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2013-08-15 00:48侯月明
关键词:大学班级教学模式

鲍 捷,许 达,侯月明

(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沈阳 110142)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鲍 捷,许 达,侯月明

(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沈阳 110142)

介绍了后续课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反思。该改革将传统授课模式改为“一名教师—一个模块—教多个班级”和“一个班级—多个模块—多名教师教”的授课模式,并引入了网络平台作为评价手段之一对学生进行考核。问卷调查的结果证明了这种改革实践的有效性。

大学英语;后续课;教学模式;网络

一、引言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以四六级考试为宗旨和目标,英语教学的目的性极强,多数院校在完成了四六级考试任务后就相当于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其结果是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以后,在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依然要接受四级的集中辅导。目前的这种实际教学状况与学生的自身要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都是相悖的。因此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势在必行。所谓后续课,就是指在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一般要求后为学生设计的较高要求的课程,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而如何解决后续课程建设在师资、教材、授课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当务之急。本论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在后续课程建设上的改革实践,根据各种调查问卷的结果对这种改革实践进行了反思。

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之后,都必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1]。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在完成了四六级考试任务就相当于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这与对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提高阶段的拓展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也是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开设英语后续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言技能,由此解决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问题。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甚至还没有起步。即使是开设了后续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多数后续课都被设成选修课,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不足,后续课的开课数量有限,或者所开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在选课方面缺乏引导,学校开课的目的与学生选课的目的差距较大,学生选课不均衡,一些所谓“有用”的课程倍受欢迎,其他则无人问津,缺乏对学生自愿选课的正确引导。另一个问题是后续课往往人数较多,而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较少,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或准确考评比较困难[2]。

四、本研究中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实践

本课题研究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的建设,包括大学英语后续课的课程设置、实施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教学管理体系等。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2008级和2009级两个年级学生在提高阶段教学模式的实践,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平衡教与学的供求关系,课程设置考虑层次化、多样化及细分化,以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何解决后续课授课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如何对大班型中的学生进行公平有效的考核;如何能既实现学生的利益,又能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规范后续课教学管理。

本课题实践的效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首先对2006和2007级曾经参加过后续课的学生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内容:开设英语后续课的必要性;对英语后续课的满意度;对已经展开过的后续课的评价;对授课模式、考核方法等的建议和意见;后续课的开设对奖学金获得是否存在影响等。

其次对2008级学生在开设后续课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标;开设英语后续课的必要性;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对班型、教材、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的要求和建议。

同时对教师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对后续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评估;对后续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建议;对后续课教学模式的建议;对后续课考核方式的建议;对后续课教学管理的建议;对后续课教学困难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制定了对2008级学生在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的开课计划。课程结束后我们再次对任课教师和2008级参加后续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后续课的满意程度、意见以及建议。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做出总结,找出问题。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于次年在2009级学生中再次实践,完善教学模式。

本研究将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其基本思想是打破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传统的按专业班级教学的设置,转而以课程为主线,为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课程。授课模式由传统的模式改为“一名教师—一个模块—教多个班级”和“一个班级—多个模块—多名教师教”的模式。

在本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后续课。我们将大学英语Ⅳ设为全体2008级学生的“必选课”,仍然是4学分。未达到四级要求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统一选择“大学英语Ⅳ”课程,由原来的英语教师继续上课,为他们进行四级辅导。期末大学英语Ⅳ考试通过则获得4学分。而达到四级要求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后续课程。每门后续课程32学时,2学分。每个学生必须选2门后续课,考核通过也获得4学分。这样一个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上不同的英语课,而同一个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可以为不同班级的学生上同样的课。

每位任课教师每周上12个学时的后续课,其中10个学时是重复课,即每位老师每周只需准备一次课的内容,对六个不同的班级授以相同内容的课,以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后续课。这样可以解决教师备课量过大而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人数众多,选课机会相对减少的情况。一名教师可以教多个班级,而一个自然班的学生可以分在不同模块里上课,由不同的老师教授不同的内容,达到根据学生水平、按学生要求上课的目标。

对学生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的分布如下:网络自主学习占15%,课堂活动占10%,书面作业占5%。过程性评估的考核内容多样化,并充分利用了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网站,包括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和网络作业等。将网络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学生的上网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的完成情况。在线系统甚至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做出各种分析,是在班型比较大的情况下考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有力助手。

五、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实践的反思

本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了许多问题。

1.平衡了教与学的供求关系

本项目中实施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教与学的供求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开设不同的后续课。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实用技能类等,包括《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英汉翻译》、《英美电影赏析》、《英美诗歌赏析》、《英语词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还针对学生的要求设置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辅导。课程设置多层次,多样化,细分化,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2.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后续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名教师—一个模块—教多个班级”和“一个班级—多个模块—多名教师教”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教师,体验不同的授课风格,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一学期—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的模式使得每名教师每周都要备多次新课,任务量繁重,而且不能满足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需求。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从大量的备新课的任务中解脱出来,网络教学的引入,也缓解了教师教大班型而带来的批作业任务量大的困难情况。而且教师选择的课程是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内容,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了公平有效的考核

本项目的实施模式改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比较公平有效的考评。以前由于后续课班型巨大,教师对学生不熟悉,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勤情况无法了解,批改作业也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对学生的考评难以做到公平有效。本项目借助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在线教学系统,既可以监督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也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得到准确的了解,同时减轻了教师批作业的任务量,能够对学生做到公平有效合理的考评。对学生的考评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在对四级后续课任课教师的调查中,90%的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减轻教师的备课任务,80%的教师认为网络平台的引进可以解决班型过大而导致的考评是否有效公平的问题,100%的教师认为在线系统能够实时批阅网络作业,甚至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做出各种分析,这是在班型比较大的情况下考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有力助手,能够减轻批作业的工作量。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虽然后续课任课教师能承担的学生数已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后续课的学生人数众多,因此班型还是过大,一些只适合小班型的口语课等无法开设,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活动的组织。

2.有些学生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在线系统不熟悉,加之客观条件有限制,在完成网络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操作和技术问题。

3.四级后续课所选教材为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后续课的教程或者教师将多种教材糅合在一起使用,有些内容并不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教材还需要通过遴选或者自主编写而进一步规范。

4.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有些单一化,缺少专业知识,很多授课内容都是边学边讲,需要进一步接受培训、进修或自学。

六、结论

要建设完善的大学英语后续课体系,我们还需要在多方面努力。

首先,学校、教师、学生思想观念都要更新。要把大学英语教育的重心定位在英语应用技能的提高和获取专业信息能力的提高两方面。教师应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做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学生的眼光应看的更远些,把英语学习与自己将来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联系起来。

其次,应当进一步规范教材。教学内容还要尽量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针对本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选用适当的后续课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出版合适的教材。

第三,应当注重师资培训。现在多数承担后续课的教师并不是专职的,因此对于许多课程任课教师也是边学边讲。教师需要进行进修、培训或自学。

第四,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应想办法整合教学资源,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并在政策上予以必要的支持。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

[2]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56.

Practice of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up College English

BAO Jie,et al.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110142,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up college English course and makes reflections on i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modes of“one teacher—one module—multi-classes”and“one class—multi-module—multi-teachers”.The network platform has been introduced for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s is prov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college English;follow-up college English;teaching mode;network

G64

A

1009-8976(2013)01-0117-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36

2012-07-09

第五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鲍捷(1978—),女(汉),辽宁沈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大学班级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班级“四小怪”
《大学》
班级英雄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