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修辞学研究历史概况及最新动态

2013-08-15 00:48吉哲民
关键词:伯克亚里士多德受众

刘 静,吉哲民

(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太原 030051)

西方修辞学研究历史概况及最新动态

刘 静,吉哲民

(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太原 030051)

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入手,首先对西方修辞学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代修辞研究历史做简要回顾,并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对当今修辞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探讨,结合当今热点修辞话题进行逐一讨论和例证,以此来阐述西方修辞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的具体内容是西方修辞学发展现状,以及其在政治演讲中的体现。

西方修辞学;修辞发展;政治演讲;女性修辞

一、西方修辞学的研究历史

西方最早的修辞研究产生于2 500多年前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修辞术是为演说术服务的。亚里士多德是此时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修辞的研究可以说是对柏拉图修辞批评的回应,并且他由此确定了修辞的三大使用场所:法庭演说(Forensic Oratory),政治演说(Deliberative Oratory),仪典演说(Epideictic Oratory)[1]。任何演说情景都包含演说者、演说内容和演说受众,其中,演说受众是演说的目的所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家研究的主体是演说和论辩,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也就此展开[2]。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中将修辞定义为“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换种表达方式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把修辞看成是劝说性演说或辩论的研究,而不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演说技巧,他所强调的是用说服方式和修辞能力进行讨论和培养。而这种“说服方式”,就是指既言之成理、又要合乎逻辑的方式。

西方修辞学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对修辞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关注于为国家和人民获利益造福祉的功能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西塞罗(Cicero)和昆提利安(Quintilian)。这种功能是依托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中世纪时的欧洲并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来统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都较为停滞,因此这一时期普遍被欧美称为“黑暗时期”。在古罗马的王政时代,罗马的教育关键是培养勤劳的农民和衷心的士兵,而到了共和时期,教育中心已经转移到培养出色的演说家上,最高等级的修辞学校就是用来专门培养演说家的。在西塞罗看来,政治教育与演说教育是相同的,他主张通过普及演说家教育使罗马贵族承担起保护国家的责任,为国家更好的服务。如果说西塞罗对修辞的追求是智慧与雄辩的结合,那昆提利安的修辞则是善言与道义,他认为,修辞者在运用修辞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不应该是说辞,而是善言。

西方修辞学发展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时,已经达到了文人认可的鼎盛时期,甚至对修辞学习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修辞的掌握是受教育的一个标志。代表人物苏格兰神学家和修辞家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提倡科学修辞,把修辞学和心理学联系起来研究演说受众的情感、心理及反映。其著作《修辞原理》既保存了其心理精神层面的实质,也为20世纪“新修辞”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3]。

在当代西方修辞学时期,出现了对美国修辞学界影响深远的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他的修辞理论精髓在于戏剧五元模式和同一理论。戏剧五元理论是伯克了解人类行为、动机的方法,伯克认为语言就是人类在人生大舞台上的表演媒介,之所以选用戏剧理论来研究人类的行为动机是因为戏剧理论可能利于揭示演讲者的说话动机。同一理论是政治演讲修辞实例使用中运用频率最高的理论,其包含“同一说”和“劝说”,“同一说”的要义旨在强调演讲者与受众的共同情感,即与受众站在同一立场上。在美国的修辞学界,修辞的主要作用是应用在演讲上,通过演讲来达到劝说的目的,而劝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劝说者的说话方式和言语运用,这就是修辞的本质。

二、修辞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案例分析

(一)经典修辞学研究:对亚里士多德的再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本质属性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现可以利用的说服手段的能力。这种修辞力量是可以让修辞者经过学习和训练得以运用的一种个人能力[4]。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讨论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它所覆盖的事物具有不确定性,而修辞所关注的是人们无法通过规律、定律等推导出来的一些使用某种手段可以正常得出结果的问题,而且他对修辞的接受方有一定的见解,认为修辞的接受方不是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专业人士,而是能力受到局限的普通受众。

