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2-12-07 18:38韦丽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河池市少数民族民族

韦丽春

(河池学院 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1 前言

桂西北即广西西北部,范围包括百色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柳州的融水、三江以及河池市的十一个县、市、区。本文主要研究桂西北河池市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该地区少数民族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特定的社会生活中, 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的。它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 也与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 鲜明地显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 是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挖掘和整理, 努力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 使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得以传承和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桂西北河池市的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2007年7月和2010年11月两次到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兰县等县的民族局以及河池市民委、河池市体育局进行调研,并访问了长期从事民族研究的相关人员以及民间艺人,收集到相关的资料。

2.2.2调查法

到桂西北河池市的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苗族、侗族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参观了罗城民族博物馆、南丹白裤瑶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主要了解以上七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2.3文献法

从大量文献中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状

3.1.1民族传统体育概况

在民族体育方面,桂西北河池市民族体育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桂西北河池市共挖掘整理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28个,据统计,目前已有43个项目载入《广西通志.体育志》。如壮族的抛绣球、打扁担、跳斑鸠、壮拳、蚂虫另拳、穿刀圈、穿火圈、板凳龙、滚木轮、倒立竞走、三人板鞋、狩猎、升官图、背篓球、群龙夺珠、僚球、打蜂鼓等。瑶族的打铜鼓、打箕圈、催工舞、摔跤、舞春牛、跳铜铃、做洪门、左穴耗、打排带、推竹杠、射弩、打陀螺、上刀山、喇叭球、拔葫芦笑酒、打竹琴鼓等。仫佬族的象步虎拳、草龙舞、群龙夺珠、凤凰护蛋、抢粽粑、烽火球等。毛南族的同顶、同填、同拼、运石锁、箍腰摔跤等。水族的赛马、人马弹弓赛、抢花煤等。可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养生类等六大类型。

据统计,从1982年至今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参加全国和省区级运动会中共获奖牌322枚,其中金牌87枚,银牌84枚,铜牌84枚。特别是在2006年广西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8 枚,取得了奖牌总数排名第一,金牌总数排名第二的好成绩。2010年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得奖牌总数31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金牌、奖牌总数均排在全区15个代表团的第三位。

3.1.2节日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河池市民族节日有60个,壮族有三月三、蚂虫另节、牛王节等6个;瑶族有盘王节、祝著节、过新节、能属标、责能江、能新明、酥垠等10个;仫佬族有依饭节、春社、婆王节、牛王诞、秋节等17个;南族有分龙节、敬宗节等6个;苗族有苗年、四月八、吃新节、六月六、跳芦笙等7个;水族有卯节、尝新节等6个;侗族有信苏节、鱼节、中元节等8个。其中,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42个,但是在节庆活动中有民族体育项目表演的只有12个。节日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分地体现了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团结向上的精神。

3.1.3参加民运会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传统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它来源于基层,流传在民间和老百姓传统的节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民族性和传统性。桂西北河池市表演项目也非常丰富,从1984年至今,桂西北河池市共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91个,其中,壮族32个、瑶族30个、仫佬族13个、毛南族10个、水族6个。在这些表演项目中有31项参加过全国和全区民运会的表演,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壮族的有11项:三人板鞋竞速、三人板鞋接力、飞爪球、板鞋扁担舞、板鞋双刀舞、九人板鞋竞速、抢粽粑、得努、僚球、猎球、打阳台;瑶族的有5项:狮子上刀山、夫妻舂碓、拔葫芦笑酒、喇叭球、顶牛;仫佬族的有5项:背篓球、竹球、竹连球、打草球、夺龙蛛;毛南族的有5项:立体同顶、运石锁、马革球、奖顶、松傩;水族的有5项:人马弹弓赛、抢花灯、火球、桐子镖、捞鱼乐。这些参赛的表演项目都是从桂西北河池市民族的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具有健身性、表演性、观赏性、竞技性以及民族性和地域性。

3.1.4传统体育比赛活动情况

桂西北河池市民族体育比赛活动分为3级,即地市级、县市区级、乡镇级。每级比赛情况如下:

地市级比赛。逢广西、全国民运会召开前,一般市里都要举行民运会选拔赛,选拔赛的主要项目是广西民族会、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打陀螺、投绣球、三人板鞋竞速、抢花炮、射弩、高脚马、推竹杠、大象拔河等。

县市区级比赛。河池市11个县市区中,有两个县区举办过民运会。即南丹县举办过两届民运会,金城江区举办过一届民运会。民运会主要项目为打陀螺、三人板鞋竞速、背篓球、飞爪球、打阳台、得努、投绣球等。河池市2009年9月举办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展示活动分为:指定竞赛项目展示,包括板鞋竞速、投绣球等项目;自选表演项目展示,各县(市、区)从本地民族特色优势的项目中挑选,如瑶族狮子上刀山、喇叭球、射弩、白裤瑶陀螺铜鼓组合、水族桐子镖等。参加展示的项目集思想性、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观赏性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艺术美感,充分体现了河池市民族体育深厚的文化底蕴。

