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粳稻新品种新稻22选育技术

2013-01-22 01:39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胡秀明殷春渊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叶枯病粳稻父本

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胡秀明,殷春渊,王和乐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新稻22”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历经连续6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2012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等优点于一身,深受广大农户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青睐,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新稻22是以镇稻99为母本,以01D41LB88为父本杂交,历经连续6代系谱法选育而成。母本镇稻99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培育的超高产抗病品种;父本01D41LB88是新乡农科院引进江苏省武进农科所的创新材料,具有早熟性、抗病性、结实性好等优点。2002年以镇稻99为母本和01D41LB88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2003年种植F1进行鉴定,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作为重点组合,混收5棵单株,并于当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2,F2表现较大分离,进行群体混选;2004-2005年分别在河南和海南种植F3~F5代材料进行鉴定与选育。2006年在河南种植F6,通过田间评价和室内鉴定,评选出新品系062235;2007年进行新品系观察试验,表现突出,性状稳定。2008年参加了河南省水稻预备试验,暂定名为新稻062235。2009~2011年先后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历年试验结果

2009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区域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每公顷平均产量8533.5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9.3%,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13点汇总13点增产,每公顷平均产量8554.5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每公顷平均产量8544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3.1%,增产点率100%。2011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每公顷平均产量7962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0%。2012年在原阳县太平镇集中连片种植新稻22近6.7hm2,每公顷平均产量达11 034kg。

3 品种特征特性

新稻22属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60d。株高96.2cm,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叶片上举,色较浓,叶鞘绿色,分蘖力较强,每公顷成穗数313.5万;穗长16.0cm,着粒较密,易脱粒;平均每穗总粒数158.1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6.7g;抗倒伏,成熟落黄好。

4 抗性

2011年河南省粳稻试验送检,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该品种对叶瘟6个小种的代表菌株ZB15、ZC15、ZD1、ZE1、ZF1、ZG1表现为抗病(0级),对穗颈瘟表现为感病(3级);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JS-49-6、PX079均表现较好的抗性,仅对白叶枯病病菌KS-6-6,表现为中感(5级);对纹枯病表现为抗病。

5 品质

2011年由河南省粳稻试验统一送检,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该品种出糙率84.8%,精米率76.7%,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3%,垩白度0.3%,直链淀粉15.2%,胶稠度55mm,粒长5.2mm,粒型长宽比1.8,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等级为国家优质稻米标准一级。

6 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要点

新稻22适宜于河南沿黄稻区种植,播种期以5月1日~10日为宜,每公顷播量450kg左右。育秧方式采用湿润育秧,秧龄35~40d。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30cm×12cm,每穴3~4苗;高肥力田块可增大至33cm×1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

施肥遵循“重施基肥,早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平衡施肥”原则。把握好分蘖肥与穗粒肥的施用时期与施用量。采取“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够苗及时晾田控蘖”。特别注意当秧苗茎数达目标穗数的90%时,及时晾田控苗,晾田应在倒5叶时结束。

病害防治方面要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重点做好以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1]胡秀明,王书玉,姬生栋,等.粳稻新品种玉稻518及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11):17-18.

[2]鲁伟林,余新春,严德远,等.优质、高抗、花时早粳稻BT型不育系郑稻18A的选育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0(07):18-20.

[3]王永新,李建广,张秀和.粳稻垦稻2017品种来源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9):78.

猜你喜欢
叶枯病粳稻父本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