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PKS5 蛋白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2013-07-19 09:26宋晓芸马伟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蛋白激酶分子生物学拟南芥

宋晓芸,马伟超

(天水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

0 引 言

在传统的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1],学生单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同时,由于各实验的独立性比较强,各实验间的联系性不强,学生进行的只是独立的实验,而缺少对实验的整体认识,没能形成整体的科研思路[2]。当前大多数院校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用到DNA 分离纯化、PCR 扩增、割胶纯化、感受态细胞制备、连接、转化等基因克隆技术[3-4],但大多实验间缺少衔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分子实验的整体性掌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个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植物基因的综合实验,对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拟南芥是常用的植物模板生物,其基因组大约为12 500 万碱基对,且基因组已被测序。因此本试验选用拟南芥为克隆基因的来源。为了降低实验难度和保障实验的重复性,本试验选择了一个不含内含子的基因PKS5(Salt Overly Sensitive2-Like Protein Kinase5)蛋白激酶作为克隆目标。拟南芥PKS5 蛋白激酶是PKS家族成员之一,包含435 个氨基酸,它在拟南芥抗高pH 及盐碱中的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及质粒

含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pUC19/Escherichia. coli DH5α、pGEX-6P-1/Escherichia.coli BL21)。

pUC19 质粒及pGEX-6p-1 质粒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1.2 菌株的培养与收集

将大肠杆菌接种到LB 平板上活化,37 ℃过夜培养。

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液体LB 培养基中,37 ℃过夜扩大培养。

1.3 主要试剂

(1)CTAB,SDS,EDTA,D,L-2000marker,蛋白酶K,β-巯基乙醇,IPTG,SanPerp 柱式DNA 胶回收试剂盒(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Protein MW Maker,T4DNA 连接酶,Taq 酶,BamHI、EcoRI 等酶(Takara 公司)。

(2)引物[6]。上游引物(PKS5GEXFBamHI):Cg g gAT CCA TgC CAg AgA TCg AgA TTg cc (BamHI 酶切位点)。下游引物(PKS5GEXFEcoRI):gg A ATT C TT AAA Tag CCg CgT TTg TTg(EcoRI 酶切位点)。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

1.4 主要仪器

TGL-20M 型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有限公司),Bio-Rad Gel2000 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 公司),DYY-4C 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金花牌移液器(北京青云卓立精密设备有限公司),MG48 +型PCR 扩增仪(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5 拟南芥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CTAB 法)

参照《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中的方法[7],用液氮将植物组织粉碎成为细粉,然后将冷冻的组织转移到2 ml 离心管中;往粉碎的组织中加入预热的β-巯基乙醇/CTAB(4 g/ml),混合使之充分湿润,于65 ℃温浴30 min,不时混匀;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 ∶1)抽提匀浆液,4 ℃,7 500 g 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1/10 体积的65 ℃的CTAB/NaCl 抽提液,颠倒混匀;再用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 ∶1)抽提,颠倒混匀,4 ℃,7 500 g 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1/10 体积的CTAB 沉淀液,颠倒混匀,4 ℃,500 g 离心5 min;移除上清,用高盐TE 缓冲液重悬沉淀;加入0.6 倍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于4 ℃,7 500 g 离心15 min;用70%乙醇洗涤沉淀,常温干燥,溶解于TE 缓冲液中。0.8%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80 V 的条件下电泳1 h,在凝胶成像仪上观察DNA 分子的大小、完整性及电泳条带的清晰度并拍照。

1.6 PCR 扩增PKS5 蛋白激酶基因方法

模板DNA 1 μl,10 ×PCR Buffer 5 μl,MgCl24 μl,dNTP 4 μl,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各2 μl,Taq 酶1 μl,加灭菌去离子水至总体积50 μl。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4 ℃退火30 s,72 ℃延伸90 s,进行35 个循环,72 ℃后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0.8%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80 V,电泳1 h,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条带大小、完整性及电泳条带的清晰度并拍照。随后回收PCR 产物。

1.7 提取pGEX-6P-1 质粒DNA 的方法(碱裂解法)

