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验项目评价机制 推动实验教学改革

2013-08-15 00:44蔡建秋金清理李士本罗海军黄晓虹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机制体系

蔡建秋,金清理,李士本,张 栋,罗海军,黄晓虹

(温州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实验项目组成,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实验项目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载体[1],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思维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任何一门实验课程而言,实验项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3]。实验项目也是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在一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开发和选择实验项目及选择哪些实验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实验项目本身也应是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有效着力点[4-6]。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或实验仪器的更新,在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往往需要对实验项目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挖掘更多符合当前教学要求和更高质量的实验教学项目[7-8]。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对实验项目的改革往往是被动的或者难以持续的,使得实验的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支持和直接的动力,这就需要对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进行更多的立项研究和科学的管理,使实验项目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4]。鉴于实验项目本身及其改革的重要性,有必要提出一种机制,为实验项目不断的开发和更新提供动力。更乐观的是这种动力是内在的、可持续的,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或者靠行政意志推动的。建立关于实验项目的评价机制是实现以上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能弥补现有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不足。

1 实验项目评价机制

所谓实验项目评价机制,是指通过建立关于实验项目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实验教师和管理部门,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实验项目进行修改,同时也为该实验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验项目的改革、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和指导。这里关于实验项目的评价体系和现有教学中大部分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类似,但主要侧重于实验项目本身,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评价。

2 建立实验项目评价机制的过程

实验项目评价机制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但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却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整个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构建实验项目评价体系

实验项目评价体系是整个实验项目评价机制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实验项目评价体系能够使评价机制的运转更有效率。对照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5],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大致应该包含评价模式和评价内容。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同样不能是仅仅体现教师或者管理者单方面的意志,而忽略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意愿。因此在设定评价模式和评价内容时,应先在上过实验课的学生中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基于调查结果,再结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实验室管理的条件,确定应该如何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价和评价哪些方面,而不能冒然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价。依据可能不科学的评价结果对实验项目做出不合理的改革,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2.2 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的结合

将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2个体系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去分析和处理同一名教师在不同实验项目教学中的评价结果的差异,能否将实验项目的评价结果体现到教师的评价结果中,使得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为科学、更为全面,这些问题需要在建立实验项目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2.3 建立实验项目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

得到评价结果不是评价的终点,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实验项目评价的重要性在于让评价结果能够反馈到实验教学中,并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实验项目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通过固定的渠道将实验项目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和教师。通过哪些渠道、如何反馈和反馈多少等则是建立反馈机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4 建立实验项目的循环改革机制

在这一步中,改革是重点,循环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鉴于社会需求、相关学科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改革绝不会是一步到位的,而需要经历多次“改革→评价→再改革”的过程,因此,关键在于能够让改革的步伐持续循环下去。这里的持续改革不是让人生厌的胡乱变化,而是在实验项目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下施行的有根据、有目的、有继承性的变革。

要实行这样的持续改革,就必须要建立实验项目的循环改革机制,即在反馈机制作用下,依据反馈结果并结合教师和管理者等多方意见,确定改革的施行者、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再对实验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更新和完善,将新的实验项目投入教学,然后通过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再一次获得评价反馈的结果,根据新的反馈结果对实验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依照上述过程即可实现对实验项目持续的循环改革。

3 建立实验项目评价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学科的开创和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实验项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显得非常迫切[6]。建立实验项目评价机制不仅可以对实验项目进行多方面的系统评价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推动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和发展。

4.氧传感器λ值为0.99,理想状态下空燃比λ值为1,故障车的λ值为0.99,也算正常,但是混合汽短期修正值和长期修正值远超正常范围(正常应不超过±10%),说明故障车的λ值(0.99)是经过修正后才处于正常范围的。

3.1 为实验项目提供全方位的评价

实验项目评价体系是评价机制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实验项目的配置是否科学、实验项目的内容是否合理、实验项目的进行过程是否有效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对实验项目进行专门、系统的评价才能获得。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学实验项目,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的效度、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兴趣度和实验项目教学目标的完成度等情况,也需要利用实验项目的评价体系来实现。

3.2 完善现有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和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仅仅包含了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9]。然而,实际情况是,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这是一门大部分本科院校都设立,并面向几乎全部理工类学生的必修基础实验课程,但是即便是这样一门课程,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条件等情况的差异,使得课程中实验项目的选择和课程的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对实验课程而言,实验项目本身及其选择对这门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0]。虽然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对课程的评价,这些评价或许包括了对这门实验课程及相应所选择的实验项目的整体评价,但却无法反应实验项目本身的教学情况。因此,构建实验项目评价体系,并将其与已有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或者还包括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3.3 推动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

