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3-05-21 09:18Article信息化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题调研项目组Pictures张俊杰
河南电力 2013年1期
关键词:调度标准化体系

文 Article_信息化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题调研项目组 图 Pictures_张俊杰

信息通信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保障“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通信业务发挥有效的支撑作用,分析潜在风险及时部署应对措施,按照公司“10123338”工程总体要求,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研攻关,梳理了信息、通信、标准化三个专业涵盖信息数据利用、信息系统调整、农电信息化、通信传输网、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10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9项攻关措施,从科标信方面切实促进“四个接轨”,提升管控能力。

主要措施

1.开展数据资源综合治理工作,消除信息壁垒,支撑运营监控中心建设

信息壁垒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工作,消除信息壁垒成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效能,强化信息化工作对“三级五大”体系建设支撑作用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信息数据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势在必行。

数据资源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数据中心深化应用成果,在前期公司数据综合治理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公司数据综合治理推广及提升工作,实现公司各单位数据管理更集中、数据服务更全面、数据利用更高效、数据质量更可靠。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一是梳理并建立公司数据资源库,形成公司数据资产的“设备台账”,为企业级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健全数据管理机制,从制度与流程、组织与人员、技术与工具等方面支撑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企业级数据资源集中融合、规范有序;

三是建立数据质量持续提升的管理机制,按照“业务部门负责数据质量考核,信息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原则,有效促进公司数据质量提升,确保企业级数据资源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一步提升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水平。

四是完善数据应用体系,加强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开放能力,深化数据查询分析及辅助决策功能,实现公司数据资源全方位、大范围、深层次的分析与利用。

该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顺管理机制,提高数据中心现有资源的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以“见成效”推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支撑运营监测(控)中心一期建设,重点配合运营监测中心完成指标清单梳理、接口开发、数据接入、数据质量保障和系统联调等工作。此阶段工作为本年度下半年重点攻坚内容。第二阶段形成长效机制,将在2013年全面开展,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盘点数据资产,加强共享互通,促进业务融合,以“促深化”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服务公司与电网的全面发展。

2.推进县公司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下发农电信息化专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文件,明确农电信息化项目的可研、立项、招标、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明确省、市、县公司三级工作流程和职责,划分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界面。统筹规划县级项目建设,逐一落实相关资金,整体有序推进农电信息化实施工作。

从夯实信息网络安全基础入手,优化网络结构,重点完成29个县带宽不足100M的升级改造,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对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或更新,改善县供电企业信息基础运行环境,提高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落实一体化平台(门户目录、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可研、方案的审查工作,优化软硬件资源,按需推进一体化平台实施。年底前完成一体化平台的部署,实现目录系统的全覆盖;完成门户、数据中心、应用集成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落实ERP、财务管控可研、方案的审查工作,制定实施计划和策略,统筹规划,明确试点单位和批次实施单位。7月份完成立项,可研、方案审查,8月份启动试点实施工作,2013年2月底完成试点县的上线试运行工作。

3.通信业务以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省、市、县业务融合

开展18市107县互联双汇聚点覆盖(县调第一汇聚点和第二汇聚点)建设;完成107个县公司高清电视会议系统建设;开展综合信息网市县互联通道提升建设;推动107个县公司调度和行政交换完善组网建设;有序推进县公司第一、二路径光缆和35千伏线路光缆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要求,开展县域电力通信网包括高压配电通信网、中压配电通信网及低压配电通信网络及其业务网和支撑网的优化建设,该项目于2012年11月完成许昌长葛、鹤壁淇县的试点建设任务,2013年至2015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4.探索开展信息和通信的融合发展

结合“五大”体系调整工作及国网部署的信息通信重点工作研究开展公司信息通信融合,从标准体系完善、运行方式编制、调运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推进融合工作的开展。

标准体系方面,借鉴国际信息通信运行通用标准包含的主要指标和先进经验,完善调度制度体系,形成一批信息通信调度企业标准,为信息通信调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包括《信息通信系统调度管理规范》、《信息通信调度规程》、《信息通信调度员行为准则》、《信息通信调度实用手册》、《信息通信调度值班管理规范》、《信息通信系统应急演练实施细则》、《信息通信调度指挥管理规定》、《信息通信调度能力评价方案及细则》、《信息通信调度员评价方案》、《信息通信调度员能力评价细则》及《信息通信调度命名规范》等,同时开展信息化标准体系与通信标准体系的融合。

运行方式方面,制订信息通信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完成信息网络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编制。通过年度运行方式的编制,促进信息通信运行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动信息通信在调度、运行、检修、安全等工作方面的协同发展,以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通信业务保障。