取1.5 ml pGEX-6P-1/BL21 转化子培养物加入2 ml 离心管中,室温8 000 r/min 离心2 min,弃上清;将细菌沉淀重悬于200 μl 预冷的溶液Ⅰ中,剧烈振荡,使菌体分散混匀,室温静置5 min;加400 μl 新鲜配制备的溶液Ⅱ,温和颠倒混匀2 ~5 次,冰浴5 min;加入300 μl 预冷的溶液Ⅲ,温和颠倒混匀,冰浴5 min;4 ℃下8 000 r/min 离心5 min,将上清液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振荡混匀,12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层水相移至一新离心管中,加入0.6 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5 min,4 ℃12 000 r/min 离心15 min,弃上清;沉淀用70%乙醇漂洗1 次,4 ℃12 000 r/min 离心5 min。弃上清,室温干燥,沉淀溶于适量50 μL 灭菌去离子水(pH 8.0)中。用0.8%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80 V,电泳1 h,在凝胶成像仪上观察质粒DNA 的大小、完整性及电泳条带的清晰度并拍照。

1.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及重组质粒制备方法

将PCR 产物和pGEX-6P-1 质粒DNA 用BamHI 和EcoRI 双酶切,待反应结束后,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拍照。电泳条带合适后,将PCR 产物6 μl,pGEX-6P-1 酶切质粒2μl,T4 DNA ligase buffer 1 μl,T4 DNA 连接酶1μl 充分混合,16 ℃下保温过夜,-4 ℃保存供后续实验使用。

1.9 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CaCl2 法)

参照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的方法[8],本实验室加以改进,从LB 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大肠杆菌BL21 单菌落,接种于5 ml 的LB 培养基中,37 ℃震荡过夜;取100 μl 培养液,转接于5 ml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条件下振荡培养使A600达到0.5~0.6 左右;将培养液3 ml 移至Eppendorf 管中、冰浴20 min;4 ℃条件下,3 000 r/min 离心5 min,弃上清;将沉淀轻缓的悬于1 ml 冰冷的MgCl2(pH7.2)溶液中,按上步方法离心,弃上清;再将沉淀轻缓的悬于0.5 ml冰冷的含20%甘油的0.1 mol/L CaCl2(pH7.2)溶液中;冰浴20 ~30 min 后,4℃条件下,3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细胞沉淀用100 μl 冰冷的含20%甘油的0.1 mol/L CaCl2(pH 7.2)悬浮。冰浴放置,备用。

1.10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将重组质粒pGEX-6P-1/PKS5 DNA 加入100μl 感受态细胞中,吸打混匀;冰上放置30 min;将试管放入42℃水浴锅中热击1 min;将上述溶液移入盛有1 ml预热的(37 ℃)SOC 培养液的Eppendorf 管中,37 ℃振荡培养1 h;取50 μl 涂布于含Amp 的LB 平板上;37℃培养16 ~24 h,观察结果。

1.11 IPTG 诱导pGEX 重组子表达

按照Chaperone Competent Cell BL21 Series(Cat.#9120 ~9125 v0902)说明书介绍的方法,将含有pGEX-6p-1 重组子的BL21 菌落接种于2 ml 含Amp(100 μg/ ml)和氯霉素(2 μg/ ml)的LB 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至A600达0.5(0.4 ~0.6)左右;加入四环素至终浓度10 ng/ml。继续培养至A600为0.6 时,15℃振荡培养30 min;取出1 ml 样品作为IPTG 诱导前的样品,-20 ℃保存;其余样品中加入IPTG 至终浓度为1 mmol/L,15℃振荡培养3 ~5 h;分别在l、2、3、4 h后取出1.0 ml 样品作为IPTG 诱导后的样品,-20 ℃保存;将IPTG 诱导前样品与诱导后的样品5 000 r/min离心5 min。分别回收菌体沉淀;沉淀样品中分别加入100 μl 2 ×样品缓冲液和100 μl 无菌水,在漩涡混合器上剧烈振荡,使菌体完全分散,将样品在沸水浴中保持10 min,立即放入冰浴中冷却;12 000 r/min离心2 min,回收上清液至一新的离心管中;取10 μl诱导前的对照样品与5 μl 诱导后的样品以及5 μl Protein MW Marker 上样,进行SDS-PAGE 分析[9]。

2 结果与分析

2.1 拟南芥基因组DNA 的提取结果

按照1.6 的制备方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在0.8%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取样品10 μl,加2 μl 6 ×Loading Buffer,80 V 电泳1 h,电泳结束后,与凝胶成像系统成像,提取结果如图1 所示,拟南芥基因组DNA 大小在21 kb 左右。

