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药本草》中的薰陆香和乳头香

2013-08-15 00:44金素安郭忻袁颖何世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
江西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乳香本草乳头

★ 金素安 郭忻 袁颖 何世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201203)

《海药本草》是唐末五代李珣所撰,其以记载国外输入药物为主,兼载南方药物,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较全面完整地从各方面综合介绍外来药物的本草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由于历史条件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中药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的存在,以及时代久远、历史变迁,亡佚辑复过程中可能出现错漏等原因,使得我们现在所见的《海药本草》中,还存在着部分药物品种不清的情况。

以《海药本草》[2]第54条和55条为例,以上条目分别记载了薰陆香和乳头香。经查阅历代本草,发现两者多有交叉,有说:“乳香……盖薰陆之类也[3]”;有说“薰陆香……此即今人谓之乳香[4]”;而《本草纲目》更是在同一条目中,将两者合而列为“薰陆香(乳香)”[5]。那么,这两者所指的药物是否为同一药物,还是有所区别?两者之间又有何关系?本文即对这2味药物从来源、功效、名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文献考探。

《海药本草》[2]木部卷第54条薰陆香的原文是:“谨按《广志》云:薰陆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第55条乳头香的原文是:“谨按《广志》云: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者为上。仙方多用辟谷,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能发粉酒。红透明者为上。”

经查阅《中华本草》,《海药本草》中所载的乳头香即为乳香。该药是历代临床常用的活血行气,消肿生肌的药物。目前所用乳香来源较为清楚,以橄榄科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野乳香树 Boswellia neglecta M.Moore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主产于红海沿岸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地[6]。就产地而言,古代波斯即今天的阿拉伯半岛地区,这与《海药本草》所述“波斯松树脂”较为相符。由于历史原因,可能古人尚不能明辨区分植物分类、科属,加之本草书中无相关植物形态的描述和记载,故从植物形态等方面尚不能深入考证,然而与《海药本草》中所述“波斯……树脂”还是基本符合的,并且,其中所述功能“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亦与乳香“活血行气”功效一致。就药材性状及品质而言,《海药本草》称乳头香“红透明者为上”,此与《中华本草》在性状鉴别上提出的“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较为一致。从以上所述可以判断,《海药本草》中记载的乳头香,即现今临床常用的活血药乳香。

《中华本草》的乳香条中,虽并无薰陆香之名,但在乳香品种考证中提到:“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载:薰陆香原植物为漆树科植物黏胶乳香树Pistacia lentiscus L.其树干经切伤后流出的树脂,主产于希腊、土耳其及地中海南岸地区。[6]”而该种黏胶乳香树树脂,在《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7]中,称为“洋乳香”,即买斯提克,又名麻思他其、马思答吉。有学者研究认为,其为西域常用药物,买斯提克、麻思他其和马思答吉均是波斯语“洋乳香”Mastakee的音译[8]。并且,《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亦收载乳香,可见“洋乳香”与“乳香”的植物来源不同。因均用树脂,性状功用相类,在使用时,若本品缺货,均可以对方作为代用药[7]。

由此可见,依据《中华本草》所述,乳头香和薰陆香是植物来源不同的2味药。乳头香来源于橄榄科乳香属植物,而薰陆香来源于漆树科植物,但均用胶状树脂;乳头香主产于红海沿岸的非洲和阿拉伯地区,薰陆香主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在古代,均通过商船运进我国的港口集散;在功效和应用上,两者较为接近,在临床使用中常可互相代用,治疗气滞血瘀的病证。

虽然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均言乳香始出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笔者遍寻该书,并未发现“乳头香”或“乳香”字样,只在上品中的“沉香”条下,兼收了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等,并有“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薰陆、詹糖去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等记述。其中内容正是在后代本草中被节选,作为“乳香”的条目,如《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七木部上品中乳香:“主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名医所录)[9]”可见,历代本草均将《名医别录》薰陆香条文作为乳香的出处,并且直至唐代《新修本草》,都只有薰陆香,而无乳香之名。

