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成就共生共荣——从《谏逐客书》的教学论新加坡政府的移民政策

2013-04-12 13:45新加坡曲景毅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加坡人李斯华文

[新加坡]曲景毅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新加坡637332)

新加坡处于全球汉语三大同心圈的中圈位置[1],虽然高度重视华语,但“脱华入英”为大势所趋,英语成为越来越多的华族学生的第一语(EL1),华语则降为第二语(CL2)。中学的文学课程(如诗词、散文、小说、戏剧)只有少数选修高级华文的学生在初级学院才会接触①新加坡政府规定中学华文课程分五个等级:高级华文、快捷华文、普通班华文、普通工艺班华文、B级华文。高级华文主要在十间特选中学和一些邻里中学(普通中学)教导,由此产生诸种华文教育面临极大挑战。,而这些学生也未必会在大学阶段以中文系作为首选②按:往往华文成绩好的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很好,所以极有可能选择其他更实用的理工科作为专业。只有那些对华文极有兴趣的学生才会选择中文系作为主修,而由于全社会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语(英文至上),华文地位每况愈下(排挤华文),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学生可能不会选择中文作为专业。,所以大多数高校中文系学生的文言基础相对较弱,这对于高校的中文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笔者认为将古典文学与在地现实联系起来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李斯《谏逐客书》的教学个案为例加以论述。

一、《谏逐客书》的文本细读与教学实践

《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的劝谏性奏议,李斯运用比喻、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而成功地劝谏了秦王赢政收加逐客的命令,显示出极强的政治应用性与博弈心术。教学的亲身体会是新籍学生对秦始皇特别喜爱或者感兴趣,秦始皇作为中国的一个符号,他的生平、历史功过所引发的争议与讨论,使得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充满好奇,而现实中新加坡也处于强权统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强权人物有着潜意识的比较心理。

李斯、秦始皇是饶有趣味的历史人物,其生平掌故容易吸引学生进入正题。当然,这种介绍切忌流水帐报幕式的叙述,而是抓住其兴趣点,以点代面。比如引述《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的老鼠哲学与临刑前的黄犬之叹,历史上吕不韦与秦王赢政的关系之谜,由此导入嫪毐与赵姬私通酿成内乱成为“逐客”的近因,再介绍郑国渠事件(“逐客”的远因),学生自然对文本有所期待,这较之直接进入文本的赏析效果要好得多。

《谏逐客书》是李斯基于政治生命的生死利害①按: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到秦国游说秦王,被重用为客卿,因此其也在被逐之列。,向秦王输诚,为客卿辩护。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穆公、孝公、惠文君、昭襄王)因用客卿而成就帝业,为逐客政策的错误提供历史事实依据。第二段笔锋一转,通过比喻、排比等方式,现实事例,以珠宝、美女、音乐、人才四个层面说明秦国取人标准的不一,反复议论,深得作文之法。第三段通过对比论证,“娱心意、说耳目者”快意当前,“今取人而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②本文所引《谏逐客书》均自《史记·李斯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页2541-2545,不一一出注。,重物轻人与先君之道和秦统一天下的目的背道而驰。第四段结论,表达重物轻人,损己资敌的后果。

《谏逐客书》充满博弈心术的劝谏、文采斐然的辞令、文赋兼用的笔法对学习兴趣的调动非常有利。

第一,当时朝中贵族借此事要求肃清吕、嫪的党羽,一并逐客,其实并非所有客卿都是间谍。但李斯没有为自己辩护,没有批评本土派贵族,更没有谈论敏感事件,而是从整个国家利益的大局着眼,天诚布公,抗言陈词,最终说服秦王。诚如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所言:“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第二,辞令的魅力。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云:“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2]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曾有云:“李斯上秦皇帝书,文中之诗也。”[3]《谏逐客书》是以公文的形式呈献给秦王,重点在于实效性,但丰富的文采使秦始皇知道上《谏逐客书》者并非平凡庸人,而是饱读诗书,有能力的贤者所上的书。这无形中增加了《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惠王用张仪,连用“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整篇文章辞采丰富与音节流畅,从对秦国历代客卿功臣的用词到描写秦王所好的“女乐珠玉”,无不显示出了李斯极富战国纵横家的气势以及汉代辞赋之瑰丽。笔者在讲授过程中反复强调辞令在劝谏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报告中谈及“女乐珠玉”,便联系现实生活,诸如口袋里的iPod,手机是iPhone、听的是K-pop,看的是Harry Potter,台湾凤梨酥,中国电子3C产品不产于本地,甚至稻米、饮用水、蔬菜等日常用品,都是由其他国家进口,这不就是《谏逐客书》中所说的“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吗?难怪宋人李涂曾评论:“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4]这样的论断古今适用。