亚里士多德本身有两种修辞手段:非人工修辞和人工修辞。非人工修辞手段指那些已经存在,修辞者可以信手拈来的证据,包括证人、法定合同等。但大多数的修辞者对人工修辞手段更为感兴趣:人工修辞即指事先不存在,由修辞者在后来的方式方法中发明出来的。人工修辞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诉诸修辞人格(ethos),诉诸修辞情感(pathos),诉诸修辞道理(logos,言语中蕴含的说服性)。在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修辞者更强调“修辞人格是说服的支配性因素”[5]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将理性修辞分为修辞三段论,这一理论也是在目前修辞学界广为应用。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它用于演讲艺术中,其目的是劝说听众:演说者只需要在演讲中给出观众大前提,观众就可以在推测小前提的基础上推断出结论。具体应用分析在政治修辞中举例例证。

(二)伯克理论研究分析:对肯尼斯·伯克本人及其认同理论的研究分析

肯尼斯·伯克出生于1897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在经历过短暂的高等教育后辍学,从而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伯克的著作涉足广泛,包括诗歌、小说、学术作品等。在他的著作中构筑起来的是广博精深的修辞理论体系,拓宽了修辞学者的研究思路[6]。

在伯克的认同理论中,伯克一再强调用“认同”取代“劝说”,在希望演说发生奇迹化转化时需要的是求同,而不是改变,他的一个著名论断就是演说修辞的成败与否在于受众是否“认同”演讲者,他认为修辞的中心概念是“认同”取代“劝说”。他指出:

只有当我们能够与另外一个人,在言辞、姿势、声调、语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方面做到和他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认同于这个人的言谈方式时,我们才能被他说动。通过奉承进行说服虽说只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服的一个特例,但是我们却可以完全放心地将它当做一个范式。

伯克认同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本次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为丈夫助阵而进行的演讲就有多处应用到了伯克的认同理论:

……

While I believed deeply in my husband's vision for this country…and I was certain he would make an extraordinary President…like any mother,I was worried about what it would mean for our girls if he got that chance.

How would we keep them grounded under the glare of the national spotlight?

How would they feel being uprooted from their school,their friends,and the only home they'd ever known?

……

米歇尔在这三个段落中提到她与巴拉克跟其他所有父母亲一样都为自己儿女的生长环境担忧,米歇尔强调自己跟其他母亲一样,希望孩子可以脚踏实地,希望孩子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后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让听众有了同为母亲的共鸣。正是通过诉诸于这一共同的角色,米歇尔赢得了受话者的认同。

(三)政治领域的修辞研究分析

语言与政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以致有的语言学家断言“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政治”,语言与政治的这种紧密联系明显地反映在政治语篇上[7]。近些年最具代表性的总统修辞应用应属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是什么因素促使奥巴马能够跨越种族、肤色、宗教等因素荣登总统宝座?文艺评论家梁文道曾表示: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奥巴马在最开始并没有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传道士高度,而是用亲和力和认同感感化听众,得益于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把自己和大家都认同于“新美国人”,从而达到总统修辞应用的高峰[8]。

萨拉佩林(Sarah Palin)是阿拉斯加州历史上第一位女州长,也是最年轻的州长,是总统竞选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2008年,萨拉佩林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被提名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这也是共和党首位女副总统候选人,因此萨拉佩林接受副总统提名演讲在修辞界也被广为研讨。对于古典修辞理论家来说,修辞目的可以通过情感、道理和威信来实现,在演说者引导听众进入铺垫好的情感和通过各种因素劝说听众之前,应该预先设定情境以便建立与受众之间的认同和信任,此时的威信应该与演讲者的真实角色和修辞情境相互关联[9]。以下是部分萨拉佩林利用亚里士多德三大诉求的修辞手段一步步化解竞选中的不利因素的例子:

Our son Track is 19.

And one week from tomorrow-September 11th-he'll deploy to Iraq with the Army infantry in the service of his country.

My nephew Kasey also enlisted,and serves on a carrier in the Persian Gulf.

……

Before I became governor of the great state of Alaska,I was mayor of my hometown.

……

萨拉佩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实营造一个有利于说服目标受众的形象,不可置否,当提出或透露自身经历时,会带给受众一定的信任感,而当听众在演说过程中对演讲者产生信任时,威信就会起到作用。

There is only one man in this election who has ever really fought for you…in places where winning means survival and defeat means death…and that man is John McCain.In our day,politicians have readily shared much lesser tales of adversity than the nightmare world in which this man,and others equally brave,served and suffered for their country.