调运体系建设方面,完善调度运行体系,支撑运营监视(控)中心运作;建立与电网调度的协调协作机制,保持日常业务的紧密联系,强化调度值班管理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通信调度运行大值班运作;加强调度运行值班日志统一性和规范化管理,及时有效解决各类运行问题,实现信息通信系统运行大日志管理;提高调度运行报表统计分析水平和制作的效率,准确反映公司整体信息通信系统运行情况,实现公司信息通信调度运行大报表制作。从调度、运行、检修、客服、安全、应急等多个方面对信息通信专业全年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梳理,建立了一套具有电力特色的运维管理标准计划表,即信息通信运维管理“节气表”。

5.完成信息化适应性调整阶段工作

适应性调整是五大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的重要环节,公司适应性调整涉及40套系统,系统调整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角色权限、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业务数据和集成接口等6大方面。在参考借鉴重庆和江苏适应性调整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河南公司实际,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性调整方案,严密组织,有序实施。调整过程按前期准备、方案设计、配置测试、上线准备、迁移切换和上线支持等六个步骤开展实施,省公司、各直属单位及地市公司将在两年内分批、分业务完成适应性调整工作。

同时在适应性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发展需要及在运系统持续消缺和完善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实施”原则下,同步开展信息系统完善提升工作。2012年将开展22个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

根据“三集五大”调整后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变更和业务管理方式的调整,研究适应五大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着重分析新形势将对公司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带来的问题,深入研究国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安全运行等管理指标,建立适应五大体系的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落实管理职责,细化指标考评,优化管理手段,强化过程管控,制定提升措施,努力缩小与先进网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差距。

6.开展地区传输网完善建设

针对地区传输网支撑能力和市县互联互通能力不足,计划2012年至2013年统一实施18个地区传输网建设,涵盖107县互联双汇聚点覆盖建设。该项目将完善18个地区SDH传输网络,新建18个地区PTN传输网络,实现两网混合组网,分业务承载,提升地区通信网支撑和接入能力,县公司双汇聚点覆盖(县调第一汇聚点和第二汇聚点),提高市县互联互通能力,推动地县一体化传输网建设,满足电网生产实时业务接入需要和IP信息业务快速增长需要,满足“大运行”调控一体化地调集中监控110千伏站点和配调集中监控35千伏站点、地县备调建设、地区调度数据接入网、省市县高清电视会议、省市县综合信息网、变电站视频监控联网等业务接入需要。

7.构建省市二级标准化体系

一是完善公司标准体系。在公司标准化办公室组织下,按计划编制、修订公司基础、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表以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标准体系文件,组织各地市公司参与公司标准评审工作,确保实现公司省市一体化的规划目标。二是健全地市公司标准体系。在公司标准发布后,组织各地市公司编制、补充完善适用于地市公司的标准体系文件;在公司发布文件的基础上识别地市公司的业务名录、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地市公司标准体系。三是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组织业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宣传公司标准体系文件,并监督地市公司进行二次宣传,确保公司标准化建设的延续性、完整性。同时,按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对地市公司标准体系进行评估、考核改进,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省市一体化。

8.巩固完善标准化运作机制

一是公司标准的制(修)订、审查、发布工作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常态运作机制。二是强化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标准实施与运用,开展企业内部的标准监督,提升标准化执行力度。省公司着手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制定公司标准体系运行评价方案,建立运行评价机制;组织专家队伍对标准实施状况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跟踪上级政策调整信息,对标准文件进行全面评审,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计划,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标准,确保标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9.加强信息化与标准化融合

一是充分利用标准化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对标准化管控的力度和效果;二是标准化理念助力公司信息化水平提升;三是信息化手段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成果。

图.信息化工作

特点特色

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一是编制完成《河南公司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建设方案》并提交总部管控组,得到了国网公司的认可。二是编制完成了PMS与OMS、OMS与交易系统、OMS与营销系统、OMS与安监系统、PMS与ERP、OMS与GIS系统集成方案并陆续提交至总部管控组,为其他网省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三是总结前期的建设经验并结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编制完成了《河南公司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典型经验》并提交至国网公司,为国网公司后续推广此项工作提供经验。

2.受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表的启发,建立信息通信运维管理“节气表”,表中包含了全年24项重点工作以及每月、每日的常态化工作。以此表指导全年信息通信运维管理工作的开展,并通过现有的管理和技术标准来指导工作的实施,在规范运维管理的同时也促进了管理标准的持续改进,以“节日督查顺开春,机房巡检稳度夏,新人培训安入秋,方式总结优过冬”的运维管理形式,推进信息通信业务融合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公司信息通信运维管理水平。

3.完成公司调度术语规范、信息技改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标准等。此外,公司作为国网公司缺陷管理试点,编制了国网公司网络管理办法、检修典型操作时长标准。公司总结提炼的《反习惯性违章助力信息安全水平再上台阶》典型经验成功入围《中央企业管理信息化辅导手册》。

