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的挑战与机遇

2013-08-15 00:48
关键词:优先学报学术期刊

王 颖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012)

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的挑战与机遇

王 颖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012)

分析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工作中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优先出版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促进我国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工作的未来发展。

高校学报;优先出版;现状;机遇;挑战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演进与发展,传统的出版工作也逐渐引入新的元素,数字化出版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数字化出版的带动下,一种全新的思想——优先出版随之问世,并在我国的学术出版领域得以广泛实施。文章试图就我国普通高校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优先出版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促进我国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工作未来的良好发展。

一、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工作存在的问题

优先出版是指学术期刊以互联网为出版平台,利用数字出版的方式将已经采纳但尚未印刷的稿件提前出版。优先出版有效解决了我国学术出版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过长问题,实现了作者科研成果的首创性、时效性、前沿性,保障了作者职称、奖励的评定优势,使读者能够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应用状况;对于出版单位而言,优先出版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对国内外优秀稿件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我国的优先出版工作最初是于2010年9月由中国知网(CNKI)正式启动,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纪元[1]。

对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现状进行分析,目前中国知网共收录期刊9 848种,其中1 498种期刊加入优先出版计划,占期刊比例的15%;2010年9月至今优先出版92 998篇学术论文,平均每种期刊优先出版62篇学术论文。仅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2011年8月24日—2012年2月24日期间共优先出版论文86篇,自发表之日起截止至2013年2月17日,这86篇论文共累计下载9 107次,篇均下载106次;其中优先出版的下载次数为1 959次,篇均下载23次,我们可以认为相对于印刷出版物而言,每篇论文起码被多下载了23次,实现了更大范围的阅读和引用。

仅就数据指标而言,我国的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工作能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取得如此成就,似乎前景大好。但如果抛开这些让人欣喜的数据,对出版平台上的学术期刊进行观察,便难以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空具其表,形同虚设

仅从数据来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优先出版在期刊市场中已经取得1/7的份额,按照这个速度匀速增长,2030年之前我国即可实现百分百的优先出版进度,以此树立学术大国的品牌。但对已经加入优先出版计划的学术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期刊中有部分期刊根本没有开展优先出版工作,依然是传统的纸质出版—上传电子版—服务器终端显示的固有模式。所谓的“优先出版”,不过是与中国知网签订出版协议后,在期刊导航中挂上“优先出版”的标识而已。还有部分期刊是“曾经开展过”优先出版工作,也就是在刚刚加入出版计划时,跟风凑趣地利用数字优先出版平台上传过几篇论文,“实现”了优先出版,但姑且不论这些论文是否确实具有优先发表的价值,这些期刊的优先出版也仅限于这些论文而已,过了这阵热闹,就再也没有优先出版过任何论文了。笔者在优先出版期刊导航中随意点击发现,已经一年没有优先出版的期刊并不在少数。可以说,在目前的优先出版工作进程中,空具其表、形同虚设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表面繁荣、实质虚空的现象对鼓励、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出版工作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二)名不符实,质量存疑

优先出版之所以“优先”,它实际上强调了发表论文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要具有优先发表的价值(既然具有价值,当然是已经符合刊物用稿的基本需求)。我国是一个学术大国,据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2011年我国作者在国内1998种科技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3万篇[2];而根据中国知网检索数据显示,2011年优先发表论文3万篇,由此可见优先出版的论文比例仅为5.6%,也就是100篇论文中只有不到6篇可以被优先出版,这个比例要求能够得以优先发表的论文必须在学术质量上属于上乘之作,应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提前发表它会对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课题探讨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发表滞后则会给科研和社会工作带来损失。同时,由于优先发表的论文最终也要形成印刷本,在笔者看来,那些论点平淡、中规中矩、仅仅为了单位考核和个人成果累积所用的论文,无论早发晚发对科研都不会有太大影响,那么则没有必要优先发表而令其抢占其他可优先发表论文的预印版面。但是由于一些作者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需要,在学术期刊的实际操作中,人情稿、利益稿总是难以避免,因此在已优先出版的论文中,还存在着一些名不符实、质量存疑的论文,影响着整个优先出版工作计划的质量。

