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

2013-04-08 21:49余春玲吴世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气囊分泌物氧气

余春玲,吴世玲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吉州 831100)

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科2009-02~2012-11对30例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危重患者需紧急行气管切开术,男 22例,女8例 ,年龄 10~70岁 ,平均 40岁 ,其中有 机磷农 药中毒 15例 ;脑外伤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支气管哮喘 2例;气管异物2例;安定中毒1例。呼吸衰竭多发生在原发病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气管插管留置时间1~7d,平均4d。

2 护理体会

2.1 氧气的监护

2.1.1 氧气的流量观察与监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氧疗。当病人PaO260mmHg,PaCO250mmHg,SpO2<90% 时应增大氧流量,可给予高浓度、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 PaO2和 SpO2。但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可诱发 CO2潴留。根据动脉血气监测密切观察 PaCO2、PaO2和 SpO2变化情况,然后调整氧浓度。

2.1.2 氧气湿化、温化:氧化湿化液常用75~85℃的热无菌蒸馏水,每 6h更换一次,即可保持氧气的有效温化,维持吸入氧气的温度控制在30~37℃ ,湿度达到 80%以上的效果最好。定期加蒸馏水约350~500mL,从而使患者分泌物稀薄,易吸出。

2.2 气道的管理

2.2.1 气道的湿化:湿化的目的是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维护呼吸道正常功能,采用输液泵将生理盐水或糜蛋白酶稀释液作为湿化液持续、缓慢而匀速地注入呼吸道,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将速度控制在1~5mL/h,一般24h湿化量以200mL为宜。使气道始终保持一种湿化状态,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变稀薄,能顺利咳出或吸引出 ,达到有效湿化的功能。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其要点是吸痰时动作要轻,吸痰前给予3min80%氧气吸入,使吸痰后 SPO2达到97%,吸痰管插入深度应超过气管插管外约0.5~1cm,由内向外快、左右旋转吸痰管快速抽吸。每次吸痰间隔时间,因人而宜。但连续吸痰不应超过3min,每次时间不超过10~15秒,吸痰完毕后继续给予病人80%氧气吸入,3min后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痰鸣音、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1]。

2.2.3 定时超声雾化吸入: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加入氨溴索注射液或可必特,雾化吸入时间依所需剂量而定,一般快速雾化 (雾量 3mL/min)约需 4~5min,缓慢雾 化 (雾量1mL/min)约需 7~8min。1次治疗 吸入 药液一般为 10mL,每隔 2h雾化吸入1次,气雾温度保持在 32~35℃ ,但饭后 1.5h内一般不作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避免长时间大雾化导致患者血氧分压下降情况。

3 恢复期护理

当患者病情稳定,能自行咳嗽,分泌物较少,无肺部感染等达到拔管条件时,可试行堵塞气管插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堵塞时间逐渐延长,24~48h无异常变化可拔管。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2]。但是对昏迷患者 ,护士应主动、细致、认真地观察病情 ,加强基础护理,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估计意识水平,预防感染,提供足够的营养,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 其它

4.1 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使用的气囊导管多为高容量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期放气,但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仍然是必要的[3],每日应更换切开处敷料,气管插管的气囊每2~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间隔3~5min,放气时导管进入或退出0.5~lcm,气囊一般充气 5~10mL[4],放气时缓慢抽气囊内气体,同时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避免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或窒息。

4.2 气管内套管的护理

为防止分泌物阻塞 ,套管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5],同时气管套管内管应每隔 3~5h取出清洗1次 ,防止切口污染,切口前的纱布应及时更换,将更换下内套管初步清洁消毒后,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4.3 口腔护理

为防止脱管发生脱落的危险,口腔护理前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每日 4次,用生理盐水冲、漱口。为防止感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昏迷者口唇外敷盖湿纱布。其目的是使口腔保持清洁和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降低口腔细菌感染的机会以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4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控制在18~22℃左右,湿度在60%~70%。室内空气用紫外线消毒,每日 2次,每次30min,病室每天用 1%~2%过氧乙酸消毒,保持墙面、地面的清洁、卫生。以提高空气湿化效果。适宜的病室温度、湿度,便于护理操作,避免病人着凉造成呼吸道炎症,亦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是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皮肤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赖受性好,可较长期使用;吸痰方便;减少了人工气道的长度,节省呼吸功,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因此呼吸道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护理同仁的重视,而且也增加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寻求新的护理技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救治水平的能力,让患者早日康复。

[1]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2]郑红,王均招.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留置气管插管的护理 [J].上海护理杂志,2006,6(2):29

[3]姚斌.呼吸道疾病的急症处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3

[4]胡艳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9(2):1507-1509

[5]李忠英.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体会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34

猜你喜欢
气囊分泌物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高田气囊案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