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调查研究——基于语类、语域角度

2013-04-12 02:47顾晓禹
关键词:语类语域语篇

顾晓禹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 130021)

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调查研究
——基于语类、语域角度

顾晓禹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 130021)

以语类和语域理论为基础,采用课堂听课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处理教授内容,没有把语类和语域特征融入课堂教学。在语篇学习中,语篇是在语言形式层面上而不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得以处理,教师对语言功能的迷糊理解影响了学生语言得体性的获得,也影响了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

语类;语域;大学英语语篇教学;调查

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一个问题尤为突出:学生不能顺利地用英语交际。有些学生分不清书面语和口语;混淆正式语和非正式语;不明确某些写作类型的基本特征,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俚语……这些现象说明大学英语教学还未达到“使学习者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最终目标。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能造出语法正确、语音准确的句子,还体现在具有在恰当的场合、在恰当的时间说出/写出恰当的话的能力,即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恰当的语言的能力。

哪些原因成为制约学习者获得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瓶颈?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许多因素都可能促成上述问题。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获得。自上世纪以来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就课堂教学内容处理开展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试从语类和语域视角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从语言功能的层面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一、从语类和语域角度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调查

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外语学习者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得语言能力的主要渠道。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否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有意识培养学生得体的交际能力?为此,我们从语类和语域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现状展开了调查。

1.研究问题

1)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是否涉及语类、语类的必选成分、可选成分和成分顺序?

2)在不同的语类中,教师如何处理词汇、语法及其功能?

3)教师如何处理语场、语旨、语式?语域和语篇总的模式(语类结构潜势)?

2.受试

来自长春某高校接受课堂教学观察的200名受试教师。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课堂观察,、依据Hasan和Halliday的语言理论和Labov(1997)、Hoey的模式设计了课堂观察评价表。

4.数据收集

课堂观察持续一个学期,对观察中受试涉及到的项目做标记,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核实、统计和分析。

5.课堂教学调查结果

因篇幅所限,仅以说明文的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分析讨论。200名受试的课堂教学观察结果如下(百分比指教学中涉猎评价项目的受试人数占第一组受试总数的比例):

表1 课堂教学调查结果

说明文是最常见语类,人们要用它处理日常事物。为实现不同的功能,说明文被分为定义、判断和议论三类。在观察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定义和议论两类语篇。以Unit 5-Battles against AIDS为例:文中的论点是艾滋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问题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在实施阻止艾滋病传播的行动缓慢。作者提出了解决办法——取代政府的不作为,建立大量地方组织抗击艾滋病,作者以这些组织采纳的方法的细节和评议解决办法结束全文。

结果显示论说文语篇教学中,90%以上的受试以问题展开教学,很有技巧地处理必选成分。但极少数受试教师提及可选成分、顺序或这种语类的结构。

在论说语篇的词汇教学中,所有受试通过学生或亲自解释了字面含义,几乎所有受试给出隐含含义,同义词、不同词汇的词根、不同词性和搭配。但只有45%受试提及句子长度的作用。少数受试提及句子的松散紧密度,正式或非正式的功能。在语法学习中,所有受试都能正确解释语法形式和规则,但只有一名受试提及不同的语法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无人涉及正式语或非正式语和不同词汇的功能。在论说语篇教学中,所有受试使学生理解了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但不是从语场的角度。只有极少数教师从语场的角度解释语篇内容,少数受试以“阅读论说文时,应注意我们交流的对象,事实上,论说文的参与者即是作者和读者,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尽管不是用语言学术语,但受试教师告诉了学生语旨在阅读理解和类似语篇写作中的重要性。只有少数受试教师提及产生语篇的渠道或方式。在语类的结构潜势方面,30%的受试教师以普通的说法说明此意义:“阅读或写作时,要弄清要使读者信服什么,对象是谁,怎样把想法付诸文字。只有弄清这些必要的成分,你的文章才会明晰,这些因素决定了选词、结构和修辞手段。”

从语域的角度看,所有受试教师都能让学生清楚理解题目。80%的人提及参与者的关系,60%的教师涉及衔接手段以及语类和语域的关系,但无人涉及主位结构。

二、讨论

Halliday(1978)曾指出语域是语义描述,是社会和语言的切合点。不同成分的实现具有社会意义,但语域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因此,无论语篇属于什么语类,语类和语域共同决定语篇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所观察的论说文语类的教学。所观察的语篇讨论的题与医学有关:艾滋病问题和抗击办法。选词上用了诸如“获得免疫力”、“诊断”、“病毒”、“流行”、“瘟疫”等与语篇语域一致的词汇;作者用单个动词比动词短语多,使语篇更准确、正式,体现了该组织抗击艾滋病的坚定的决心。

