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013-01-31 05:34周清河肖旺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喷丁加巴神经痛

熊 运,周清河,雷 龙,肖旺频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熊 运,周清河,雷 龙,肖旺频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75岁以上老年带状疱疹未发生神经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分为接受神经阻滞组(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24 h睡眠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4周的随访时间内,B组各时点疼痛评分与A组相比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VAS评分下降和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能降低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加巴喷丁;神经阻滞;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75~85岁。病程1~6个月。临床表现为簇集性小水疱,皮损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伴有麻木、烧灼、刺痒等神经异常感觉。16例患者合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无恶性肿瘤合并者。带状疱疹期均同时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镇痛、镇静等药物治疗,PHN期口服卡马西平和非甾体类镇痛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在7分以上,24 h睡眠时间小于4 h。均无神经阻滞禁忌证。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60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单纯神经阻滞的方法。头面部采用神经干阻滞,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分别阻滞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胸背部、腰背部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加皮下浸润。阻滞药配置:125 mg布比卡因、250 mg利多卡因、200 mg曲安奈德和2.5 mg弥可保(Mecobalamin)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神经阻滞眶上、眶下及颏神经每点注射2 mL;椎旁神经阻滞选择受累最严重及相邻的两个椎旁注射,每点注射5 mL;肋间神经阻滞,受累的肋间神经每点注射药液3 mL;在疼痛较严重的区域据范围大小用2~5 mL药液行皮下浸润。每周1次,共4次。神经阻滞期间监测呼吸、血压、心率、ECG、SpO2。观察有无眩晕、嗜睡、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有无上、下肢运动阻滞。B组(30例)采用神经阻滞联合GBP口服的方法。神经阻滞方法与A组相同,同时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每天300 mg,睡前服,并维持该剂量至第4周,如有明显不良反应,可适当减量。两组同时都给予辅助治疗,包括每晚睡前口服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25 mg和曲马多100 mg。

1.3 监测指标及评定方法 疼痛评分采用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治疗1个月后于每周随访记录1次。睡眠质量采用24 h睡眠时间方法评估。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治疗前疼痛评分、疼痛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VAS 治疗前(T0)两组VAS无差别(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均较前下降,(P>0.05),B组T2、T3、T4时间点比A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同时点比较,bP<0.05

T0T1T2T3T4组别n A组(30)B组(30)7.31±0.84 7.23±0.56 3.98±0.69 3.45±0.63a 3.41±0.70a 2.54±0.53a、b 3.15±0.41a 2.10±0.26a、b 3.05±0.43a 1.81±0.42a、b

2.3 24 h睡眠时间 治疗前两组睡眠时间无差别(P>0.05)。治疗后各时点B组睡眠时间长(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4 h睡眠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4 h睡眠时间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同时点比较,bP<0.05

T0T1T2T3T4组别n A组(30)B组(30)3.25±1.45 3.45±1.40 4.85±0.68 5.90±0.85 5.15±0.67a 6.35±0.75a、b 5.35±0.0.65a 6.85±0.85a、b 5.65±0.28a 7.15±0.92a、b

2.4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并发症:A组头晕3例,B组2例,平卧休息30 min后症消失。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头晕、嗜睡和恶心,均可耐受,随治疗时间延长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未作特殊处理。

3 讨论

大多学者认为,PNH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出血及瘢痕有关,同时精神社会因素也可显著影响PHN的形成[6-7]。PNH发病率高,尤其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达50%~75%[8]。有的患者甚至长达数年,以致并发抑郁[9]。本研究患者诊疗前均接受过常规药物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VAS评分均在7分以上,部分已转化成PNH。因此,PHN治疗非常棘手。临床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增加睡眠时间。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及PNH的主要手段。这一技术简单,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1年以上的患者也有效[10]。临床上同时进行多部位神经阻滞时,应注意控制局麻药总量,尤其老年患者,一般利多卡因一次总量不宜超过100 mg,病损部位广泛的患者不同部位阻滞可交替进行。

本研究中,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平均下降,睡眠时间延长,说明患者疼痛得到了缓解,神经阻滞治疗有效。但是与B组相比,后期VAS评分下降不够理想,睡眠时间也较B组短。说明单独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有限。加巴喷丁在协同预防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药,对神经性疼痛和炎性疼痛有一定的作用,而疱疹病毒正是侵犯局部皮肤,导致炎症从而产生末梢神经疼痛的。与卡马西平比较,其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较强,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研究表明其50%以上的疼痛缓解率仅为7.6%~33.3%[4-5]。应与其他治疗措施联合应用,以取得最佳疗效。本研究中的B组采用急性期口服GB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效果显示在减轻PHN所致疼痛和改善睡眠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在诊治过程中,A组和B组都有头晕(5例),均在神经阻滞操作后发生,为一过性,休息后缓解。这可能与局麻药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关,也可能因为患者害怕疼痛、情绪紧张引起。B组口服GBP后,2例出现轻度口干,3例出现轻度嗜睡(均在服用GBP1周内现),这可能与GBP的中枢作用机制及患者的特异体质有关。本研究采用较小剂量GBP,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

[1]徐珍,冯爱平.点燃的神经痛扰乱老年生活[J].保健医苑,2012,24(3):22-23.

[2]Cebrián-Cuenca AM,Diez-Domingo J,San-Martin-Rodriguez M,et al.Epidemiology and cos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mong patients treated in primary care centres in the valen⁃cian community of Spain[J].BMC Intect Dis,2011,11(5):302-314.

[3]Moulin DE,Clark AJ,Gilron l,et al.Pharmacyologicalmanage⁃ment of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and guide⁃lines from the Canadian pain society[J].Pain Res Manag,2007,12(1):13-21.

[4]龚志毅,叶铁虎,郝绒绒,等.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5):72-74.

[5]谭宪湖,谭冠先,何睿林,等.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1):26-28.

[6]张挺杰,倪家骥.加巴喷丁药理学及其在神经痛治疗方面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50-52.

[7]Irving G,Jensen M,Cramer M,et al.E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gas⁃tric-retentive gabapen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Clin J Pain,2009,6(7):185-192.

[8]Binder A,Bruxelle J,Rogers P,et al.Topical 5%lidocaine(1igno⁃caine)medicated plaster treatment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Clin Drug Investig,2009,29(4):393-408.

[9]汤洪,陈何伟,刘志奇.神经阻滞时机与老年人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关系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2):124-126.

[10]Cheng JK,Chiou LC.Mechanisms of the Antinociceptive Action of Gabapentin[J].J Pharmacol Sci,2006,100(5):471-486.

R971+.9

A

1007-6948(2013)02-0200-03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1]。随着年龄的增长,PHN的发病率增加,且多发生于带状疱症急性期后一个月[2]。抗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化学名为1-(氨甲基)环己烷乙酸,在1995年被FDA批准作为癫痫治疗的辅助药物,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3-4]。2009年10月—20123月,我们采用选择较小剂量GBP联合经阻滞来治疗并预防PHN,观察其效果和安全性。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2.040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嘉兴 314000)

肖旺频,E-mail:zjxyun@yahoo.cn

(收稿:2012-08-06 修回:2012-11-10)

(责任编辑 李文硕)

猜你喜欢
喷丁加巴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加巴喷丁类药物引起的水肿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浓度
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慢性咳嗽3例疗效分析
印度 圣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