第三,这篇文章在写作笔法上颇为后世称道,明人归有光云:“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厌,须出人意表,方为高手。如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能打破此等关窍,下笔自惊世骇俗矣。”[5]清人金圣叹云:“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往便一直径往,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也。”[6]《谏逐客书》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习和阅读,初级学生(本科生)可以大体文意弄懂之后,联系现实,而高级学生(研究生)可以在文法句法、论辩技巧方面深入研究。

二、借古喻今:开放包容的新加坡移民政策

《谏逐客书》的现代启示,这是笔者留给学生课堂讨论的话题。30分钟的时间,我特意让他们联系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地的移民现状进行讨论。学生热烈地讨论了外来移民对新加坡的利与弊、新一代年轻人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和认识,之后有许多同学选择《谏逐客书》与现实的联系进行书面报告,由于这一社会热门话题对新加坡学生特别富于针对性,因而学生自然应付得得心应手。通过课堂口头讨论与课后书面报告不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文学感悟力与现实思维力,并使得教学已经超越文学本身而深入到文化社会主题。笔者将学生们的17篇课程报告加以整理分析③按:为确保个人隐私,本文不将报告者的真实姓名透露。,结合自身的观察与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申述。

(一)现代“逐客危机”:外来移民的压力

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社会,目前是世界上外来人品比例最大的国家①仅据2010年统计数字,508万总人口中,323万是公民,54万是永久居民,130万是持有其他证件的外籍人口,非公民比例达到36%。(“Population and Growth Rate,”Monthly Diges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August 2010.)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学习了《谏逐客书》的排比论证后,也采用排比的方式指出外来移民的压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引进超过两百万外来人士,使得人口几乎增长了三分之一。有百分之三十八是非新加坡公民。特别是在2011年大选时,常常听到新加坡人对新加坡吸引过多的外来移民所发出的牢骚。这种牢骚概括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来移民造成的僧多粥少的就业现状。身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在面临就业艰峻的情形,却发现工作都给外来移民抢走。当然,这会造成许多本地人心里上的不平衡。2)公共设施变得供不应求,医疗设施和公共交通无法及时跟上人口急速的膨胀。3)房价提升。外来人口将组屋价格推高到一般新加坡人无法负担得起的水平。4)中小学和大学的学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加坡的大学每一年入学的位置有限,而入学的资格大大提升,又加上有许多新移民到新加坡求学,使得本国人接受本地大学教育的机会减少。新加坡教育部在国会透露,每年大约有三千六百万新币的奖学金,分配给了两千多名外来学生。因此,不难看见新加坡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吸引过来移民的冲击。5)外籍人士并没真正入乡随俗,新移民更换护照只是为了“拿好处”,并没有努力尝试融入新加坡社会文化和本地的生活方式,这间接使得本地人和外籍人士之间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其中以中国籍学生微博骂“新加坡狗比人多”事件、中国留学生与烧腊叔爆发口水战和斗殴、四川富豪法拉利撞的士事件所引发的讨论最为激烈。新加坡人将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的负面认知全部发泄在类似的事件上,并把所有外来移民作为排挤对象,部分外来人才受到池鱼之殃,受到不平等、不公平的对待②新年伊始(2013年1月29日),新加坡政府提出“人口政策白皮书”更惹来新加坡国人的强烈反响,埋怨政府未能处理好新移民急增所带来一系列问题,直言国家正逐渐丧失独立民族性。“白皮书”提出为维持人口增长及竞争力,未来将每年输入1.5万至2.5万名新移民,令外来人口比例在2030年增至接近五成,本地人口则由目前62%降至55%。未来17年内增加30%人口,目标在2020年将整体人口提升至600万,并于2030年达到650万至690万水平。为实现目标,除每年引入新移民,还会批准3万名外籍人士成为永久居民,以从中挑选合适人士成为公民。(新加坡文献馆:《新加坡2013人口政策白皮书》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9401)。目前新加坡社会上下“逐客”(尤其是针对中国新移民、劳工)的声音不绝如缕,此起彼伏③关于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的历史、与当地融合问题及晚近新加坡移民政策的修改,可参见游俊豪:《与公民互动: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第一期(2013年6月),页13-26。,据2012年5月英文报纸《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对400名国民进行的调查,70%的受访者非议外来移民和外国人。

