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对策研究

2012-12-07 18:38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专业

王 丽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1 相关概念分析

1.1 价值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就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不同需要而言,价值观可分为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法律的、政治的、文化的、历史的等等不同类型价值观。价值观,是在学习、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选择,决定其行为的基本思想观念。

1.2 价值取向的内涵

管理学中,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多种环境中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者处理各种问题时,指导人们在判断和决策问题所持的总体信念。价值取向是一种倾向性的意识和行为,价值取向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及支配主体对待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做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的价值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人类的进步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向导。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2.1.1世俗功利型价值取向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面对社会诸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色彩日益严重,具体表现在学习功利性、择业标准功利性、人际关系功利性、爱情功利性等方面。

2.1.2自我中心型价值取向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程度有限,个人思想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自私心理;在集体与个人利益关系上,多数学生都关注自己得利益,集体责任感淡薄;在人际关系上,过多强调自己的主观想法,不多考虑尊重他人;在个人生活目标选择的上,个人目标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只追求个人享乐,缺乏艰苦奋斗创业的奉献精神。

2.1.3盲目不定型价值取向

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多维价值冲突以及社会主导价值整合的环境下,部分学生出现了“盲目不定型”的价值取向。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没有固定的价值目标。死学书本知识,但不知为了什么而学,对自己的前途更是没有具体规划,没有具体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就消极,对待生活感到一片茫然。

2.2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分析成因

2.2.1社会因素

各种社会思潮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的折射和感染,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非理性色彩增强,思想方法简单偏激,政治、道德观念减弱。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思想教育,简单的把自我价值等同于个人的知识素质,重专业轻政治、重才干轻品质的学习。社会负面价值导向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2家庭因素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庭因素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载体,同样也承载着相应的责任。父母的生活方式及其教育方式对于孩子都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特点是传统的专制型教育。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上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平等与尊重,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一味要求,使得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专制型教育,使得一些孩子自主能力及适应﹑判断﹑意志力等方面都相对薄弱,因此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观念也比较被动。

2.2.3教育因素

体育院校的传统理论课教学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学科的教学则强调学生的运动成绩,忽视其相对的个性发展及主体作用等问题。在当今社会分工趋于模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的背景下, 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种类多,综合知识课程种类相对较少,专业口径相对较细,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价值取向模糊,最后产生扭曲。

2.2.4个人因素

有些体育专业大学生过多地强调自我价值的主体性,而忽视自我价值的客观性,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在选择价值目标时抛开客观实际,好高鹜远。还有的同学强调自我价值,不愿去主动创造价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灰心丧气,自怨自艾,甚至将自我价值不能实现的原因归咎于社会或他人。

3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思想教育,纠正学生极端价值取向

应当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深入分析公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理论方面,始终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以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为背景,结合热点问题进行价值观教育,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渐渐了解当代社会的新变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体育大学生问题意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思考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进行价值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3.2 注重双向交流,树立学生科学价值取向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既定的人生观取向与规范明示于学生,也应将与之相似、相异甚至相反的各种现象告诉学生,打破其至尊地位,应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还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善于汲取学生的闪光思想,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形成主动意识。

3.3 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对正确价值的认识

关注体育院校专业大学生身心发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对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院校一方面在校内应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勤工助学等活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从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解除生活、学习、成长中的价值困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价值的人,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问题上仍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具体问题而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保华.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涵、目标与原则[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 (5):5-8.

[2] 张细谦,陈琦.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 (10):67-69.

[3] 何娟.与时俱进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0 (9):11-12.

[4] 刘立华.关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J].传承,2010(6):56-57.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专业
我的价值观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