖因子,这表明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而且表现出了较强的精神病性特点,需引起社会的关注。

2.2 不同性别、年级的聋哑学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

见表2。不同性别聋哑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有一定差异。女生“焦虑”、“恐怖”的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其余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根据SCL-90的评分规则,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则考虑筛查阳性,即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以此为依据进行统计,本研究中有心理问题的聋哑学生为38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6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2.7%。将38名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干预训练,5个月后进行SCL-90症状自评,检验干预训练的有效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其中,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分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表1 聋哑学生SCL-90因子均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s)

表1 聋哑学生SCL-90因子均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s)

注:*P<0.05,* *P<0.01,* * *P<0.001,下同

聋哑青少年 青年常模 t总均分 1.85±0.50 1.36±0.47 4.84***躯体化 1.93±0.71 1.34±0.45 5.73***强迫性 1.96±0.67 1.69±0.61 2.84**人际敏感 1.82±0.63 1.76±0.67 2.68*抑 郁 1.90±0.64 1.57±0.61 3.62**焦 虑 1.86±0.67 1.42±0.43 4.62***敌 对 1.95±0.68 1.50±0.57 4.59***恐 怖 1.73±0.62 1.33±0.47 4.47***偏 执 1.93±0.68 1.53±0.60 4.09***精神病性 1.99±0.74 1.36±0.47 6.03***

表2 不同性别聋哑学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聋哑学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因 子 男 女 t 初一 初二 初三 F总均分 1.98±0.63 1.86±0.56 0.54 1.78±0.56 1.5±0.78 0.98躯体化 1.93±0.71 1.92±0.73 0.12 1.89±1.8±0.83 0.07强迫性 2.00±0.64 1.93±0.71 1.28 1.89±1.2.07±0.74 0.33人际敏感 1.81±0.55 1.83±0.69 2.60 1.1.87±0.72 0.26抑 郁 1.94±0.64 1.87±0.64 0.02 1.84±0.68 1.93±0.67 0.11焦 虑 1.85±0.56 1.87±0.4* 1.76±0.54 1.91±0.79 1.93±0.69 0.32敌 对 2.03±9 1.81±0.53 1.99±0.77 2.07±0.76 0.67恐 怖 1.62±70 10.16** 1.74±0.59 1.69±0.66 1.75±0.64 0.04偏 执 1.87±71 0.06 1.82±0.49 2.03±0.67 1.98±0.87 0.43精神病性 1.90±0.67 2.07±0.79 2.39 1.98±0.61 2.01±0.77 2.00±0.89 0.01

表3 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s)

表3 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s)

因 子 干预前 干预后 t总均分 2.11±0.26 1.60±0.36 3.82*躯体化 2.26±0.53 1.51±0.25 6.53**强迫性 2.07±0.45 1.74±0.27 2.38人际敏感 1.98±0.43 1.67±0.28 3.87*抑 郁 2.14±0.33 1.74±0.45 4.07*焦 虑 2.17±0.44 1.64±0.23 3.81*敌 对 2.06±0.43 1.83±0.38 0.42恐 怖 1.85±0.49 1.62±0.39 0.96偏 执 2.15±0.43 1.89±0.53 1.49精神病性 2.07±0.43 1.99±0.32 1.41

3 讨 论

3.1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显示,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该结果与国内一些关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较一致[125]。这可能是因为聋哑学生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与人交流困难,人际沟通少,所以容易人际敏感、偏执、恐怖等。同时,聋哑学生在语言学习、思维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他们听不到或听不懂他人的要求,自己的想法又说不出来,容易焦虑、抑郁甚至产生敌对心理[1]。总之,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

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余无显著差异。以往的研究对于性别差异这方面也未达成一致共识,有的研究显示,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多[1,324],有的研究显示男生的心理问题更多[2],有的研究又表明二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5]。这可能跟研究选取的被试情况及被试的数量有关。本研究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加敏感,脆弱,极易引起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提示我们在对聋哑学生进行干预训练时要考虑到性别差异,要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

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选取被试的学校情况有关,九江市聋哑学校根据聋哑学生的入学时间来划分年级,导致同一年级中聋哑学生年龄差距较大,会使年级间差异不够显著。

3.2 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干预训练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分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他因子分也均有较大的提高。这提示我们,干预训练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为聋哑学生提供一种安全互动、相互信任的环境与氛围,通过倾诉和行为训练使聋哑学生长期积压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充分宣泄,从而使聋哑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己,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6]。通过团体活动,聋哑学生们可以敞开心扉、真诚沟通,以此来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更好地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的行为[7]。研究中,心理科医师组织,聋哑学校老师翻译,学生参加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增进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但由于沟通不便,团体辅导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议聋哑学校老师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为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1]孙崇勇,张鸿雁.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1372140

[2]蔡希美,罗其昌.聋生、盲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8(3):19222

[3]张颉.天津地区聋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95):76283

[4]林于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7(4):10212

[5]李强,张然,鲍国东,等.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8271

[6]李岚.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14216

[7]宋彩玲.团体心理辅导对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63264

Deaf Students’M ental Health and Their I ntervention

W u H ongdong,Cao H uojun,W u H ong jun,et al.T he F if th Peop le’s

H osp ital of J iujiang,J iujiang332000,P.R.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of deaf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training on it.M ethodsSelected 100 deaf students random ly in Jiujiang city were assessed w ith SCL-90,and studentswho had psychological problem swere given intervention training.Results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 students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youth average(t=4.84,P<0.001);girls"anxiety"and"terrorist"factor scores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t=4.34,P<0.05;t=10.16,P<0.01),the rest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Deaf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F=0.98,P>0.05);intervention train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 students w 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 s(t=3.82,P<0.001).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 students is low,and girls are lower than boys in mental health level,interven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 students.

Deaf students;M ental health;Intervention;Group counseling

① 中国.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 332000 ②九江市聋哑学校

2012206216)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九江市聋哑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我的“自画像”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老年大学圆梦一回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老年大学校歌
不老的情缘(合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两个好朋友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