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对策

2013-08-15 00:51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教育

李 莉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高职生,应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做诚信之表率。然而,高职生的诚信现状却不容乐观。

1 高职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 缺乏诚信,背信弃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洁净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1.2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或涉猎课外知识。但很多学生把这些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待交作业时,抄袭他人,蒙混过关。

1.3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还对监考教师的职责进行严格考核,但学生作弊行为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1.4 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1.5 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却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如某职业院校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0%的受助大学生表示未曾考虑过还款问题。

2 高职生诚信缺失原因

目前,高职生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针对高职生出现的诚信危机,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其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1]。

2.1 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流传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里摈弃诚信。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说明历史积淀中的“糟粕”还在影响着高职生。

2.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高职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高职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种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高职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3 家庭教育对高职生诚信品德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2]。

2.4 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主要原因:(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影响着诚信教育成效。(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当做知识“传输”,忽视了情感教育。(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高职生不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对高职生的诚信产生了负面影响[3]。同时,由于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3 对策

3.1 学校提高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应从3 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二是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

3.2 在管理体制中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还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育人时,教师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二是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3 在网络中开辟诚信教育的新阵地

针对网络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应以创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网络中,把网络开辟成诚信教育工作的新阵地[4]。要把网络作为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开展诚信教育工作。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诚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诚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巩献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幸福.新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浅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88.

[3]蒋璟萍.诚信缺失原因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80.

[4]石维富.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和诚信教育思路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4):59.■

猜你喜欢
高职生诚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