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主要思想及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3-08-15 00:48张赛玉
关键词:时代精神梁启超精神

张赛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主要思想及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张赛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1)

梁启超面对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情势,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气吞山河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蕴含诸多的先进思想,善于从教育运行规律着眼,进行教育立意的深化,尤其在当代对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少年中国说》;主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梁启超先生生活在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学者。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以梁启超与康有为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向满清政府发表公车上书,提出改良措施,但结果失败。1898年,他追随康有为,发动“百日维新”,采取较极端的措施逼朝廷维新,又败果。随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登上政治舞台,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他近一生坎坷波折,将民主进步之光带给民众,成为近代中国伟大启蒙者。

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戊戌变法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梁启超却从未淡出中国社会改革者的视野,每次我们回望梁启超,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新的启迪与冲击。特别是1900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一篇在当时社会上轰动一时的名作《少年中国说》。此文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少年中国说》蕴含诸多的先进思想,善于从教育的运行规律着眼、进行教育立意的深化,特别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主要思想

(一)改革现实,建立进步富强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以上的经典名句揭露梁启超寄希望少年具有创新、日新、破格、盛气、豪壮、进取、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国家的落后、帝国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败,梁启超向满清政府提出改良措施,结果虽败,但他所反映的强烈改革意识至今影响深远。

(二)坚定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理想信念

梁启超云:“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从文中透露出梁启超满怀深情地对中国未来寄予希望,他把无限希望殷切地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坚信中国少年必为有志之士,坚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深刻反映作者热切渴望祖国繁荣昌盛、民族自信振兴的爱国理想。

(三)知荣辱的思想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3]这是梁启超对昏庸、无能、腐败的满清政府的深刻刻画与痛斥,流露出对此状态中国的惋惜与悲痛,更透露出梁启超对以慈禧为首统治下的朝廷感到耻辱。“即使果真亡了,果真被瓜分了,而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八十岁了,但只求这一两年之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地过了一世了!如果不得已,就割让两三个省的土地双手献上以示恭贺敬礼,以换取我几个衙门;卖几百万人民作为仆人奴隶,以赎取我一条老命,有什么不可?有什么难办?”梁启超有力抨击那些赤裸裸的危害祖国、背离人民、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骄奢淫逸的行为,实为耻实为辱,可耻可恨哉!《孟子·离娄上》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尽心上》又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满清政府之所以频频受到外国列强屈辱性的对待,究其缘由之一便是己不自重、己自辱之,真所谓无耻矣。

(四)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之第一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4]梁启超在本段中痛斥封建昏君庸臣对中国的糟蹋,倡导以玛志尼为例,号召中国向玛志尼学习。梁启超是20世纪初继“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之后,在中国传播西方思想影响最大者之一,目的是强国新民,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先进政治制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主要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

透过《少年中国说》及梁启超先生本人,我们解读到其浓烈而激昂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同样得责无旁贷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价值的冲突、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浪潮、严峻的国内外教育形势,在当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力量源泉,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拥有优势和特色,必须着眼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掘、吸收、弘扬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时代精神,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时代精神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精髓,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和实现时代精神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是不断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善于吸收和运用体现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发扬民族精神、贯注时代精神的基本思路。

(二)要始终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毛泽东在少年时就立志做梁启超先生心中的“参天大树”,救国救民,经过艰苦不懈努力,终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这些杰出的少年,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崛起,树立坚定的理想,取得不朽的功绩。“没有历史基础的理想是空虚的,没有理想的历史是盲目的。”[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丧失人生的方向;一个民族、国家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前进动力和奋斗目标,远离成功与喜悦。所以我们也应该像梁启超、毛泽东、周恩来等杰出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理想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与基本出发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当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应始终引导教育对象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全国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情感上、行动上齐心协力,克服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和强大精神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不移地贯彻理想信念教育,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是衡量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试金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针,对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要契机。当前,加强和改进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纳入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挖掘,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为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说:“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7]梁启超证明、历史证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都要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它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与战斗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受到新形势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因为教育的封闭性,最终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性,我们要认清外来教育引进来,提高判断能力和吸收整合能力,积极借鉴、吸收、内化国外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改进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各种教育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共进,共同繁荣;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应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A].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五[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9:238.

[2] 韩震.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8.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0.

[4] 中共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04:986.

Liang Qichao's book:“The Youth of China”,the main idea and inspira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Sai-yu
(Marx's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1,China)

Liang Qichao in the face of the corrupt and incompetent feudal rule,the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situation,to awaken the people and to save the country,wrote:“The Youth of China”.This article contains many advanced ideas,and deepens the education conception,especially in the contemporary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e Youth of China”;the main idea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lightenment

G641

A

1009-8976(2013)01-0012-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04

2013-01-09

张赛玉(1981—),女(汉),福建福州,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梁启超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梁启超的开场白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