评价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目的,只有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中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目的。实验项目改革过程中,更新一个实验项目本身并不困难,但是为什么要改、怎么改和改革的效果如何评价等却是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评价结果全面反映实验教学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为实验项目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持续、内在的动力,从而推动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

3.3.1 提供实验项目改革的动力

为什么要对实验项目进行改革,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改革动力的问题[11-12]。实验项目改革的动力可以是来自学生的、教师的、实验管理者或者是相关学科的发展需求。在目前的教学中,改革意向的提出和执行者往往是教师或者是实验教学的管理者,他们的依据主要来自从学生那里收集的零散意见和建议,或者是根据相关学科的发展、实验教学及实验设备使用情况等做出的判断。这些改革的依据并非不合理,而是并不科学和全面。因为教师收集的信息通常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统计意义,甚至会出现各种评价信息相互矛盾的情况,而管理者由于缺乏和学生的直接接触,其出发点往往很难照顾到学生的意见。只有构建实验项目评价体系才能获得对实验项目全方位的系统性评价,而基于评价结果的反馈所推动的实验项目改革也才会显得更有说服力。

3.3.2 给出实验项目改革的方向

获得动力仅仅是实验项目改革前进的第一步。改革的方向不能是管理者或者教师单方面的想法或者是个别学生的建议。只有建立实验项目评价机制,通过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评价的内容,并结合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获得多方面关于实验项目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实验项目的难度调整、专题开发和配置修正等,才能为改革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出路。

3.3.3 评价实验项目改革的效果

改革不等于改变,改革是要发展、要进步,即便是基于评价结果的反馈所推动的实验项目改革,也不能保证改革的过程就一定是有效的。因此如果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改变,就必须对这一改变后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改变的效果,获取对这一改变是否有效、合理的全面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甚至避免改革走上弯路,才能保证实验项目改革的不断持续和深入。

4 实验项目评价模式的初步探讨

评价模式是要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及如何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则告诉我们要评价实验项目的哪些方面[13-14]。基于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和对学生进行的若干调查,以下将对实验项目的评价模式和评价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在评价模式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有2种形式:单个实验评价模式和多个实验的综合比较模式。评价内容则需要根据相应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结合课程的目标和实验的目的、评价的目的和模式等进行确定。

4.1 多个实验的综合比较模式

多个实验的综合比较模式则可以比较不同实验之间在难度、学生兴趣度和技能培养等指标方面的差异,它所给出的是一个相对的定性结果。然而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而且培养目标也不同,因此,综合性评价不能完全反映单个实验项目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教学过程中该实验项目能否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先分类再进行综合比较的方式,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单个实验项目的评价模式与之相配合。

4.2 单个实验的专项评价模式

单个实验的专项评价模式针对单个实验项目本身,可以给出某个实验项目在实验技能的涵盖度、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度和项目用于教学的有效度等方面具体的情况。单个实验项目评价模式的最佳评价时间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到上交实验报告期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对于该实验项目的内容与认识处于最清晰的状态,反馈的信息也更具准确性。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若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要进行评价,学生对于实验项目的评价次数会较多。解决方法,首先是尽量采用网络评价的方式,其次可以考虑只对特定的实验项目采取这样的评价模式,同时,对不同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评价后的结果进行后期处理分析,也可以作为考查实验项目的一个重要方法。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实验项目评价机制,并简要分析了构建这一机制的主要步骤,再从理论上论证了构建实验项目评价机制对于实验教学及其管理的重要意义。构建这样一个机制需要多个教学主体和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也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它最终的实现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实际的意义也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来检验。

(References)

[1]林伟君.实验项目的挖掘与立项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4):169-171.

[2]吴倩,徐宁.化工原理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方法与思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86-87,123.

[3]方兴林,余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78-180,18.

[4]孟祥霞.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性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4):97-99,103.

[5]陈善飞.实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128-130.

[6]刘承斌,余世策,蒋建群,等.结构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内容的改革尝试[J].实验室科学,2010(2):12-13.

[7]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8]王玉新,郑亚茹,赵永业,等.创新推进近代物理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124-126.

[9]魏伟.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机制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57-161.

[10]李红,陈步云,徐理军,等.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提升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34-236,24.

[11]谭正林,曹流.烹饪与营养实验室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的改革研究与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9(12):142-144.

[12]程朝霞.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9(4):184-185.

[13]郭淑花.只奖不罚:一种有效的学生评价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79-280.

[14]刘海燕.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2(5):96-101.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机制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