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3-08-15 00:51吕广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院校

吕广石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围绕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包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体制机制、建筑风格等内容的体系,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可以定性为一种隐性课程,相比教学计划中的显性课程,其影响更具持久性、弥散性,具有无形、稳定的特点。它能陶冶情操,规范行为,提升素养,激发认同感和使命感,形成凝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精髓与灵魂。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成长的瓶颈期,面临如何从规模化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而校园文化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很多不足。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足够重视和理性规划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很多院校虽然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涉及经费时经常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在和硬件建设的博弈中,文化建设这种“软建设”常常败下阵来。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重视的往往是教学、科研、基地等“硬件”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任务”,由于办学经费紧缺,学校只好舍“软”保“硬”,使校园文化建设经费难以得到保障[1]。

其次,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学校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模仿普通高校的文化模式;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轨道上;有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无规划又无分管领导,完全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学校只满足于口号,而没有周密的部署和恰当的方法;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忽视了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1.2 重物质、轻精神,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校园文化在吸收主流文化时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强烈冲击。校园文化条件的有限性和校园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强烈反差,而高职生尚未形成科学稳定的价值观,文化选择具有盲目性,使拜金主义文化、非理性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文化和实用主义文化大行其道,强大的文化负面影响冲击着高职生[2]。校园里虽不乏文学艺术活动,但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不多,校内媒体刊物反映局部性,小群体的内容多而反映社会、外界的内容少,反映前卫时尚的内容多而反映传统文化的少,使校园文化处于自娱自乐的低层次状态。尤其是在高职生面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目标不一致时,许多人往往向个人倾斜,注重眼前的、近期的物质利益,对于较为长远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热情明显消退。在他们眼中,选择的是技术专业,承担的是个人前途,学好技术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低的文化素养形成两极反差,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呈现失衡与偏离主流文化的状态,突出表现为校园文化的功利性、实用性色彩日渐浓厚。

1.3 特色不突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当前,高职生的文化活动已经从校园文化转移到了网吧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对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参与热情。校园文化缺乏独特魅力,尚未从娱乐文化、活动文化等文化类型中跳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文化种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不依附于任何文化种类,深深植根于高职教育文化体系中,服从于高职教育的感情需求、心理需求、文化需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就是紧紧围绕“高”和“职”,“高”就是要求校园文化建设高水准、高素质、高层次,“职”就是要求突出职业化、职场化、职位化的特点[3]。找准自身定位,在向一切文化汲取营养的同时,凝练特色,提升品位。同时,要完成从学校本位向学生本位、从活动本位向能力本位、从文化娱乐本位向文化研究本位转变,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内涵体系,它涵盖了高职文化体系的所有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多处于封闭状态,很多新鲜文化不能被快速充分地吸收进来,导致校园文化发展空间不大。一些高职院校片面、错误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不让学生“闲着”的暂时举措,歌曲、舞蹈比赛,班会、座谈会,千篇一律,年年重复,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兴趣递减。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2 对策

2.1 重视文化的整体性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不在于多,贵在形式新、内容精、主旨深。要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项系统文化建设工程,注意对每个活动主旨的明晰及内涵的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搞几项活动,更主要的是要不断对其主旨、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与社会文化建设、青年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理性把握。同时要扩充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努力使校园文化凝练特色,突出主旨,丰富内涵。

2.2 锻塑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校园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包含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与培养目标相联系,是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奉行的价值准则,是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品质”最集中的体现,具有凝聚力和鞭策力。锻塑校园精神,凸现时代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培育校园精神的初始阶段,需要教育、提倡、感染,只有通过塑造代表校园精神的个人或典型事件,才能使全体高职生体会到校园精神之所在,让高职生真正体验、感受丰富文化思想的独特魅力,入脑润心,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2.3 凝练职业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要把“体现职教特色”放在首位。在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设计和构建上,应当更多地体现职业特色,引入行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的职业氛围里感受行业的气息。学校不一定有宏伟的教学楼,但必须有宽敞、适合的实验实训基地;不一定有名人字画,但企业文化、职业特色的标识应随处可见;不一定有固定的教室,但必须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图书馆不一定有多少名人传记言情小说,但必须有最前沿的专业书籍和企业文化类报刊。

2.4 增强文化吸引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职业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

将学校的教育培养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更多师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特色活动,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分享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作用。

2.5 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从4 种关系的建设入手,打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即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关系,教师与教师团结互助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关系,学生与学生竞争、合作关系。教职工要以真诚坦白、互助互利的原则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等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创建,可使学生精神面貌、各项素质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加快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相当紧迫和必要的。因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职业意识,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应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所以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持之以恒。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留下学校鲜明的文化烙印。相信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能创建出高层次、高品位的育人环境,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孔国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J].教书育人,2009(36):18-21.

[2]张敏慧,王为群.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不足[J].才智,2011(22):49.

[3]王庆杰.“输血”“补钙”“把脉”“铸魂”——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内涵“缺失”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1(4):114-11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