二、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上文谈及,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工作在开展中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需要反思的一面,这些问题的产生概因我国在科研内外环境中所遇到的多方面的挑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目前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

(一)稿源缺陷,举步维艰

对目前加入优先出版工作的学术期刊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开展的比较好的,大部分是一些重点院校的学报、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如《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至今优先出版论文231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出版论文182篇,《有机化学》出版论文174篇,不仅数量远远超过刊均发表平均数,而且质量上乘,下载率较高。但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的学报则相对暗淡,一些刊物的发表数不过几十篇、十余篇甚至只手可数,下载率更是寥寥无几。笔者在优先出版导航中逐刊检索,刊物之间的悬殊差距不得不引人反思。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与各个刊物之间的稿源情况密切相关。稿源充足,选择余地多,自然可以更从容选择好稿优稿进行发表;而稿源枯竭,维持基本的出刊工作都困难,则无力兼顾优先出版事宜。重点院校学报、核心期刊、行业内期刊,或者因为依托院校品牌较大,或者因为刊物名声在外,或者因为行业内阅读率高,受到广大作者的认可,作者在投稿时自然优先考虑这些期刊。但重点刊毕竟还在少数,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报还只是普通省部级刊物,其中尤以综合性刊物数量众多。综合性刊物固然有其学科分布广泛的优点,但也难以避免全而浅、广而散的弊端,难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因子,尤其其依托的院校名气不大,刊物更加难以被大众知晓和认可,名师大家、科研人员不屑于、不情愿把自己的心血成果发在普通刊物上,投来的往往都是仓促的凑数之作,难以被采稿,因此产生稿源困顿的问题也不足为奇。

(二)政策缺陷,瞻前顾后

目前,科研单位对于优先出版的成果认定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以高校为例,在教师进行年终成果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对于学术论文的成果认定大多还是以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标准,从中分出普通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SCI、EI、SSCI等级别进行评分,而对于电子材料的考核和认定则模糊不清。这与优先出版论文的特有型态有关,优先出版属于数字出版,它的表现是网络服务器上不同数字符号的排列组合,看得见却摸不着,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果认定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眼前所显示的网页是否是伪造的。而且由于现在优先出版工作还在摸索和完善中,在电子版和印刷版之间还在不断地磨合和调整,也给人一种优先出版的论文在学术质量上还是不如印刷版论文的感觉,对论文的鉴定也就心存疑惑,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愿轻易采信优先出版的论文。

(三)编辑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除了社会的认可度和科研评定政策所引起的优先出版障碍外,编辑部内部的环境也影响着优先出版工作开展的进度。优先出版首先要求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的电脑技能和网络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优先出版的系统平台编辑、处理、发布论文,并对平台中的页面模块、超链接等内容进行设计。由于编辑人员自身的能力限制,不能很好地应对优先出版的各项技术要求,工作计划自然无法开展。

此外,优先出版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前文提及,优先出版的论文在学术上应是具备较高质量的,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字、语法上的编辑处理能力,更要兼具多学科、多栏目的知识背景,对来稿能够准确把握、迅速甄别,筛选、组织、编辑符合期刊用稿需求的、具备优先发表价值的论文,将劣质稿拒之门外。因此,要求编辑具备高度的学术敏感性、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了解学术最新动态,为优质稿件开拓优先出版的道路[3]。但由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出版模式的制约,部分学报编辑还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出版流程,对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略有懈怠,对优先出版工作的开展一时间难以适应,以致毫无思路,止步不前。

正是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高校学报在开展优先出版工作的道路上仍存在着诸多障碍,需要我们的编辑人员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优先出版工作的进程。

