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电沉积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

2013-06-17 13:13刘小勤曾冬铭黄凤祥刘中兴
电镀与涂饰 2013年11期
关键词:镀镍喹啉伏安

刘小勤,曾冬铭, *,黄凤祥,刘中兴

(1.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中南大学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3.特能宝化学原料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目前电沉积法已广泛运用于制备新型聚合物[1-2]、纳米材料[3-4]等。常用的电沉积方式有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等,研究较多的单体有苯胺、苯酚及其衍生物、吡咯、噻吩、8-羟基喹啉等[5-12]。电镀工业中,工件镀镍后往往需进行封孔处理,以提高防腐性能。聚合物膜具有致密、平整的优点,能达到较好的封孔效果。本文研究了镍基体上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的2 种方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通过金相显微镜、交流阻抗和Tafel 极化曲线表征了聚合物薄膜的形貌和耐蚀性能。

1 实验

1.1 基体预处理

将5.00 cm × 0.80 cm × 0.05 cm 的镀镍工件浸入5%(质量分数,下同)盐酸溶液中浸泡10 min 以除锈,用去离子水洗后,置于5% NaOH 溶液中浸泡10 min以除油,用去离子水洗后吹干,待用。镀镍工件由特能宝化学原料有限公司提供,为不锈钢片直接镀镍产品,且未进行封孔处理。

1.2 单体溶液的配制

取500 mL 容量瓶,称0.145 g 8-羟基喹啉、8 g 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配成单体溶液,其中8-羟基喹啉的浓度为0.002 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0.4 mol/L[12]。

1.3 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膜

采用三电极体系,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经预处理的镀镍工件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利用RST5200 电化学工作站(郑州世瑞思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单体溶液为电解质,在室温下进行电沉积。循环伏安法的扫描速率为30 mV/s,从-0.2 V 扫描至0.7 V,共扫描4 个循环。恒电位沉积法在0.5 V 下沉积300 s。

1.4 性能测定

1.4.1 表面形貌

采用数字式三维视频显微镜 KH-7700(日本HIROX 公司生产),即金相显微镜,来观察基体上镀层的微观图像,从而对镀层颗粒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1.4.2 电化学测试

采用三电极体系,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经电沉积处理的镀镍工件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利用RST5200 电化学工作站,室温下测定交流阻抗和Tafel 曲线,介质为3.5%的NaCl 溶液。交流阻抗曲线在开路电位下测定,频率范围为1 ~ 105Hz,交流振幅为0.01 V。Tafel 曲线测定的扫描速率为0.5 mV/s,对Tafel 曲线的阴极段和阳极段进行线性拟合,可获得腐蚀电位(φcorr)和腐蚀速率(vcorr),从而评定工件的耐腐蚀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循环伏安法分析

采用环伏安法在镀镍工件上电沉积,可得到浅黄色明亮光滑的聚8-羟基喹啉薄膜,图1为其循环伏安曲线。

图1 循环伏安法制备聚8-羟基喹啉曲线 Figure 1 Curve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8-hydroxyquinoline by cyclic voltammetric method

从图1可知,第1 个循环在0.563 V 附近出现氧化峰,此处为聚合物生成的反应;还原峰位于0.318 V,此处生成的聚合物又被还原为小分子物质。随扫描次数增多,氧化峰负移至0.481 V,后3 个循环氧化峰位置相近,这是因为第1 个循环的电沉积是在基体表面进行,随后的电沉积则是在生成的聚合物表面继续沉积,反应更容易进行。

2.2 恒电位法分析

电位是恒电位法沉积聚8-羟基喹啉的关键因素之一。电位过高,生成的薄膜疏松[13];若电位低于临界聚合电位,则难以生成一定厚度的薄膜。参考循环伏安法的实验结果,本工艺以0.5 V 为沉积电位。图2反映了恒电位电沉积8-羟基喹啉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0.5 V 电位下,电流在初始时突跃到0.02 mA,随后急速下降至8.37 × 10-4mA,约20 s 后有微弱增大,之后随时间推移,电流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聚吡咯的沉积情况类似[14]。8-羟基喹啉的聚合包括“成核”和“生长”2 个过程。最初电流突跃上升,一方面是由于电极界面电容器充电,另一方面是由单体的氧化电流引起。电容器瞬间充电完成后,充电电流消失,大大削弱了总电流;同时随电极附近的单体被氧化,电极表面扩散层厚度随之增大,沉积反应减慢,氧化电流减小,所以总电流下降。随后聚8-羟基喹啉的成核过程会消耗大量被氧化的单体,使扩散层变薄,反应电流增大。电流的再一次下降对应于聚8-羟基喹啉成核过程的完成,进入薄膜的生长过程。随薄膜生长,消耗氧化态单体的速率下降,扩散层厚度增大,聚合电流降低。后期电流的小幅上升可能是因为已生成的聚8-羟基喹啉发生氧化掺杂而产生氧化电流。

图2 恒电位法制备聚8-羟基喹啉的曲线 Figure 2 Curve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8-hydroxyquinoline by potentiostatic method

2.3 聚合物膜的表面形貌

图3为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处理后镀镍工件的表面形貌。从图3可知,恒电位法所得薄膜表面比循环伏安法电沉积所得薄膜表面更光滑。图中的黑斑可能是基体不平导致局部成膜不均匀,成像衍射所致。

