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证的临床运用举隅*

2013-01-23 21:27孙忠人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络肩关节针灸

郭 勤,孙忠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病例1:患者,女,60岁,2010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左踝疼痛2年。病史:2年前左踝扭伤,足外踝疼痛,踝关节活动时加重,行走受限,曾经别处针灸、推拿诊疗多次,未见明显好转。查体:左足外踝周围略见肿胀,无皮色改变,压痛明显,申脉穴处最剧。舌淡苔白,脉略沉。X片示:左踝关节在位,间隙无异常,组成骨未见明显错位性骨折征象。针刺处置:由上向下平刺左攒竹0.3寸,强捻转2~3 min,200转/min左右,嘱患者活动左踝,患者此时已述痛大减,10 min后再行针,嘱患者行走、上下楼活动,患者已毫无疼痛,活动如常。次日上午复诊,述昨晚8点又开始作痛,但疼痛程度减轻。因痛处未变,继按前法针治,治愈。1周后回访,患者言未再痛,已愈。

病例2:患者,男,40岁,2011年3月7日初诊。主诉:左肩后疼痛不适1月,加重2天。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后酸痛不适感,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做饭等,近2天疼痛程度加重,活动时明显。查体:未见肩关节脱位,未见皮色改变,左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受限,伴疼痛加剧,肩后压痛,臑俞穴尤为明显。针刺处置:先直刺左鱼际穴,强捻转 2 min,未效,出针;再刺左合谷,行针,未效;加刺右迎香,行针后肩仍痛,出针;再刺左中渚穴,行针,效不显,出针;遂扎左后溪,行针,痛大减,嘱患者活动肩关节,10 min后再行针,患者左肩已毫无痛感,活动自如。次日复诊,述左肩仍有微痛,肩髎穴周围痛最明显,针刺左中渚穴,如前处置后,治愈。1周后回访,患者肩疼不适感全无,嘱其避风寒,如若再犯来复诊。至今未见其返。

按: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1],经络辨证更是其核心。临床针灸大夫应精通经络理论和掌握经络辨证。病例1是针灸师常常能遇到的痛症患者,笔者没有选常用的阿是穴,而是运用经络辨证,“下病上取”,循经远取,效如桴鼓。病例2是笔者为验证经络辨证选穴的重要性和准确性,而做临床观察中的病例。患处为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之处,余先后分别针刺了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远端腧穴,未效或效不显,最后另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痛止,同时也证明了针灸并非是“以痛治痛”;复诊时痛处为手少阳三焦经循行所过之处,遂取远端的中渚穴,也是立竿见影。篇幅有限,只举此2例,与针灸同道共勉,希望大家能重视经络理论,用中医思维去辨治疾病,切莫走入思维定式,辨病而不辨证、不辨经络。

猜你喜欢
经络肩关节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