4.公司作为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试点单位,上半年进行通信管理系统核心功能建设,实现骨干传输网的全面管理和通信指标数据、信息指标数据同意可视化展现,与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实现纵向互联,实现业务网与支撑网的全面管理。率先完成系统运行管理检修模块与OMS系统横向互联工作;完成了河南至国网信通公司、华中分部的系统纵向互联通道调试;完成402套传输设备上架,700条光路信息制作,2190条业务通道关联工作;完成387个站点、766个机房、5163个机柜、3250套设备、574条光缆段及2982条业务的清查导入。实现了多厂家设备集中监视、调度,通信资源集中统一管理,通信业务流程电子化管理。为国家电网公司推广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积累了经验。

取得成效

数据治理方面:公司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项目建设工作,实现3条主线共涉及50项数据共享需求,11项业务融合需求的建设。编制《2012年数据综合治理方案》,颁布《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管理办法》。构建公司数据现状知识库,梳理完成数据中心指标数据1337项,形成可供查询的指标手册。梳理横向交换指标208项,纵向级联指标11项。通过“生产大区系统与管理大区系统数据共享与流程贯通”的试点建设,提升计划辅助捏合能力,减少重复停电,减少计划变更,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规划工作效率,实现优化全网业务的目标。通过“设备台账信息共享”的试点建设,实现跨业务的设备信息和业务数据共享,打破专业信息壁垒,增强跨专业、跨部门协同能力,保证企业全部资源和经营行为可控、在控、能控。通过“供电电压采集集成”的试点建设,实现供电电压相关数据的在线采集,电压合格率在线计算与在线监测。

农电信息化方面:完成了全省市县联网工程,优化网络结构,实现省、市、县信息内网连通率达到100%,骨干带宽达到100M。对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或更新,改善县供电企业信息基础运行环境,提高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优化省公司集中部署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资源,开展门户20个县、目录26个县、数据中心22个县、应用集成16个县的延伸覆盖实施工作。综合类业务系统完成了协同办公系统向107个代管县公司的全面覆盖推广工作。

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作为两年完成单位,河南公司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工作严格按照总部的实施方法论要求和公司业务实际调整要求开展。调整工作从2011年11月开始筹备,2012年1月完成整体方案编制及国家电网公司审核,2012年2月22日正式启动,历经9个月的建设,在2012年11月25日完成了所有系统切换。系统切换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内容包括“大规划”、“大建设”专业建设支撑及省公司本部调整、9家直属单位筹建支持,自2012年3月至6月,切换涉及28个信息系统;第二阶段为“大检修”、“大营销”专业建设支撑及18家市公司调整支持,自2012年7月至11月,共对18个系统进行了切换。

信通业务融合方面:通过科技信通部处室岗位设置与信通公司部门的职责对应,明确了信息通信管理与执行的专业化分工,并以两者之间扁平化的沟通,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的协同性,高效地支撑了河南电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根据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变革后的新体系运作需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信息通信专业机构和岗位设置规范,统一了“三大标准”体系,明确了各层级管理职责界面,梳理了信息通信核心业务流程32个,新增及修订各级信息通信管理制度201项,管理标准86项,工作标准150项。形成了管理融合、标准统一、工作规范的信息通信专业管理格局。

通信方面:公司作为国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首批七个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完成上线试运行工作目标,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运行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建设经验典型发言。组织完成“18个市107个县”省市县一体化行政高清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实现省—市—县高清行政会议的互联,满足今后由县供电单位延伸至乡供电营业场所的视频会议需求。6个地区(郑州、洛阳、鹤壁、开封、南阳、新乡)传输网完善和41个县双汇聚点覆盖建设完成设备采购,进入施工设计阶段。按期完成国网骨干大容量传输网河南配套项目建设,传输网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数据骨干网建设进入施工设计阶段。协同完成500千伏武周变、竹贤变等165座站点通信系统接入工作。组织开展省市县光纤传输网现状及支撑能力分析,编制专题分析报告和科技信息诊断分析报告,汇编年度省市县通信传输网图集,完成县级通信设备资源统计工作。

标准化方面:明确三大标准归口部门及职责,公司总经理担任标委会主任,各部门配备标准化专(兼)职人员。举办标准化知识培训班5期,共培训380余人次,组织编制《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知识手册》,累计印发8900册。成功组织标准化全员网络答题活动,参与职工37000余人。通过系统培训和活动,公司标准化建设成功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业务流程和工作职责,又掌握标准化方法和技能的标准化管理人才,依靠自身力量确保了公司标准建设的质量。截至目前,公司统一制定并发布技术标准4项、管理标准371项、工作标准1730项,梳理业务1327项,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覆盖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名录,完成861个管理流程图绘制,建立公司管理流程体系。在取得以上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谋求标准化工作创新,积极开展“运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体系”项目可行性研究,并成功申报公司科技项目,开展创新实践。

猜你喜欢
调度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