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财务监管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2013-07-17 12:0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徐 春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有限的,在开展高等教育经费财务收支监管,规范其支出方式和支出范围等这一前提下,注重追踪问效,加强对高等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其重要性已逐渐显现。

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2006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教育经费总量从2006年的269605071千元增加到2010年的521219693千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3.33%(见表1)。

表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明细和结构 单位:千元

(一)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事业性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6年的231519046千元增加到2010年的498446245元千,增加了266927199千元,平均每年递增28.82%;其中个人部分从2006年的107145775千元增加到2010年的210835836千元,增加了103690061千元,年均递增24.19%;公用部分从2006年的124373271千元增加到2010年的287610409千元,增加了163237138千元,年均递增32.81%。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6年的38086025千元减少到2010年的22773448千元,减少了15312577千元,平均每年递减10.05%。总体而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是稳步持续增长的,其中各项事业性经费支出是逐步增加的,而基本建设支出逐步减少。

(二)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分析

从经费使用结构上看,总的来说,事业性经费支出趋于上升,其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85.87%增长到2010年的95.63%左右。其中,用于个人部分的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小幅度上升,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40%左右。工资福利支出呈递减趋势;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则基本呈上升趋势,其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2.55%增长到2010年16.45%,这与高校大量的人才引进有关。这几年公用部分的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2006年仅占46.13%,而2010年所占比例为55.18%,增长了9.05%。其中,商品和服务支出占总支出2006年为18.68%,2010年为32.56%,增幅较大;而用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比重连续下降,2006年占总支出的27.45%,到2010年降到22.62%,下降了4.83%。2006年到2010年基本建设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4.13%、8.45%、7.15%、4.98%、4.37%,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反映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支持重心逐步淡出以基建为主的硬件方面建设,尽管这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但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趋紧的情况下,基本建设支出相对而言显得不足。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分析

(一)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12544.49元、15493.48元、17256.89元、18646.97元和20497.92元,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7953.43元,年均增长率为15.85%。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和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都在逐年增长,但生均基建支出下降幅度较大。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有较大增加,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办学成本较大,在国家财政教育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能完全解决学校实际支出,如何加强学校教育成本管理、监控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应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人力资源利用情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2006年到2010年生师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低,基本维持在16.5∶1左右。从国际比较数据和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抽样实证调查表明,生师比的合理区间为14∶1—16∶1。因此,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偏高,而生师比过高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学生教职工比比值也是越来越高,表明每个教职工负担的学生数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较高。

(三)物力资源利用情况

表2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单位:元

表3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结构情况

表4 物力资源利用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用于购置专用设备的资金也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2274113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715322.17万元,增加了441209.22万元,年增长率为4.85%。虽然每年新增购置图书的册数呈下降趋势,但生均图书册数却逐年增长,这表明图数量增长快于学生数增长。尽管生均校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但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基本上却是上升的,这说明高校办学硬件条件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说明办学成本在增大。

三、加强高校财务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高等教育经费监管体系

建立高等教育经费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其次,要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然后,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违规使用举报制度。

(二)建立教育拨款机构及相关制度

建立教育拨款机构及相关制度,要完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探索建立教育经费拨款、教育经费审批、教育经费监管职责分离的管理机制。结合国家及地区政策的要求,建立教育经费的拨付公式,公式应简明易懂,通过“地区消费调节系数”等体现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高校也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节约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应涵盖长远发展规划、预算资金安排、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等财务活动各个方面。

(三)建立教育经费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应该采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以“效率管理为基础”的教育经费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育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教育经费的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不应该只采集“教育投入以及产出”等数据的单一分析系统,而是应该根据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与成本进行比较,评判出哪些经费使用方案是最有效率的。根据教育经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并结合绩效评价相关理论,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对高等教育经费实施管理,分析评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与教育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个创新。虽然目前尚无现成的评价原则、评价体系等可供借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阶段的条件和环境,探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从而逐步建立起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教育经费的经济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以及公平评价。高等教育经费评价体系,其指标体系应结合基本财务指标、经济指标等量化指标和一些如支出项目预定目标的合理性、单位教职员工等定性指标。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陈鸣,朱自锋.中国教育经费论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98-128.

[3]詹儒章.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教育财会研究,2008(2):16-17.

[4]王霞.高校教育经费在运行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监督.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03-104.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