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眼肌麻痹1例

2013-01-23 21:27王东岩许春月曹丽艳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肌麻痹毫针经络

王东岩,许春月,曹丽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患者王某,男,62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视物双影25天”于2012年5月来我科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该患者于入院前2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不适,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有头晕,视物双影,于当地医院查头MRI示脑梗死,并予以降纤、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复视”来我科就诊。查体:神清,语笨,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瞳孔略大,对光反射消失,左眼向外侧斜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右侧下肢体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1级,右侧Babinski征(+)。西医诊断:脑梗死;眼肌麻痹。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目偏视(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并予以针刺治疗。主穴:于氏头针枕区:从强间至脑户,及其向左右旁开各1寸的平行线;项区:风府、风池及其二穴之间,共5穴。头针长时间留针(6 h),配合电针。用0.30 mm×40 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枕区以15°角斜刺进针至帽状腱膜下,深约30 mm,得气后接电针仪,枕区、项区各连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 min。每日1次。配穴:睛明、上明、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足三里、三阴交、后溪。针刺睛明穴时,嘱患者仰卧位,可令患者闭目,选用0.20 mm×25 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者将其眼球轻推向外固定,沿目眶鼻骨边缘缓缓刺入,约15~20 mm深,以局部酸胀或扩散至眼后及周围为度,不宜捻转和提插,得气后留针30 min,因此穴易出血,出针后应按压局部2~3 min。其他眼周穴进针时,亦取仰卧位,0.20 mm×25 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足三里、三阴交、后溪用0.35 mm×40 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10天后患者左眼睑可上抬,治疗1个月后患者眼球可向上、向内运动,治疗2个月后患者左眼球可向各方向运动,视物双影基本消失。

按:眼肌麻痹属于中医“目偏视”范畴,目偏视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或为风邪闭阻阳明、厥阴经络,或因外伤及肿瘤压迫,经络受阻,或因风痰阻络,脉络失畅,或因肝风内动,挟痰上扰以致筋脉挛急或弛缓无力[1]。考虑该患者为中风后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致眼部受邪一侧经络的气血运行不利,使筋肉失养而迟缓不用。本案头部取穴根据于致顺教授多年经验提出的头穴方法[2],通过针刺头部穴位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另枕区之下为枕叶,枕叶乃视觉皮质中枢,通过对其刺激改善视觉症状。本案病变部位在脑干,选用项区穴位改善气血、通经活络。眼周局部取睛明、上明、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可疏通局部的经脉,调节眼周的气血,又可刺激眼部周围肌肉收缩,促进眼肌功能恢复,改善周围血液循环。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可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行气散结;三阴交是在足三阴经交会处,能疏通三阴气血。二者配合能起到通经络、调气血、宣通全身气机之功效。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针刺后溪穴可通督脉、壮阳气、利眼目。本病尚可配合眼球功能训练,嘱患者头部不动,两眼分别向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鼻下方等8个方向运动,每次3~5 min,每日3次。

[1] 盛国滨,陈剑,王静.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l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1):112 -113

[2] 孙忠人,朱路文,于致顺.于氏头穴丛刺针法特色介绍及临床疗效分析[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肌麻痹毫针经络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