就句子结构而言,每个小标题都用祈使句,这种选择与语篇的语旨一致,与作者和读者的应具有的关系统一,文章旨在通过作者告诉读者他们能做什么。文中句子长而紧凑,句型单一、无变化也不复杂,这也符合语篇的语式,即论说文的书面语形式。因此,语篇的论说文语类决定了选词、结构、句子长度、紧密度、选词的正式性。观察中,尽管受试教师能够使学生清楚理解文章内容、对象和语篇形式,但未涉及此类语篇中哪种词汇、结构、哪种句型更得体。受试教师清楚解释了意义但未讲清何时、怎样达到这种得体性。

就论说文语篇而言,80%的受试教师解释了语篇类型和必选成分。一些教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办法、结论以及支撑论点的细节等语篇中的可选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得很好:他们总结了语篇的一般结构:总的论点—问题—解决—评价。尽管不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术语,但将语类结构潜势解释得很清楚。还有几名教师提到此类语篇有时也会有变化,如以归纳或推理的方式或以一般—特殊的模式构成,或附加些评议,这些是可选成分。总的来说,受试教师通过使学生弄清必选、可选和此类语类结构潜势的一般结构,从语类角度对论说文的语篇教学处理得比较好。

从语场的角度,文章是列举了采纳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语旨的角度,讲话者是作者,听众是普通读者。语篇的目的决定了其社会功能角色。语式是书面语。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通常教师先解释词义,让学生掌握发音、拼写、意义和一些搭配,最后阅读和翻译篇章。但这些只完成了形式层,忽略了语言的功能。集中于语言形式的学习常常强调形式和语法教学,忽视语义模式和语境特征,认为语篇是由句子组成的,然而理解句子未必能理解语篇。以语境和功能为主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掌握语境特征,知识的扩展,正确地理解意义而不是形式特征。但很多教师未能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功能,未能使学生记住语言随情景的不同而变化,语言交际的得体性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注意。

教师可能假定学生已经获得了阅读过程中如文化和语类、某些语境中的含义等知识以及什么语言形式可以用来体现它们,这是强调语类、文化和语境的原因。但事实上,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需要提高,而且不同文化间的巨大的差异正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

三、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主要在形式层面教授词汇和语法,很少涉猎词汇和语法的功能。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教师教授语类,对论说文语类中处理得较好,但这些成分的重复顺序很少涉及。在语篇学习中,语篇不是从语域的角度而是在语言形式层面上解释得很清楚。很多教师教学中没有把语类和语域结合起来,也未将三个变量与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联系起来。对语言功能的迷糊理解影响了学生语言得体性的获得,也影响了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养成。

因此建议:教学中,要使学生将语音、语义和结构等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类、语域特征和文化语境相结合。就词汇而言,使学生了解其在不同的情景下的涵义、在不同搭配中的功能。就语法学习而言,不仅清楚语言规则,还要使学生明确不同语法形式的功能。语篇学习中,培养学生建立场知识、使学生了解相应语类的结构潜势、进而掌握语言特征。只有分清交际的事件(语场)、交际的对象(语旨)和表达的方式(语式)时,学生才会选择恰当的语言,做到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达到独立创建得体的口语和书面语,只有得体的语言才能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英语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1]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0 -50.

[2] Bloor T.& Bloor,M.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A Hallidayan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2 - 45.

[3] 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Systemic Linguistics[M].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94:30 -70.

[4] Halliday,M.A.K.&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UP,1985:14 -34.

[5]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1994:32 -52.

[6] 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45-75.

[7] 白红爱.语篇生成与语类和语域的相互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0(3):7-10.

[8] 方琰,方艳华.以语类为基础的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33-36.

[9]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0]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J].外国语,1998(1):57-61.

[11]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2] 徐冬东.语域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5-16.

[13] 徐玉臣.语类结构对语境的诠释[J].外语教学,2005(5):1-4.

[14] 张德禄.论实用文体语类结构潜势[J].山东外语教学,2002(1):1 -5.

[15] 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 张廷国.语域的三维变项对语言使用变异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35 -39.

A study of 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 from the genre and register perspective

GU Xiao-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12,China)

Based on the genre and register theory,the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xts from the genre and register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s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mainly handled on the strata of language form,but genre and register are not integrated in text learning.The teachers'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has influence on the acquirement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language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genre;register;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investigation

H319

A

1009-8976(2013)01-0070-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22

2012-08-3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105120120030);

吉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GH12207)

顾晓禹(1978—),女(汉),吉林长春,讲师,硕士主要研究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语类语域语篇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语类翻译探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