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可能性量表研究*

2012-11-20 09:21刘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重测中文版评量

刘国华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自杀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 卫生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全球每年报告的自杀人数为50万,联合国估计的实际自杀人数高达120万;自杀是我国人群的第五位死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1]。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自杀率是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2]。大学生自杀占非正常死亡第一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1人自杀平均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大学生自杀的预测与防范,已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1月按班级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6913名。其中96名学生资料不全,有效人数为6817名,有效率为98.6%。其中:男4180,女2637;年龄14~25岁。

1.2 方法 采用自杀可能性量表(SPS)中文版[4]、焦虑自评量表(SA 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5]和自编自杀行为评定量表。

表1 SPS各题目与分量表和总分的相关(r)

1.2.1 自杀可能性量表(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SPS)原始 问卷[6-7]是由Cull和Gill于1982年提出、1988年修订的一个标准化的自我报告问卷,共36个条目,评估个人的主观感受或行为的发生频率。适合年龄14岁以上、文化程度4年级以上的人群。得分越高,自杀风险越大。国内学者报道了自杀可能性量表(SP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评定最近1周内焦虑或抑郁的主观感受。均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有;“2”是小部分时间有;“3”是相当多时间有;“4”是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并依标准分划分症状出现的程度。

1.2.3 自编自杀行为评定量表 根据学者对自杀的定义和分类[8],自制自杀行为评定量表。量表包括4个与自杀行为相关的问题,评定1年内出现过自杀想法、考虑过自杀方式、准备过自杀工具、尝试过自杀行为的频度,分别测量自杀想法、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

1.3 统计处理 将以上所有问卷输入网上心理测试软件系统,利用新生的计算机必修课的上课时间集体测试,所有班级在同1周内完成。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表示,进行相关分析r检验等。

2 结 果

2.1 信度分析

2.1.1 题目与分量表和总分的相关 题总相关显示,所有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均极显著,题总相关系数大都在0.4以上。各题目与其对应的分量表的相关都极显著,相关系数大都在0.5以上;除第14题以外,各题目与其他分量表的相关也均极显著,并且相关大小都低于其与对应的分量表的相关;各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均极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而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也均显著,相关大小为0.228~0.599之间,均低于其与总分的相关。

2.1.2 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重测信度 SPS中文版全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全量表0.89,绝望0.88,自杀意念0.81,负性自评0.71,敌意0.67。其中52人间隔2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全量表0.76,绝望0.78,负性自评0.56,自杀意念0.55,敌意量表0.66。

2.2 效度分析见表2。SPS量表及其分量表与自编自杀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S)之间的相关均极显著。SPS总分与抑郁程度的相关为0.7以上,与焦虑程度的相关也较高为0.6,与自编自杀行为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22~0.41之间;各分量表与抑郁、焦虑之间的相关均为0.4以上,与自编自杀行为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057~0.572之间。

2.3 SPS得分及检出情况 首先,按性别分别计算SPS各分量表及总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等得分情况。然后,根据本样本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等数据资料,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将SPS的分量表得分、总分转化为T分数,T分70及以上为检出临界分[5]。

表2 SPS量表与其他量表之间的相关(r)

表3 SPS量表得分及检出情况()

表3 SPS量表得分及检出情况()

男(n=4180)女性(n=2637)总的(n=6817)量表 得分 检出人数n(%) 得分 检出人数n(%) 得分 检出人数n(%)绝望量表 21.31±4.57 127(3.0) 21.04±4.27 91(3.5) 21.20±4.46 218(3.2)自杀意念 10.36±2.48 187(4.5) 10.12±2.29 118(4.5) 10.27±2.41 305(4.5)负性自评 20.18±5.48 101(2.4) 19.65±5.29 61(2.3) 19.98±5.41 162(2.4)敌意量表 9.93±2.47 186(4.4) 10.07±2.42 128(4.9) 9.99±2.45 314(4.6)SPS 总分 61.78±11.05 163(3.9) 60.88±10.68 91(3.5) 61.43±10.92 254(3.7)

3 讨 论

在SPS原量表中的第5题“我有太多责任”属于负性自评分量表,而在中文版中此题与总分的相关低。这可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因为在中国,承担较多的责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本研究中SPS全量表及各分量表之间的Cronbach’sα系数都达到或接近0.7的可接受水平(敌意量表为0.669),而瑞士版[9]、土耳其版[10]的敌意量表、负性自评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都低于0.7,说明这两个分量表的稳定性相对差一些。原量表没有报告重测信度,SPS中文版的重测信度在0.55~0.78之间;土耳其版[10]的重测信度为0.76~0.95,瑞士版[9]的重测信度为0.57~0.88。可见,各种版本的信度均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特点,就是敌意量表和负性自评量表的信度比较低,而全量表和绝望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的信度较为理想。SPS量表及其分量表与自编自杀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SPS中文版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5,11]。

目前国际上SPS在大学生[11]、罪犯[12]、物质滥用[6]和精神病患者[5]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SP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以便在国内推广使用。

[1]王黎君,费立鹏,黄正京,等.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889-892

[2]于情,王礼桂.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4):159-165

[3]王艳之,李彦牛,杨轶.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8):750-751

[4]梁瑛楠,杨丽珠.自杀可能性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5-227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194,235

[6]Eltz M,Evans A S,Celio M,et al.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 and its utility with adolescent psychiatric patients[J].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7,38(1):17-29

[7]Valadez A,Granello P F,Juhnke G A,et al.The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A means to assess substance abusing clients’suicide risk[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Practice Theory and Research,2009,37(1):51-65

[8]王倩倩,李焰.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预防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75-1077

[9]Eskin M.Swedish translations of the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Family Scales,and the Scale for Interpersonal Behavior:A reliability analysi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3,34(1):276-281

[10]EskinM.Reliability of the Turkish Version of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Family Scales,Scale for Interpersonal Behavior,and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49(4):515-522

[11]Bagge C,Osman A.The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Norm s and factor structur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8,83:637-638

[12]Naud H,Daigle M.S.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 in a male inmate population[J].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Behavior Assessment,2010,32:333-342

猜你喜欢
重测中文版评量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井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定位重测机制研究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反馈与重测对二语测试效应的影响
尼泊尔拒与印度共测珠峰 印媒怀疑“中国背后干预”
沉思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