2.2 PCR 扩增结果

以拟南芥基因组DNA 为模板进行扩增,电泳结果如图2 所示。大约在1.3 kb 处有一特异扩增条带,应该是PKS5 基因(PKS5 基因的实际大小为1 345 bp),此外在100 ~200 bp 左右处有大量的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2.3 pGEX-6P-1 质粒DNA 的提取结果

以碱裂解法提取的pGEX-6p-1 质粒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如图3 所示。pGEX-6p-1 质粒大小在4.9 kb 左右,可以作为载体进行后续操作。

图1 拟南芥基因组DNA

图2 拟南芥基因组PCR 产物

图3 pGEX-6P-1 质粒DNA

2.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结果

用BamHI 和EcoRI 双酶切PKS5 基因扩增产物及pGEX-6p-1 质粒。在37 ℃条件下反应2 h,然后用0.8%凝胶电泳,其结果如图4 所示。PKS5 基因扩增产物酶切后在1. 3 kb 处,pGEX-6p-1 质粒酶切后在4.9 kb 处。

2.5 SDS-PAGE 电泳结果

将pGEX-6p-1 质粒、PCR 扩增产物分别进行EcoRI 和BamHI 双酶切后,用T4 DNA 连接酶连接。将连接好的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 中,经蓝白筛选挑选阳性克隆转化子在含Amp、氯霉素、Tet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中途加入诱导物IPTG 诱导细胞大量表达PKS5 蛋白激酶,然后进行SDS-PAGE 分析,结果如图5 所示。①为诱导1 h 样品的条带;②为诱导2 h 样品的条带;③为诱导3 h 样品的条带;④为诱导5 h样品的条带。IPTG 诱导时间越长,GST-PKS5 融合蛋白表达量越高。

图4 pGEX-6P-1 质粒DNA 酶切及PCR 产物酶切

图5 PKS5 蛋白激酶在E.coli 中的表达

3 结 语

本实验的试验规模较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同时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中“照方抓药”[12]的情况的出现。

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去举一反三,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科研思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13]。

同时,由于实验的整体性,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一个环节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定会更加认真和谨慎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另外,本实验仅涉及到PKS5蛋白激酶克隆与表达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本实验,还有很多可以扩展的内容,如:PKS5 蛋白激酶表达活性的测定[14],蛋白质双向电泳western bolt[15],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分析[16]等。所以,本实验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和学习兴趣,继续设计后续实验方案,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其探索精神。

[1] 高利臣,肖 璐,冯 涛.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99-102.

[2] 胡位荣,王 进,汪 超,等. 生物学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49-252.

[3] 张以顺,黎 茵,陈云凤.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科研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38-240.

[4] 何 钢,叶翠层,王义强,等.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01-1404.

[5] 秦云霞. PKS5 和互作分子伴侣DnaJ 在ABA 信号系统中的功能分析[D]. 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6] YANG Y,QIN Y,XIE C,et al. The arabidopsis chaperone J3 regulates the plasma membrane H +-ATPase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PKS5 kinase[J]. The Plant Cell,2010(22):1313-1332.

[7] 奥斯伯F M,金斯顿R E,赛德曼J G,等.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 4 版. 马学军,舒跃龙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安建平,王廷璞.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9] 萨姆布鲁克J,拉塞尔D W.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3 版. 黄培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李丽萍,彭少丹,杨艳琼,等.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04-106.

[11] 王莲哲,柳 静,杨海波.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探索[J]. 科技资讯,2010(3):148.

[12] 吴俊明,骆红山,张洪祥,等. 科学教育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3] 曲 波,李庆章,张 莉,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的模式选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15-317.

[14] 童 煜,陈守春,张思仲. 纳豆激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鉴定[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3):369-372.

[15] 蒋佳宏,王 东,胡 源,等. 光照与温度对拟南芥tak 基因表达与LHC 磷酸化的影响[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9):1202-1207.

[16] 唐亚雄,夏桂先,刘世贵. 拟南芥盐胁迫应答相关基因AtGRP9的克隆及表达[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34(6):737-747.

猜你喜欢
蛋白激酶分子生物学拟南芥
拟南芥:活得粗糙,才让我有了上太空的资格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尿黑酸对拟南芥酪氨酸降解缺陷突变体sscd1的影响
两种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探究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番茄SlMIP基因参与转基因拟南芥的渗透调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