三、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工作中面临的机遇

眼下我国的数字出版已进展得如火如荼,但优先出版却方兴未艾。作为新鲜事物,要经历一个“了解—熟悉—接受—参与”的过程,必然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也是优先出版工作开展以来一直试图达到的一个目标。虽然我们分析优先出版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能否定的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给优先出版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并促进其向一个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观念转变:期刊网络化—网络期刊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知识的流通。早期的学术期刊网络化是将印刷版期刊扫描后发布到网络上,那时的网络版“期刊”要比印刷版期刊滞后[4]。电脑排版技术进步后,网络数据库商(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开始采用拷贝电子版文件并上传到网络服务器的方式,争取电子版和印刷版同时面世。但这些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论文从投稿到发稿中间存在的较长时滞问题,相对于国际而言,我国的学术出版事业相对落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版者开始转变出版思路,从期刊的网络化推理到网络期刊,实际上也就是数字出版在学术论文出版方面的演进。希望通过学术论文在网络上的提前发表,来保障和捍卫作者对自身研究成果的首发性和专利权,并且在实践中验证了这种出版模式的合理性。优先出版摆脱了传统印刷版的掣肘,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范围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递。这种显而易见的优势最终会成为高校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工作的最根本宗旨,并带动全国学术期刊共同展开这项计划。

(二)优势凸显:普通高校学报—特色学术期刊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建设并不是一个新的议题,和学术质量建设等层面的学报建设一样,特色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期刊的品牌效应,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使学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优先出版工作而言,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社会效应越大,能够吸纳的优秀稿件也就越多,组稿的余地就越大,优先出版的开展也就越有利。近年来我国的学报特色建设成果颇丰,例如《邯郸学院学报》依据地域特征精心打造的弘扬地方文化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5],《西安石油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根据本院校特色专业开设的石油经济与石油企业管理、石油教育、石油企业文化等栏目。特色化建设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也同时给学报带来了新的思路,高校学报不妨将优先出版的工作重心放到特色所在,例如东北的学术期刊可以多优先发表一些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论文,少数民族院校的学报可以多优先发表民族特色文化的论文,以此反过来加深学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提升期刊影响力,优势互导,在树立期刊品牌的同时加快优先出版的脚步。

(三)政策诱导:翘首观望—鼓励认可

科研单位中对于优先出版成果认定的政策虽然还处于模糊阶段,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优先出版论文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将优先出版论文纳入到科研成果考核中已势在必行。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对科研成果的考核标准进行积极修正,给予优先出版成果认可与鼓励,不仅提高了作者进行科研的热情,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优先出版工作中存在的稿源困顿问题。

另外,我国现在针对学报编辑的业务能力培训教育也越来越多,编辑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剪刀浆糊的文字工匠演变为更具有主动、创新、服务意识的学术科研人员。尤其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数字出版在出版行业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关于数字出版、著作版权、网络操作等相关方面的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些课程不仅仅作为编辑人员每年应该关注的进修课程,同时也真正提高了编辑的各项业务能力,为学术期刊开展优先出版工作提供了内部力量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学报的优先出版工作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牢牢抓住各种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扬长避短,以此明确优先出版工作的未来前进方向,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中国知网”优先出版论文下载及引用分析:以《航空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2(S1):48-51.

[2] 本刊编辑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报告[J].上海国土资源,2012(4):92.

[3] 陈海燕,卢有泉.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面临的新浪潮[J].编辑之友,2011(3):58-59.

[4] 刘茂林,饶邦华.数字出版: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J].科技与出版,2008(3):52 -54.

[5] 杨金廷,康香阁.阐扬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栏目:《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创办10载研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8(4):5-8.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priority publishing in the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WANG Y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12,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priority publis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journals,explores the issues,summari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priority publish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universities journals priority publishing work.

universities journals;priority publishing;status;opportunities;challenges

G237.6

A

1009-8976(2013)01-0136-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42

2012-12-24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2年科技期刊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GBJXB1225)

王颖(1976—),女(汉),吉林长春,编辑主要研究新闻学、编辑学。

猜你喜欢
优先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