图3 采用不同方法电沉积所得聚8-羟基喹啉薄膜的表面形貌 Figure 3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ly-8-hydroxyquinoline film electrodeposi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2.4 交流阻抗分析

根据文献[15],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RL为溶液电阻,ZF、Cd分别表示研究电极界面的法拉第阻抗和双电层电容。对测得的交流阻抗谱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见图5,表1为对应的拟合参数。

图4 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 Figure 4 Equivalent circuit of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图5 不同试样的Nyquist 图 Figure 5 Nyquist plots of different samples

表1 交流阻抗谱图拟合参数 Table 1 Fitted parameter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spectra

从图5可知,电极反应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以扩散控制为主[16],处理后工件的圆弧半径增大,表明工件表面沉积的聚合物阻碍了界面的电荷转移[17]。另外,实测曲线与拟合的曲线较为相似,表明所选的等效电路符合实验情况。表1的拟合参数表明,电沉积处理后ZF明显增大,且恒电位法处理后增大的幅度更大,说明恒电位法电沉积所得膜层更具有阻碍电荷转移的能力,膜层较完整和稳定,这与金相显微镜的观测结果一致。

2.5 Tafel 极化曲线分析

图6为采用不同方法电沉积所得试样在3.5% NaCl溶液中的Tafel 极化曲线,表2为对应的拟合参数。

图6 不同试样的Tafel 曲线 Figure 6 Tafel curves for different samples

表2 Tafel 极化曲线拟合参数 Table 2 Fitted parameters of Tafel curves

电沉积处理后,镀镍工件的腐蚀电位从-0.430 4 V正移到-0.29 V 附近,腐蚀速率下降了2 个数量级,耐蚀性得到明显改善。两种电沉积方式所得工件的腐蚀电位接近,但恒电位法处理后工件的腐蚀速率仅为循环伏安法的1/2。综合评价之下,前者的耐腐蚀性能更佳,这与金相显微镜及交流阻抗测试结果一致。

3 结论

(1)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镀镍工件上电沉积制备了聚8-羟基喹啉薄膜。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的氧化电位为0.563 V(第一个循环)和0.481 V(后3 个循环),还原峰位于0.318 V。恒电位法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包含聚合物成核和长大2 个过程。

(2) 与循环伏安法电沉积所得聚8-羟基喹啉薄膜相比,恒电位法电沉积所得聚8-羟基喹啉薄膜更平整,耐蚀性更好。

(3) 聚8-羟基喹啉薄膜增大了基体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隔绝了腐蚀介质,从而有效增强了镍基体的耐蚀性。

[1]MOLLAHOSSEINI A,NOROOZIAN E.Electrodeposition of a highly adherent and thermally stable polypyrrole coating on steel from aqueous polyphosphate solution [J].Synthetic Metals,2009,159 (13): 1247-1254.

[2]龙晋明,王少龙.不同酸溶液中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5,34 (5): 30-31,52.

[3]孙凤梅,张旭海,徐随春.电沉积铜-纳米石墨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2,41 (5): 34-37.

[4]李纯,张昭,张鉴清,等.纳米结构CeO2薄膜的阳极电沉积及腐蚀行为的研究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22 (4): 359-362.

[5]PHAM M C,DUBOIS J E,LACAZE P C.Obtaining thin films of “reactive polymers” on metal surfaces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Part II.Alcohol substituted polyphenylene oxide films [J].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Interfacial Electrochemistry,1979,99 (3): 331-340.

[6]刘建华,周新楣,李松梅.聚苯胺微管表面化学镀镍与电磁特性研究[J].化学学报,2006,64 (2): 163-168.

[7]SACHIN H P,ACHARY G,NAIK Y A,et al.Protection of mild steel against corrosion by polynitroaniline films [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104 (2/3): 422-428.

[8]MENGOLI G,MUSIANI M M,PELLI B,et al.Anodic synthesis of sulfur-bridged polyaniline coatings onto Fe sheets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3,28 (3): 1125-1l36.

[9]BRUSIC V,ANGELOPOULOS M,GRAHAM T.Use of polyanilin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copper and silver [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7,144 (2): 436-442.

[10]TÜKEN T,YAZICI B,ERBIL M.Graphite intercalated polymer coatings on stainless steel [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7,202 (3): 425-432.

[11]姜月,王娟,关丽,等.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J].化学学报,2012,70 (1): 103-106.

[12]刘小勤,曾冬铭,徐钦建,等.不对称交流脉冲电位法制备聚8-羟基喹啉薄膜工艺[J].电镀与涂饰,2013,32 (5): 1-5.

[13]龙晋明,王少龙,王静.不锈钢表面电化学合成导电聚苯胺膜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3,36 (12): 23-26.

[14]莫笑萍,王纪孝,胡山鹰,等.聚吡咯纳米线的恒电位合成及形貌分析[J].化学通报,2005,68 (12): 918-922.

[15]袁国伟.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一)[J].电镀与涂饰,2008,27 (1): 1-4.

[16]袁国伟.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二)[J].电镀与涂饰,2008,27 (2): 4-7.

[17]袁国伟.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三)[J].电镀与涂饰,2008,27 (3): 1-3.

猜你喜欢
镀镍喹啉伏安
用伏安法测电阻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非线性伏安曲线问题解析
AZ31B镁合金复合镀镍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
稀土离子对化学镀镍的影响
喹啉和喹诺酮:优秀的抗结核药物骨架
通过伏安特性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镀镍碳纤维/镀镍石墨粉填充PC/ABS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