真正以乳香为名收录该药的本草著作中,最早当数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卷八解纷(一)载:“乳香盖薰陆之类也。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10]”陈藏器撰写《本草拾遗》的目的意图,是欲对《新修本草》进行拾遗补漏,针对《新修本草》中只有薰陆香而无乳香,并言“薰陆香,形似白胶,出天竺(印度)、单于国(匈奴)。[11]”条文,加以补充。从两段条文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藏器并没有完全把薰陆香和乳香等同,而是认为两者属于同类,性状皆为“胶”状树脂。

李珣在《海药本草》中,分别将薰陆香和乳香作为两味药物单独收载,其对乳香的描述,较为中肯,而对于薰陆香,按照《广志》说法,认为是“采之复生”的“树皮鳞甲”,则有失偏颇,可能是误将树身渗出的凝于树干的胶脂当成了“树皮鳞甲”。自此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前,各主流本草都将薰陆香和乳香分列条目叙述,如《大观本草》卷十二中分别列有薰陆香和乳香[12],《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七木部上品中也分别列有这两味药物[9]。

对于两者是否为同物,历代本草也多有探讨,如陈藏器认为“乳香,盖薰陆之类也”[3],均为“胶”状树脂;寇宗奭提出“薰陆香……此即今人谓之乳香,因其垂滴如乳故以名之”[4],认为薰陆香据其形状而又名乳香;刘文泰有“盖薰陆总名也,乳香是薰陆之乳头也。新出未杂沙土者,谓之乳香,重叠不成乳头及杂沙土者,谓之薰陆也”之说[9],认为乳香是薰陆香的一种。李时珍在参考“《香谱》言乳有十余品,则乳乃熏陆中似乳头之一品尔”的基础上,认为:“薰陆是总名,乳是薰陆之乳头也”,因而将薰陆香与乳香“合并为一”[5]。自此,后世本草更是均言“乳香即书所云薰陆香者是也。[13]”但纵观历代本草,对薰陆香和乳香的功用描述,皆源自《名医别录》的条文而发挥推广,在主“下气止痛除肿毒”[9],治疗多种气滞血瘀的病证等功效主治记载方面,较为类似。

综上所述可以推测,乳头香和薰陆香是植物来源不同的两味胶状树脂药。乳头香来源于橄榄科乳香属植物,而薰陆香来源于漆树科植物,但由于两者均为外来药物,本土不产,在形态性状上较为接近,加之临床功用差别不大,因而在历代本草中多有交叉。唐代以前,基本只有薰陆香之名,自陈藏器始对两者有所区分,明代李时珍起,即统一观点认为薰陆香就是乳香。维吾尔医药由于地域关系,受古代阿拉伯、欧洲、非洲地区的影响较大,因此,也更完整地保存了一些外来的医药经验,故而在其医药书籍中,还能够明确区分薰陆香和乳香的不同。总体而言,两味药物的功用是非常接近的。

[1]王棣.唐代海外药物的传入与李珣《海药本草》[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4):32 -37.

[2]五代·李珣(尚志均辑校).海药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1 -42.

[3]唐·陈藏器撰,尚志均辑释.《本草拾遗》辑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7.

[4]宋·寇宗奭.《本草衍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76.

[5]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5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71-1076.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8-289,241-243.

[8]王兴伊.西域方药文献研究述要[J].中医文献杂志,2003(2):47-50.

[9]明·刘文泰等撰,曹晖校注.《本草品汇精要》校注研究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21.

[10]唐·陈藏器撰,尚志钧辑释.《本草拾遗》辑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7.

[11]唐·苏敬等撰,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辑复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9-180.

[12]宋·唐慎微原著,宋·艾晟刊订,尚志钧点校.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51-454.

[13]清·黄宫绣著,王淑民校注.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90.

猜你喜欢
乳香本草乳头
乳香“至粘难研”传统炮制对策比较研究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捆都而(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