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升高知群体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3-08-15 00:48张未知
关键词:学术群体群众

张未知

(长春工程学院纪委,长春 130021)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升高知群体工作科学化水平

张未知

(长春工程学院纪委,长春 130021)

论述高知群体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以高知群体为主体的高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并指出要把事业发展目标与群众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高校群众工作的思想凝聚力、模范带动力、改革创新力和组织领导力,充分调动高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升高知群体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党建;高知群体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阐述中,突出强调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大问题。高校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科技创新和文明引领的重要阵地,作为高知识群体成员集中的场所,高校的高知群体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领域。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高校高知群体工作的思想凝聚力、模范带动力、改革创新力和组织领导力,对于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高知群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高校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举“特色”旗帜,提升科学发展观在高知群体中的思想凝聚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时代引领

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继往开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面向未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做出新的概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做出深刻阐述,围绕理论主题、思想基础、发展道路、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开辟了新的理论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高知群体具有学历层次高、思想观念新、科学意识强的认知优势和思维特点,要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特点,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武装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夯实思想基础。增强师生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激励和鼓舞干部师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目标归属感。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把国家民族的兴衰与个人幸福追求紧密联系起来,把教育事业发展与岗位建功立业统一起来,形成内在统一的共同愿景,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二是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围绕发展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学治校的能力,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融汇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开阔视野,总揽全局,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转型,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中,多层次协调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项功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服务。三是更加坚定地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走内涵发展道路,对高等教育和高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做出科学定位和准确判断。适应高等教育当代发展要求,参与国际化、区域化教育环境竞争,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规划蓝图落到实处。

(二)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全面把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论述,凸显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推进教育资源优化、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让社会和群众更多地分享到高等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一是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核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进行深入思考,运用科学发展观加深对内涵的理解。二是把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培养和锻炼高层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打造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建成小康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以改革创新为己任,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战略机遇

十八大报告是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强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活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用高等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目标激励、鼓舞教职员工,发挥高知群体思想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改革创新意识强的特点,带领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发展目标增强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进程中来。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化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理解,自觉推进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国家和省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围绕增强办学实力、彰显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开阔育人视野,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增强活力。二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配套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协调推进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技工作、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内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找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症结及瓶颈,提出符合实际的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改造旧的管理模式和培养模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办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三是提高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运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新探索、新经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撑,发挥更大作用。在国家和全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支持和调整中把握利好,抓住机遇,挖掘办学潜力,激发办学活力,拓宽发展空间,提高办学水平,推动高校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以执政能力建设为基础,发挥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高知群体的独特优势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执政的看家本领。做好党在高校的群众工作,必须保证师生员工的办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高知群体的积极性。努力适应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科学化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工作活力。充分考虑高知识群体的职业背景、知识结构、学术科研特点和工作需要,把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贴近实际,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一是更好地体现学校的科学发展,通过共享教育事业和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师生员工更有幸福感。二是更好地体现学校的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使群众放心、安心、舒心、贴心,让师生员工更有尊严感。三是更好地体现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师生员工更有信任感。四是更好地体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参与民主管理,积极献计献策,发挥聪明才智,推进改革发展,让干部群众更有责任感。高校党组织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取信于民,有效架起党密切联系高知群体的桥梁。

二、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在高知群体中的模范带动力

(一)抓住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开展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

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党员高级知识分子的党性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队伍优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高校党校主阵地建设,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牢牢把握党在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三是加强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下大力气精心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深刻理解和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想内涵,以科学理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指导、保障和推进高校党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高校党的建设能够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高校领导班子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表率。一是加强学习,增强动力。确定阶段性学习主题和重点内容,理论学习应完善制度,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进一步转变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发扬民主讨论、研究探索、求真务实的风尚,把加强学习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实施能力。二是搞好服务,巩固根基。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树立勤勉敬业、干事创业的理念,以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主要任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员工,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着浓厚感情为师生员工服务。三是改革创新,开拓局面。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发展的办法,研究和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比较与论证,科学决策和实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在基层,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关键,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教育和引导,重点抓好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培养和吸收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创新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既要发扬传统,坚持调查研究、群众路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又要运用在新的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符合时代特点要求的一系列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开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员队伍的思想纯洁性。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依托,宣传表彰高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引领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透明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创新工作载体,健全考评体系,使基层党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活跃基层组织工作增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整体活力。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好具有高校特点的惩防体系建设

