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2013-08-15 00:46林杰钦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林杰钦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主体的教师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除辅导员外,专业课教师若能够理解和把握德育目标,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古今中外一切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和道德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使其授课内容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就会增强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不断增强其育人本领,避免只有辅导员和党务干部才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思维,以促进学校“大思政”教育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当前,在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由于经济待遇相对较差,管理缺乏有效机制,使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更加困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一、当前思政教育面临困境

为了能更多了解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我们以厦门部分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发放问卷100份,收回试卷100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希望尽可能解决个人职称晋升、住房条件和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对关系学校发展及自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十分关心,而在回答其个人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问题上,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却大部分不相适合。主要表现在:

1.部分教师觉得生活压力偏大。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自身的科研压力、职称晋升等压力不断升级,加上住房问题、孩子教育问题,使他们无法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教学工作上,生活压力偏大。如调查所示,在工作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困扰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5%;工作负担太重占22%。另外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满意度较低,满意和比较满意度只占45%。由于生活压力,有的教师不得不走穴讲学。因为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坐班制,给部分专业课老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一技之长的老师通过课外的有偿家教,获取额外的报酬,有的不安心教学,有的上班也是应付,其负面影响较大。有的教师则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热衷于兼职和第二职业,有的承包工程,有的搞技术研发,他们把心事都放在挣钱上,教师职业反而成了第二职业。

2.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下,部分专业课教师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偏离,且有的专业课教师对政党问题的敏感度较低,政治意识淡薄,特别是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 “软任务”,表面上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安排上十分重视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但由于大部分还是以报纸书刊的形式公布,在网络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报纸书刊已经唤不起吸引力。如调查所示,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认为当前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效果不好的占56%。他们认为这种集中组织学习浪费时间,台上学习开大会,台下学习“开小会”,思想政治学习根本无法入心入脑。而且一些专业课教师的入党意识不强,认为入党手续繁琐,入党信念不坚定。

3.部分教师教研模式与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

问卷中能把专业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只占10%,多数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很难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所教的专业课中,在如今量化管理的分配模式下,多数高职学院采用课时计费。课时量与待遇相挂钩,专业课教师往往会因为课时的不同而薪酬不一。把教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资收入相联系,对完成定额课时的教师付之以较高的工资;对尚未完成定额课时的教师,则按较低的比率支付工资。平时他们撰写论文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只占15%,他们在撰写论文中也只为评职称而撰写论文,撰写论文更加侧重于专业需要,这就导致专业课教师重教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他们缺乏育人的责任感,认为育人是党委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并非本职工作,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

4.有的教师在专业课中讲授“大思政”时压力较大。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层次各不相同,生源范围广泛,使得教师没有机会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材质”,因此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当前,专业课教师既面临着引导学生激起对专业课的兴趣,又面临着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由于非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思政内容”时由于受专业局限;既要担当让学生思想信仰不被迷失的重任,又要承受上课讲错时自身难保的窘迫,因此他们大多选择避而不谈。因为,他们担心在网络传媒时代少数学生会把老师的口误拍成视频挂到网上。在多重压力下,众多的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和动力,对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照本宣科,不求创新,但求无过。

二、产生思政教育困境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一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对教师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等媒介作品,特别是拜金主义、权钱交易、学术腐败等现象对教师影响很大,导致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个人修养,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和思想品质。

2.思政教育渗透及惩处不到位。

多年来,多数高职院校抓思政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学生,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多数靠自学或大会宣灌等涉及或渗透不深。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对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方面有要求有规划,但强调的内容都是比较空洞的,特别是对于教师中不务正业从事第二职业、以教谋私等道德缺失行为,没有动真格的处理和采取警戒措施。当前我国法律对惩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等行为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缺少有效的手段。

3.思政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机制。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变动,教师的思维、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旧的思政教育体制不能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导致部分教师经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以致出现了上述种种困境,这都要求我们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运行机制。

三、构建思政教育运行机制的途径

1.要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要取得实效,受教育者是根本,教育是关键。只有抓住了关键,才能触及根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1]与专业知识的教育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品质的教育,若专业课教师不将善因恶果、似是而非等作为提高道德素质的原则,上课时就会照本宣科、应付于事,所教授的知识就会没有信念、没有灵魂,更谈不上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与学生共享。所以,专业课教师只有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利地与受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升。而这种良性的互动能否成功,则依赖于专业课教师自身所接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要改革德育考评体系,建立完整的思政教育运行体制。

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把“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细化为具体的教师师德行为要求,将师德规范要求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2]这即要求把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放在第一位,改革德育考评细则,还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明确党务与教学相应的职责范围,形成党政兼容、责权统一、虚实结合、优势互补的良性工作机制来保证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运行。具体机制如下:

(1)要建立目标导向运行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实施德育目标管理,建立德育导向机制,推动学校思政教育有效开展。当前高职院校应在“大思政”教育观指导下,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3]建立思政教育基地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建立思政教育目标管理和思政工作考核制度;制定思政政策导向机制和常规制度,不断完善班主任与学生导师制度;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是硬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思政教育运行目标导向机制的实施,包括工作总目标的设定,工作总目标的层次展开与执行、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等。只有确定了切合实际、清晰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确立了正确的方向,才便于各项任务的完成。

(2)要建立激励与约束运行机制。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指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分析他们需求与动机的基础上,设计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来调动工作的积极作用和约束其不正确行为,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必须尽快建立操作性强、指标量化明确的评估体系,要进行定期检查;另外要做好课堂内外教书育人的评估,引入学生的评价参数,建立起教师师德状况的反馈与调节机制,使思政教育考评工作成为硬性条件。二要建立灵活的竞赛机制。各高职院校党委工作部门应定时根据国家时事政治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将政治时事和政治思想传授到专业课教师手上,使专业课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如:开展知识竞答、辩论赛或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启动“优秀课堂”、“精品课程”评选,大力弘扬师德规范。三要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教师只有自己从思想深处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正确认识“三观”,并在工作中将教育落实。这样,自我激励更能找准激励的基点,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教师自身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

(3)要建立自律与自教运行机制。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表率作用,要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增强“思政渗透”的意识,提高教学中“结合思政”的本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业务之中,尽量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业务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4]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内化为外在的良好行为来塑造学生的灵魂。专业课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知、信、行”相统一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是“知”,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价值观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体系,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其次是“信”,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它不但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了解,还要会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实质,坚信之并自教善用;最后是“行”,“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着落点,它更是以“知”、“信”为前提基础。专业课教师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自律和自教机制,才能教育学生做到“知、信、行”的真正统一。

(4)建立统筹兼顾运行机制。

作为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部门应总揽全局,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资源,努力克服那种“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委的事,与行政部门无关”的错误思想,要让全体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一要让全体专业课教师做到一岗两责,关心、支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要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多数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校的发展前景、学科专业建设、工资福利待遇等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只有抓住这个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对号入座。三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的“物质环境”,做到环境能育人,教师受益得实惠。四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挖掘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的感人事例,让先进典型真正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整片”的作用。此外,还要努力践行民主管理,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和奖励考核办法等,都要让教师代表参与制订。大量的事实证明,学校只有统筹兼顾各方资源,健全各项运行体制,才能有力促进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前发展。

[1] 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36.

[2]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EB/OL].福州大学人事处 http://rsc.fzu.edu.cn/list.php? id=525,2012-04-05.

[3] 刘时新,刘晓云.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构建[N].光明日报,2012-08-27(06).

[4] 隋灵灵,刘国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职业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54-56.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