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济青工程建设管理发展思考

2013-01-26 17:06马吉刚
中国水利 2013年20期
关键词:胶东水费调水

马吉刚,张 伟,傅 川

(山东省胶东调水局,250100,济南)

引黄济青工程是我国“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也是山东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自黄河打渔张闸引水,在渠首沉沙后,途经滨州、东营、潍坊、青岛,采用明渠输水方式输水至棘洪滩水库,渠道全长252.5 km。渠首引水流量41 m3/s,渠末输水流量23 m3/s。工程于1986年开工建设,1989年建成通水,至今已运行24年,为青岛市及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是齐鲁大地上的一条“黄金之渠”。

一、管理历程

引黄济青工程采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机构分别是省局、分局和管理处(站),经过20多年管理运行,证明此管理模式符合工程管理实际,工程效益得到发挥,至今仍在沿用。

1.确立管理理念

工程通水后,山东省胶东调水局(以下简称“省调水局”)提出“搞好工作重点转移,加强工程管理”思路,确定了“以工程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达标创优活动,争取各项工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引黄济青特色的“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总体目标是:力争3~5年把工程管理提高到一流管理水平。确定目标后,各级管理单位将责任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了由上而下一级抓一级,由下而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分为日常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科技管理、经济技术指标五个大项。同时,建立了相应考核奖罚制度,订立了“四定一评”考核办法,即定工作地点、定任务指标、定完成时间、定工作标准,省调水局主管部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工程管理检查评比,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二是“全天候、全方位”管理。这一管理理念缘于工程输水特点。引黄济青采用“等容量”输水方式,全长250多km输水渠道皆为明渠,中间没有调蓄水库。这一特点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在输水期间一旦失控,上游水头乘势而下,就给下游带来严重危险。运行初期,引黄济青曾经发生因上游控制不利、下游大堤被冲事故。这一事故引起了管理者警觉。要杜绝类似事故再发生,须加大对工程的严密监控力度,确保工程状态随时在管理者控制下,处处在管理者掌握中,“全天候、全方位”管理模式由此诞生。

2.深化水价改革

24年来,引黄济青工程水价共进行了4次调整,使水费收入基本维持了工程简单再生产。一是1989年山东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引黄济青管理局联合下文明确青岛市用水水费标准为:工业用水按工业成本计收水费,即 0.38元/m3,生活用水按低于供水成本计收,即0.087元/m3。二是1993年省政府调整引黄济青工程对青岛市供水年基本水量、基本水费为3700万m3、3840万元;超过3 700万m3后,计量水价从0.47元/m3逐步提高到0.825元/m3。三是2001年调整每年基本水量为9 000万m3,基本水费8 212.5万元,年用水量超过9 000万m3后计量水价仍执行0.825元/m3。四是2006年省政府按两部制水价对引黄济青供水价格调整,确定自2007年1月1日分两步将供水价格提高到保本水平,青岛市用水年基本水费7 598.5万元,计量水价为0.685元/m3。经过4次水价改革,调整力度逐次加大,水费收入增加,基本满足工程日常维护和管护,水费收入为调水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3.加强制度建设

通水初期省政府“一布告两办法”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了覆盖管理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加以完善。目前,省调水局已出台了《调度运行管理办法》《泵站管理办法》《职工管理若干规定》《经费管理办法》等50余项规章制度,尤其是2011年12月25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标志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已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二、新形势新挑战

一是水利形势迎来新发展。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以来,山东水利厅党组提出“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务必做到五个坚持、着力推进八大任务、切实强化五项措施”的水利改革发展思路,指出今后树立“七种”意识,做到“四字”要求,调水工程管理单位更应抓住机遇,积极奋进,促使上新台阶。

二是山东水利骨干水网初具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主干线2013年6月已试通水成功,胶东输水干线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7月已具备主体工程贯通,年底前将进行试通水,届时山东骨干水网初具规模,引黄济青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大水网,位置更为重要。

三是引黄济青工程肩负任务扩大。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通水运行,引黄济青工程既要向青岛输送黄河水,还要输送长江水,输送水量由1.095亿m3增加到2.395亿m3,并且增加向潍坊、烟台、威海市输送长江水的任务,输送水量也增加到4.86亿m3。

四是引黄济青工程急需改扩建。运行20多年,工程已进入整体老化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组运行效率低下、能耗大,严重影响青岛及山东半岛地区的水资源保障。加之受当时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与胶东输水干线新建工程相比,特别与南水北调工程设计标准差别较大,急需改扩建。

五是山东“蓝黄两区”建设水利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山东省近年先后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生态区建设,“蓝黄两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黄济青工程横跨“两区”,发挥水利调水作用将日益增大。

六是引黄济青自身发展现实需要。目前国内调水工程发展迅猛,在新形势下,引黄济青更需要发展和进步,在已有基础上稳步推进,围绕“管好工程送好水”,积极开展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工程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新的发展思考

1.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逐步推进

引黄济青工程属于山东半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山东省胶东调水局已明确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已完成人员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按岗设人,按岗确定工资标准,并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化管理制度。随着形势发展,将来引黄济青工程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包括保障有序的公益性管理体制、调度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充满竞争的用人机制、奖罚并用的激励分配机制等。

2.逐步完善工程供水水价管理

20多年来,工程供水水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坚持执行基本水量与计量水量、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同时体现了工程所具有公益性特性,充分考虑青岛市实际承受能力,分次分年度逐次到位,逐步形成按准市场化运作水价机制。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社会对水价提高日益认可,供水水价应随国民经济增长适时调整,达到水价改革与时俱进。

3.进一步巩固建管一体化

引黄济青工程即将实施改扩建,按照基建程序报批由山东省胶东调水局作为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明确省调水局负责工程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及建成后运行管理,确保引黄济青改扩建建设与管理体制一体化,运用新技术和高科技,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保证各级建设者既熟悉工程建设过程,又了解工程运行管理,对工程管理运行有利。

4.逐步实现管理模式数字化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中自动化工程即将相继实施,在输送水干线铺设光缆,形成单独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为工程数字化管理奠定硬件基础。引黄济青工程已形成“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将要建成的自动化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将管理模式数字化,逐步实现工程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档次,达到工程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

5.依法管护,确保水质安全

一是依据水法和《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省调水局、分局及管理处分别设立水政监察支队、大队、中队,依法管护引黄济青工程,加大日常巡查和重点巡查力度,日常巡查每周至少一次,输送水期间重点巡查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对水事违法行为及时作出处理决定。二是逐步建立引黄济青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完善工程系统水质监测体系 (包括由实验室全面检测、水库自动在线监测、省调水局快速移动监测),全面控制引水过程源水及渠道水质状况,确保水库水质符合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6.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

借助调水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胶东调水工程干线(包括引黄济青工程)被列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布局的四带之一。随着工程绿化和绿色文化的进一步深入,除了工程管理范围内实施绿色工程外,工程所到之处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下一步将按照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逐步实施引黄济青渠首沉沙池水系生态建设示范工程,使工程水系生态建设与打渔张灌区风景区、渠首森林公园建设相适应,与当地行政区域村镇建设相促进,最终实现调水工程“借助功能水,打造生态水,提升文化水”的总体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应有贡献。

[1]马成,唐诚,于洁.引黄济青工程生态建设实践与探索[J].山东水利,2013(6).

猜你喜欢
胶东水费调水
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以陕西省引嘉入汉调水工程为例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胶东面塑——花饽饽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没付水费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