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生病起于过用”浅析

2013-08-15 00:44殷世云胡翊健何露露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七情内经中医学

★ 殷世云 胡翊健 何露露(.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徭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正韵》作解,超也。顾名思义,过用即超过正常、过量的使用。人处天地之间,顺四时更替,生长化收藏,形成中医学最根本的原则——天人一体观。在这个理论渊源下,天地万物变幻,人体感受六气,调于七情,一旦某种协调超过常规,过度消耗,即可引起人体不适,发生疾病,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谈到:“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生病之“过用”已经越来越威胁着人体健康,成为中医学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从人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划分,“过用”可分为自然过用和人体本身使用过度。自然过用同时又体现为人体被动的过用,因为正常的四时阴阳变化,有利于大自然的往复循环更新,人体应之,百益而无一害。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当自然界的六气太过,如春温过甚、夏热过甚、秋燥过甚、冬寒过甚;六气不及,如冬寒反热等气候异常时,六气转变为六淫,人体才感之为病痛。在这种气候淫胜的条件下,人体不能顺四时而适寒暑,外感于风、寒、暑、湿、燥、火,被动的出现阴阳失衡,正所谓“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人体本身使用过度则大部分是属于主动性的过用,主要体现为情志的过激变化。人有七情:怒、喜、思、悲、恐、忧、惊,对应人体五脏。当情欲无节,刺激过度,超过人体适应的限度时,则引发人体五脏失衡,发生本脏疾病,如大怒伤肝、大喜伤心;还可变生他疾,中医学五行相生相克,一脏损,则可母病及子,子盗母气,木旺乘土,木火刑金等;甚至可引起气血的逆乱,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故张介宾《类经图翼》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劳逸过度已经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发病病因中突出的一点。起居劳逸本是机体的基本活动,正常劳作,适时休息,可使人筋骨强健,气血流通,延年益寿。但当劳作过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人体的生活习性上可划分为神劳、房劳和疲(形)劳。《淮南子·精神训》指出:“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素问》中又谓五形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以无论是持重远行,还是徭体劳苦,势必会耗伤人体津液;过度劳神,思虑太多,又伤七情,恶性循环,导致人体阴精暗耗;纵欲过度,最是伤身,房劳直接对应的就是人体阴精的流失。房事过度,不但是损伤肾精,还加快了五脏六腑之精向肾脏流通,导致五脏六腑过早虚衰,而成痿、厥、血枯等重症。《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生之本也。”“肾气衰,则五脏不安。”

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若饮食不洁及不节或偏嗜,则易伤及脾胃。如《素问·痹论篇》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五味偏嗜,日久则形成脾胃依赖性单营养过剩。如《素问·五藏生成篇》谓:“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医疗过失在人体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当本身过度服用补药或者营养食品,则易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偏盛偏衰、机体功能失常,从而引发疾病,所谓“是药三分毒”,也可是医师误用药或用错药导致发病。因此,《素问·徵四失论》提出,诊病时要先“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对症下药,中病即止,勿犯开口动手便错之失。

由此,中医养生防病应立足于勿“过用”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真理告诉我们:“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防病要做到对外顺应自然规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免因气候过用而造成疾病。对内倡导“无使过之,伤其正”,尽力奢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使人体本身“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相吻合,即中医谓之“天人相应”。从中和观念上讲要节制饮食,“谨和五味”,不偏嗜,不贪吃。临证中注意防止药物不良影响,避免滥补,用药过度则损伤脏腑气血。《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即是指此。

综上所述,《内经》的“生病起于过用”即是探讨各种因素“过用”对人体发病原因的影响,把握《内经》精髓,合理养生防病,勿犯“过当则伤和”之误的告诫,在中医学天人一体观、整体观的指导下,将养生上升为哲学程度的思考,必将造福千秋万代。

猜你喜欢
七情内经中医学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北海之殇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
——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