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反腐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自觉遵守《党章》和《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廉政纪律,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政廉洁的政治本色。二是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腐败。三是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提高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分解,加强责任追究。四是改进工作模式,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制度+科技”的思路和手段,系统化推进,标准化建设,常态化管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全面加强具有高校特点的惩防体系建设。

三、坚持党管人才,激发高知群体积极推进事业发展的改革创新力

(一)优化环境,充分发挥高知群体改革创新和建功立业的积极主动性

形势发展和改革任务对人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把促进高知群体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适应新要求,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高知群体工作的新途径、新措施。把握学术研究活动思维独立性和自由度较高的个性特点和方式特质,发扬学术民主,浓厚学术氛围,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探索求真、民主讨论、宽容和谐、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健全和完善激励导向机制,鼓励高知群体成员全心投入研究,多出教学科研成果。关心高知群体成员发展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积极整合人、财、物等方面资源,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大力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和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把高知群体成员的积极性调动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创造活力。

(二)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

打牢人才培养基础,坚持重点选拔、培养高层次教师队伍,培养造就具有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的高精尖人才,提升教学、科研和创新团队建设整体水平。实施人才培养重点工程,加大专项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开辟绿色通道,统筹推进高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实用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努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能够不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机制,开创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三)完善政策,鼓励高校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优势,多渠道鼓励和支持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制度政策,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校科研力量更加积极地与生产企业对接,承接企业委托的研究开发项目、重大工程咨询项目,逐步形成一批能够形成规模生产、产生明显效益、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要科研成果。更加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在协同创新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在吉林振兴发展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巩固和扩大高校在“五位一体”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力、影响力、贡献力。

四、保障主体地位,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高知群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力

(一)提高做好高知群体思想工作的能力

注重高知群体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一是强化对党员高级知识分子的党性要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加自觉地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和荣誉,引领和带动高知群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二是在高知群体中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把学术道德教育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学术团队的学术道德建设,大力培养和弘扬学术精神,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提倡学术创新和学术竞争,鼓励多出学术成果。三是加强学术领域的规范管理,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学术规范,规范学术行为,尊重他人的学术权力。加强学术管理,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整肃学术不端行为,防止学术权力滥用和以学术的名义谋取私利,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制度规定。

(二)提高解决教职工群众迫切关心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来之不易,越是推进事业发展,越是任务艰巨,越是需要教职工群众更加自觉地广泛参与,越要更加尊重、关怀和爱护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想群众之所想,高度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教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克服困难,多办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好事、实事。

(三)提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能力

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加强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就重大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一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加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机制建设,一些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经过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反复讨论,形成共识,经教代会通过后组织实施。二是适应建设现代化大学要求,加强学校章程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设,更加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的管理职能,校长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学校工作。修订和完善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公开,拓宽公开范围和途径,丰富公开内容和形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学校管理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各类群众和学术组织带动党外群众的示范和协同作用。三是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监督机制和程序,做到上级组织监督、组织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严格按权力范围和规定程序办事,落实教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提高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勇于担当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领导和工作职责,提高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以实际行动真正赢得教职工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改进文风会风,杜绝空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发挥好学校各基层单位、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群众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党风建设促进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美丽校园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局面,共同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的优良育人环境。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2:11.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4-25(1).

[3] 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3 -7.

[4] 崔少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求是,2012(24):23-27.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中国教育报,2010-3-1(1).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upgrad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senior intellectuals

ZHANG Wei-zhi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senior intellectual group work is part of the party's mass work and important field.It is important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do a good job in senior intellectual group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par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masses work closely together,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work of the masses ideological cohesion,model with power,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and mobilize the this group’s enthusiasm,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enior intellectual groups from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work.

college party construction;senior intellectuals group work;scientific level

D61

A

1009-8976(2013)01-0001-05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01

2013-01-2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八大专项(项目编号:2013B026)

张未知(1957—),男(汉),吉林长春,哲学博士,研究员,纪委书记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术群体群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多让群众咧嘴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