有学生更将新加坡与历史上的秦国相比,认为新加坡并不是秦国。虽然战国时期与当今社会都会面对人才流动大,但新加坡不能完全采取秦国的移民政策,因为必须照顾到本地人因为大量的外来人士的涌入而感受到的威胁。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面对着突然涌入的外来移民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和观念差别,会导致社会风气出现问题。

(二)“客”的贡献:外来移民的必要性

新加坡吸引外来移民与否应该与新加坡的具体国情做联系才能做出判断。首先,新加坡常被喻为东南亚的“小红点”(说法源自前印尼总统哈比比),面积只有704 km2,没有太多天然资源。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想闯出一片天,完全依赖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维持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实非易事。目前新加坡的生育率只有1.04,这意味人口将继续缩小。劳动人口无法满足所有企业的空缺,许多跨国公司会纷纷到更有竞争条件的国家投资。其次,医疗科技的进步,新加坡人的寿命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人口老化的现象,会有更多人退休,离开劳动市场。面对生育率低和人口老化的双重压力,新加坡要维持经济上的竞争力,比较快捷的方式即吸引外来移民来弥补面前的短缺,并通过不同的政策让外来移民决定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再次,新加坡必须顾虑到中、小型企业,政府若过分降低吸引外来移民,中小型企业聘请相对高薪的新加坡人,只会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成本,削弱它们的竞争力,使它们无法在国际市场生存。为取得两赢的效果,不是减少外来移民的数量,而是控制适度的人才引进以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新加坡吸引外来人员为本地做出的贡献。学生在报告中列举了诸般事实:是谁为我们的保持城市的仪容,让新加坡拥有享誉全球花园城市的美称?是谁在熟食中心为你清理碗盘?许多清洁工人或其他低级体力劳动者来自印尼、越南、斯里兰卡、中国大陆,他们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这类工作是新加坡人不会做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新加坡在乒乓赛获得两铜的佳绩,也是外来人才——冯天薇,李佳薇为本国争取的光荣。其他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者,如音乐人叶聪、记者王燕青、作家杜平和投资专家罗杰斯都为新加坡做出贡献。犹如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劝秦王“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呼吁国民接纳新移民,曾表示来自中、港、台的新移民到来后,许多成为中文教师,为文化界注入了生气。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的新移民,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大量引进来自全世界的高端人才,拥有新加坡人未有的技能,带来新知识、新教法、新医疗科技,这些有利于新加坡的整体发展(比如笔者所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的师资队伍中,一半以上是外籍人士,很难想像没有外籍教师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如何立足和发展)。若新加坡人只想经济上受惠,却从内心里排斥外来移民,其实是自相矛盾。

(三)要开放包容的对待外来人口

第一,大多数的新移民都是年轻的一辈,而引进他们有利于更多新加坡人成立家庭,生儿育女。这是李显龙总理针对新加坡生育率下滑趋势而提出对症下药的做法之一。新移民倘若在此定居、成家立业、归属感自然而然地就会随着日子慢慢地建立起来。但是,即使申请了公民,还是会被道地的居民贴上“新移民”的标志,不被认同。想问,这样的举动,如何使新移民产生归属感?选择放弃原国籍,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对于中国新移民,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如果没有对新加坡的认同,新移民会盲目选择入籍吗?或许一开始来新加坡的外来移民,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工作薪资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等较为市侩的原因,然而当一个外来移民想要融入社会时,他必须要往更深入地去了解,逐渐爱上当地独有的文化,而且将新加坡完全的视为自己的“家”才行。对第二代移民来说,从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是融入新加坡这个大环境的重要环节。

第二,新加坡政府所要说服的不是一个君主(《谏逐客书》中的秦王),而是成千上万来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社会层面的广大新加坡人民,政府不能臆断所有人民都能接受以长远利益着眼的方针。一部分新加坡国人之所以会排挤外籍人士,是因为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所瑕疵。人民生活素质是最重要的,政府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文明发展也是重要的。盲目地一味追求国家的经济发展,使本地人遭到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新加坡人已经没有多余时间休息休闲,如今在外来人才施加的压力下,本地人在被工作和社会长期的压迫下,终究是需要发泄的。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提高外国人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公民的评估标准,以更好地调整及控制新移民的素质和人数①按:要正确区分外籍劳工与外来移民,区分高尖人才与低端劳工。外来人口可分为两种:永久居民、持工作准证以及S准证的外国员工。外籍劳工是以新加坡为工作地,他们只是暂时住在本地。外来移民就不同了,他们是完全离开自己的家乡,并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在这里建造新的家园。政府有意识地将收入中等的工作留给本地人做,放两头的,引进本地缺乏的高端技术人才和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廉价劳工。,同时确保成为公民的新移民不但能对新加坡经济做出贡献,也能积极融入社会。