It's a long way from the fear and pain and squalor of a six-by-four cell in Hanoi to the Oval Office.But if Senator McCain is elected president,that is the journey he will have made.

It's the journey of an upright and honorable manthe kind of fellow whose name you will find on war memorials in small towns across this country,only he was among those who came home.

三段论(Syllogism)在政治演说中应用广泛,这种修辞手法提高了萨拉佩林的逻辑水平和为麦凯恩雄辩的清晰度。三段论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major premise)、小前提(minor premise)和结论(conclusion)[10]。以上例句中的三段就是以这种顺序展开的。大前提中萨拉表示在整场选举中只有麦凯恩才是真正为民众而战、为国家奉献的人。小前提中表示为民谋利为国奉献将是一条漫长又艰难的道路,如果麦凯恩当选,他将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结论是只有正直和高尚的人才不会辜负此使命,这个人只能是麦凯恩。因此,不同的前提会引出不同的结论,合情合理的逻辑思维能使萨拉佩林的论辩更具有说服力。

(四)女性修辞研究回顾

一旦提到女性主义,人们往往会与之等同于女权主义,因为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民族、阶级、年龄、伤残等影响人们自由的障碍与女性主义都有关联。女权主义是由于女性长期在男权文化的压制下而备受关注。在20世纪20年代,女性主义修辞研究学者巴克已经进行了女性修辞的传播研究,但并没有与女性修辞的核心概念紧密联系,因此,真正的女性修辞研究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阶段是女性修辞主义的启蒙阶段,主要研究演讲人与受众之间的劝说能力与本质。华裔美国文学蓬勃发展,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是其中一位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描写了华裔美国女性的困惑,所以很多人对其进行女性主义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运用美国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11]。20世纪80年代是女性修辞主义急速发展的时代,把女性修辞主义推向了修辞理论高度,修辞学家强调了女性修辞在修辞学历史上的作用,把女性修辞的研究成果体现在西方修辞理论中;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修辞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女性的话语修辞风格研究、女性教学风格研究等层出不穷。到了当代女性修辞研究中,女性修辞主义研究作品层出不穷,主要研究内容继续探究未知的女性修辞领域、在女性修辞主义理论上继续建构新的修辞学理论,以使女性修辞理论更加完善[12]。

对女性修辞主义的研究不仅扩充了西方修辞学理论框架,而且挖掘了更多优秀的女性修辞学者的作品,提高了女性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为西方修辞学的文化遗产新添了一道更美丽的色彩。

三、结束语

在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西方修辞学理论不断吸取各个领域的新思想,也不断通过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修辞学讨论,能有效地帮助西方修辞学习者了解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与最新动态,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望,促进研究双方的沟通与了解。

[1] 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5):85-96.

[2] 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9-71.

[3] 柴改英,张翠梅.从修辞学定义管窥西方新修辞学的特点和发展动态[J].修辞学习,2007(6):21-24.

[4]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1-54.

[5] Poulakos,J.,& Takis,P..Classical Rhetotical Theory[M].Boston,MA: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9:125.

[6] 李鑫华.博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1):54-58.

[7] 周强.基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的语篇解读模式: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11 -112.

[8] 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J].河南社会科学,2001(5):9-12.

[9] Herrick,J..A The History and the Theory of Rhetoric:an Introduction[M].Needham Heights,MA: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2001:27.

[10] 汪建峰.掀起修辞的盖头来:读刘亚猛教授《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一书有感[J].外国语言文学,2005(3):212-216.

[11] 刘玉环.女性的三重困境:《女勇士》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解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0-101.

[12] 齐振东.从修辞的定义看西方修辞的本质和历史演变[J].外国语言文学,2009(2):79-86.

Historical outline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hetoric study

LIU Jing,et al.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rhetoric,this paper starts the brief review by the history of western rhetoric from ancient Greek times to the contemporary era.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oretical of each period are summarized.Due to illustration of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Western rhetoric,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tudy of rhetoric and the Rhetoric hot topics.In this study,the specific content i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estern rhetoric,and its reflects in political speech.

western rhetoric;rhetorical development;political speech;female rhetoric

H315

A

1009-8976(2013)01-0106-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33

2012-08-11

刘静(1990—),女(汉),山西临汾,硕士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伯克亚里士多德受众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高 特雷·伯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