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前培训式的实习教学方式思考

2013-08-08 09:52戴金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培训大学生

戴金波

(长春师范学院 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32)

实习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获得本专业初步实践知识的良好机会。实习教学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对于完成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实习教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众多的研究人员也从各个方面考虑实习教学方式的改建,却总因一些非学校自身可控因素的存在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习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实施实习教学,即将实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职前培训。

一、国内外的实习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事实习教学研究的人员普遍认为,“实习教学是一种实践方式的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应该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滚打摸爬’和‘师徒相授’,非常强调实习教学。”基于这一看法的存在,也以此看法作为依据,西方一些相对发达国家逐步制定了体现自我特点的实习制度[1]。制度中涵括了清晰明了的实习目的、丰富多彩的实习内容、多种多样的实习方式、科学严格的实习管理。在国外,实习被学校、政府、公司等高度重视,他们非常关注实习效果的好坏及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因此,实习一般会得到政府的官方保证,通常以立法的形式去约束实习教学的顺利完成。但因各个国家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微观层面上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整体看来,国外的实习教学呈现出实习功能的多元化、实习内容的丰富性、实习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基地稳定、实习过程的全程化等特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及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的实习教学工作安排愈加困难,各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涌出。有研究者从世界范围审视我国实习教学,吸取国外的经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逐步地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理论到实际,从思想到行动高度地重视实习教学[2]。通过对国外实习教学的研究,专业人士指出我国应“增加见习的次数和时间,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加强实习总结,促进专业发展”。也有学者提出建构新的实习模式,诸如模拟实习、暑期实习等。还有专家指出:“专业教育的基本教学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合理地组织实习教学,如何全面客观地总结和评价实习教学是近年来实习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框架。

国内外对实习教学研究的现状让我们看到,实习还完全局限在教学的意义上,但这种在教学意义上的实习观念已不容易被实习单位所接受,尤其是在国内,很多实习单位已经把接受学生的实习当成了一种负担,这一切都迫使我们为实习教学找一条新的出路。

二、职前培训是当今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的一个必要过程

职前培训就是在“入职”之前的培训,简称TBC(TrainingBefore Career)[3]。职前培训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步入社会求取第一份工作的大学生,通过职前培训可以让他们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较全面的职业道德理解,并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从而能基本满足用工方或说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中,多数以文化课知识为主,并辅以一定的专业实践,但实践的内容及场景与实际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性往往就造成了大学生在求职时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种距离,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求职认可,职前培训就成为了大学生求职乃至初入职场的一个必要过程。

三、化实习教学为职前培训是有效教学理念的体现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20世纪上半叶,伴随西方教学科学化的运动,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4]的理念提出。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益的指标。

实习教学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以见习为基础,有着包括大纲、计划、内容设计、考核等一整套的系统,完整的、体系化的教学安排能有效地保障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实习教学在向职前培训转化的过程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实习教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去完成原本在职前培训中应完成的内容。原本的实习教学体系主要以知识付诸于实践检验的出发点进行,若将职前培训的意识融入其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于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将更加坚定,实习教学的针对性将更加明确,这也就势必会使实习教学效果倍增,学生通过实习所学所得都将事半功倍,不可否认,这恰恰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结果。

四、化实习教学为职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习一方面是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的一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的机会,近距离体验目标工作的真正内容,寻找自身的职业差距,即“以身试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经验逐步积累,但是这种提高与积累若只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学生思想中还会有与传统知识接受的观念,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必将受到潜意识中方向的禁锢,如果将实习教学转化为职前培训,或说以职前培训的理念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一定会增强。

另外,某些行业中所存在的不可逆性也要求实习完成,职前培训随之完成。就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来说,教师面对的是求知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具有不可逆性,一个没有具备这个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的教师,一个没有通过职前培训得到认可的教师在登上讲台后,或许几年后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代价是什么,那就是学生的时间,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事实上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代价,化实习教学为职前教育未尝到不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五、化实习教学为职前培训是学生择业的要求

(一)职前培训为毕业生择业增加了砝码

从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这种增长趋势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作人员的机会,并对求职人员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表1是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

表1 近十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表1中的数据让我们不难想到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大学生为了得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就不得不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基础上,为择业提前进行适合业界要求的培训,以使自己具备相对全面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从而在毕业应聘时能更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就是说,经过职前培训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具有了相对的竞争优势。

(二)实习的“工作经历”为毕业生择业增加了机会[5]。

学生为了自我提高而去完成职前培训时,通常都是报名在一些培训机构进行模拟训练,培训结束会获得一些相应的结业证书或由培训机构组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6]。前者所获得的相应培训证书在择业时一般不会被用人单位认可为工作经历,对于后者,如果能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对择业还有一定的帮助,但资格证书在择业时又很难被用人单位认可为工作经历;而对于实习教学则不然,现在的实习教学都是在工作岗位的第一线去完成,多数为顶岗实习,实习时间长达半年。由于实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在上岗实习前都会接受实习单位的针对性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及基本的职业技能,事实上就是简化的职前培训。这种基于实习教学的职前培训有目标、可量化,实习教学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这种具有双重意义下的实践,既能对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又能对所从事的工作由简渐繁,由易到难地逐渐掌握,这就使实习教学成为学生择业前的一次工作经历。众所周知,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员被用人单位选择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的员,所以也可以说,有计划、有保障、有考核的实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的择业增加了机会。

高校的实习教学虽不能说是举步维艰,但是也确实困难重重,实习教学完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入职后的初始表现,职前培训式的实习教学将会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重视,其效果也将比单纯地完成实习教学要好,所以,将现有的实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职前培训将是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与探索。

[1]叶青.中美师范教育比较与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23-28.

[3]沈伟晔.招聘新模式——职前培训[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4]宗锦莲.有效教学:目标、要素及理想模型——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1(4).

[5]郭荣凤,熊正德,吴东航.大学生“四位一体”职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经济,2010(14).

[6]梁杰.职前培训:叫座不叫好[N].人才市场报,2011-11-26.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培训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