第三,目前,部分新移民与本地人彼此缺乏足够的包容心。新移民缺少积极的融入心态,而本地人接纳之路仍是过不去的坎儿。因此,新移民可以提高本身素质、学习异族语言、参加丰富多彩的当地社区活动,让相处能更融洽;本地人只要真诚地开放与包容,敞开他们的心胸,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新移民,自然会换来新移民真诚的融入与感激。其实,文化、种族、肤色都无法阻挡语言的交流,如果可以很流利地互相交流,彼此之间也就少了一层隔膜,融入新加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即使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但身为多元种族的新加坡,应该更能包容及接受他人的不同。就好比要求外来人才学习英文,本地人往往要求他们马上改变、立即融入,对于那些不了解自己在说什么的人便加以斥责。其实,如果新加坡人从客观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也不难发现外来人才其实也面对一定压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了解是化解所有摩擦的润滑剂。只有开放包容才能成就新加坡本地人与新移民的共生共荣,大家都要有一颗炽热而且开明的心,勇于接受不同的文化,从彼此的角度为对方着想才能创造真正的双赢。

三、穿越古今:世界各国对外来人才的态度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7]3256即使以最为现实的功利目的观照现代移民,也应该看到外来人才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大凡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都经历着一个源源不断引进外来人才的征途。古代唐朝,对外开放,各路人才来到中国,使得国家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自古以来许多有名的君主都是因为有贤能的人才在身边辅佐才能成就丰功伟业。

放眼世界,中国政府采取“千人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的移民,邻国马来西亚实行“马来西亚依斯干达计划”,在柔佛一带设立特别经济特区,吸引了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投资家。甚至连一向排斥外来移民的日本,也主动向外来移民招手以示欢迎。目前,东京已成为经济特制区,以较低的企业税收吸引海外公司在当地营利。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但从二十世纪到现在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是人才济济,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大量吸引外劳和新移民。无论是百年前的印第安人、华工还是现在穿梭于硅谷的印度人、华人,都是美国辉煌成绩的创造者。毋须置疑,没有新移民,美国的历史必然会改写。

在新加坡,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外来人才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容低估。瑞典的经济学家、作家、演说家谢尔·诺德斯通(Kjell Anders Nordstrom)2011年曾有论证:“外来人才有助激发创意和制造就业机会,对新加坡人不是威胁。”[8]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2012年指出:“如果我们拒绝外来人才,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一旦他们从新加坡到美国,是谁输?我们输。”[9]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2年的国庆日献辞中也清楚表明:“新加坡人应该保持自信,以开放的态度欢迎能够增强我国的实力和潜能的新移民。”[10]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人才。当初如果不是外来移民进来入住,新加坡这个小岛怎么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大多都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等地,若不是他们当年飘洋过海来到这里工作、落地生根,现在怎么会有新加坡人的存在,又如何能发展成现在这样良好的社会?同样,现代外来移民为新加坡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各国都取不同的策略吸引或挽留外来人才,若新加坡无法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引进外来人才政策,将他们拒绝与门外,只会使新加坡面临更严峻的人口问题,并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降低目前的生活水平。诚如李斯《谏逐客书》结束语所云:“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新加坡]吴英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86.

[2]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3.

[3][明]谢榛.四溟诗话[M]//[明]谢榛,[明]王夫之.四溟诗话,姜斋诗话.宛平,舒芜,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50.

[4][宋]李涂.文章精义[M]//[宋]陈骙,[宋]李涂.文则,文章精义.刘明晖,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60.

[5][明]归有光.归震川先生论文章体则[M]//王水照.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778.

[6][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M].李镇,何宗思,李佳俊,点校.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126.

[7][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56.

[8]新加坡外来人才有助激发创意和制造就业机会[EB/OL].(2011-06-13)[2013-10-27].http://www.ciwork.net/news/view.asp?id=4246.

[9]李光耀.若不吸引外来人才,国家将降级[EB/OL].[2013 -10 -27]http://www.networkchinese.com/region/spore/leesi.html.

[10]李显龙.2012 年国庆日献辞[EB/OL].[2013 -10 -27].http://www.pmo.gov.sg/content/pmosite/mediacentre/speechesninterviews/primeminister/2012/August/prime_minister_leehsienloongsnationaldaymessage2012chinese.html.

猜你喜欢
新加坡人李斯华文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李斯自食苦果
只爱黑白红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