乡镇级比赛。全市11县市区共有165个乡镇举办民运会或节日期间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比赛。其中乡镇民运会2个。如金城江区侧岭乡民运会举行打陀螺、斗鸟、斗鸡、同填、高脚马、顶竹杠、扭扁担、打铜鼓等项目比赛。南丹县吾隘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比赛,主要项目有三人板鞋竞速、高脚球、背篓球、打阳台、地牯牛等。北牙瑶族乡举办民俗体育比赛,项目有三人板鞋竞速,桐子标、捞鱼比赛、拔河比赛等。在民族传统节日中开展民族体育比赛的有159个乡镇。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11个乡镇(东门、四把、下里、桥头、黄金、龙岸、天河、怀群、兼爱、宝坛、桥善),在春节、依饭节期间开展舞狮、舞龙、斗鸡、象步虎掌、抢粽粑、抢花炮、烽火球、竹球、竹连球、三棋、牛角棋、六子棋、裤裆棋等民族体育比赛活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陀螺节、白裤瑶民俗文化节举行的体育项目比赛有打铜鼓、打陀螺、射击等。天峨县六排镇的蚂虫另节有蚂虫另 舞、蚂虫另拳等比赛活动。东兰县的三弄瑶族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东山乡、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下坳乡、大化瑶族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乡的布努瑶祝著节活动中举行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有赛马、打铜鼓、打皮鼓、打陀螺、射弩、推竹杠、摔跤、打飞棒、打击子、爬杆、高脚马、顶牛、射弩、斗鸟、斗鸡等。凤山县有7个乡镇在壮族三月三歌节期间开展民族体育比赛活动,主要项目有大象拔河、打陀螺、高脚马等。

3.1.5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情况

桂西北河池市共有12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其中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与训练基地设在河池学院,有7个项目训练基地设在县级民中(职中),即罗城、天峨、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有4个基地设在乡下,即金城江区侧岭民族体育基地,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民族体育基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民族体育基地,南丹县吾隘那地民族体育基地。民族体育基地训练的项目主要有射弩、打陀螺、三人板鞋、高脚马、投绣球、上刀山、抢花灯、抢粽粑、竹连球、马革球、同顶、同填、同拼、抢花帽、飞爪球、地牯牛、打阳台、背篓球、猎球、僚球、喇叭球等。

3.2 桂西北河池市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3.2.1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河池市经济比较落后,对体育健身娱乐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对民族体育活动投入少,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地以及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难以开展。所建立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由于基地没有专项经费,即使有也是很少。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如巴马、都安已被自治区体育局、民委列为自治区的民族体育训练基地,一年仅有2万元基地建设经费,其余县市区均没有这部分资金。只有上级要举办民运会后,各县市区才得到少部分民族体育活动费,由于训练场地简陋,加上运动员相当一部分是农民或学生,凡要抽出来集训,经费、时间都难以保证,更无法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河池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其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传统资源,更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支持。

3.2.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1)在政策法规上,没有形成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管理办法,缺乏监督机制;(2)在发展战略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周密的工作计划;(3)在管理人员方面,目前缺乏热心、内行的管理人员。怎么样去管理指导,无所适从;(4)在组织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如民委、体育局中的民族体育组织机构、民族体育协会等;(5)在责任分工上,民族与体育部门职责不清,造成了工作中的互相扯皮、推托。如有的是民委自己抓,有的是体育局自己抓。

3.2.3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过少

在项目选定与运动员选拔上,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过少,各县、市、自治县、区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训练;另外,项目的选定也没有做到发挥优势与点面结合,所以项目层次低,缺欠规范化。运动员选拔面单一,其所造成的后果,一是难以选到最佳运动员,二是缺乏竞争力和运动员培养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断代现象。在培训方面,从事民族体育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教练大多未受过系统训练,只凭老一套抓民族体育,所以管理水平低下,很难适应现代民族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

4 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

各县、市、区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不仅可以发展经济、强身健体、娱乐身心,而且还有着很强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我们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族大团结,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素质,是要把祖国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存下来并展示在世人面前。把民族体育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任务,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计划。每年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民族体育活动经费。

4.2 制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法制法规

尽管河池市政府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在一些法规条例中制定了有关制度,但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体育、教育、文化、民政、宣传等部门的法规条例中,没有具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运用的制度。因此,在有关法规条例中有必要深化制度的制定,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桂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民委系统、体育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扩大影响力。加强对桂西北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法制法规,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利用相关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方面的建章立法工作。制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条例及其执行办法,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4.3 加强民族体育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成立专门从事民族体育研究和管理的机构,由各级民族体育文化工作部门领导专人专职负责这项工作,同时建立民族体育干部队伍,在市、县、乡建立民族体育协会,吸引与培养专业人才投身于河池市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活动的研究,为河池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人力上的有效支持。引入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群体,团结依靠民间拳师、艺人、对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指导与帮助,共同推进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其次,地、市、县、乡定期举办民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与省区和全国接轨。使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同时也利于推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新人。再次,每年开展业务培训一次,培训可放到各大专院校进行。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地方培训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才,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另外,建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内容体系。收集、整理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内容体系。从适用性和实用性的角度选择性地设置具体的教学项目类别,提炼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部分,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4.4 加大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与保护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保护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河池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民俗、民间活动之中。

首先,河池市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环境相对封闭,大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有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尚未被挖掘出来,因此,我们要前往保持原始文化风貌最完好的民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抢救性地收集原始素材,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现,服务社会,体现它们内在的价值。挖掘整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向着现代人的文化娱乐观念、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方向转化,向着与国际民族传统体育接轨的趋势发展,这样,河池市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才会有新的活力,才能加快其发展的进程。其次,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实施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保护”的发展战略,由政府负总责,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市民委、市体育局督促推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少数民族体育挖掘、整理、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民族局、文体局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再次,整合资源,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保护与《河池市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与文化产业行动计划的重点文化经济、特色文化、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工程战略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 余万予,郑国华,朱小丽.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8-30.

[2] 杨元英,李志清. 全球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6(1):94-96.

[3] 国伟,田维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J].体育学刊,2009,16(9):98-101.

[4] 黎晓春,陆元兆,张义斌.广西壮族农村节庆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22-24.

[5] 王亚琼,顾晓艳.水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64-68.

猜你喜欢
河池市少数民族民族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爱我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河池市成立共青团教育工作委员会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