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文化传承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向度

2013-08-15 00:55张育广王亚煦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张育广,王亚煦,乐 云

(广东工业大学团委,广东 广州,510006)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1]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从属于社会大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受社会大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时时显示其独特性,而且以其独立性影响着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时期,如何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以利于助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之发挥,是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在助推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面临新的困境与发展瓶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1.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不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及一切“人化”的事物。[2]当前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彻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并没有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使校园文化实现与世界各种文化系统的全方位交流。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校应该紧抓时代机遇,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民族文化的弘扬面临挑战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存在于各个民族、地域、乡村和城市中的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近年来,由于民族文化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民族文化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为:一些宝贵的民族文化成果没有引起大学师生的足够重视;一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没能在大学校园内传播开来;一些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传统,却过早地被部分青年学子毁弃。

3.文化传播的载体较为落后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并没有跟上校园文化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以其特有的渗透力日益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更是迅速地在大学校园内得到普及,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新的便捷工具与手段,丰富了大学生活,同时也使得高校内信息来源急剧多元化、丰富化、多样化,高校校园文化从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集体文化、人际文化、热点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都不难看出,许多学生的思想、心理、知识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时代精神的创新发展滞后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内涵方面并没有及时调整以适应时代精神的发展,更无法体现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民族性。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落实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品德的形成、知识的学习以及理想的追求上,要始终贯彻科学、民主精神,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5.传承创新的机制缺乏保障

校园文化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大学文化是否能够创新,如何创新,取决于其内部谁来控制,如何控制。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建设也需要管理。许多高校管理者缺乏增强文化管理的意识,在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创新上,没有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民主参与性差,校园文化欠缺有效机制与长效机制。这导致校园文化的主体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和少数几个部门,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二、助推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应有之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有产物。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非物质对象,而且包括物质对象。按这种定义,可以理解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对象和精神对象的总和。而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学校当中,人为创造的所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客观存在的总和。[3]校园文化是文化概念的一个子概念或一个分支。按照这种解释,学校内一切人为创造的、有形或无形的结果都是属于这所学校校园文化范畴的元素,校园内无物不向人们展示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所以,每所学校自然地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的含量、质量、品位和特色会各不相同。因此,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校园文化的创新,也正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助推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自觉选择

高校校园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多元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校园面临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留学生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渐趋形成与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激荡碰撞场所,她渗透在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校园活动中,赋予大学独特的气质和不同的精神追求。又是这种气质与追求,吸引着一批优秀的大师和学生到来,并为此而奋斗,推动了大学创新与进步。因此,助推文化传承创新正是高校校园文化在时代中的自觉选择。

3.文化常新特征决定了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功能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又为社会所必需,它必然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她的信息、教化、培育、认识等功能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校园文化则对校园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正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使学生对主流文化价值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对其个体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从政治导向看,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形成各种专业氛围,引导学生专业价值的形成。校园文化的这些特征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赋予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4.网络新媒体的涌现需要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据调查,目前超过80%的高校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型网络的账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4]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也成为高校青年学子网络沟通、交流、娱乐的平台,微博、手机QQ、飞信、手机报、手机社区、手机游戏等成为高校学生手机中的必备应用。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传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极大改变了传统模式,传播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传统传播工具。网络新媒体信息技术丰富了大学校园的沟通方式,丰富了校园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理念在这种背景之下,要跟上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发挥新媒体对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引导作用。

三、助推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校园文化路径选择

1.树立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理念

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求策划者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尤其是创造性素质,要勇于实践,才可能推陈出新。高校管理者要提出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的总思路,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建设、同步发展,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效果。在策划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创新传承理念渗透到建设的全过程,要把校园文化的主导者(教师)与主体(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健全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机制

为保障大学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建设好长效与长期的制度保障。第一要健全管理机制,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维护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的正常秩序;第二要采取激励机制,要调动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形成不同层面的、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要引入竞争机制,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建构,实质是对大学校园文化主体力量、文化资源、投入条件及其组织管理方式、工作与活动流程的不断优化与科学再造,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健康、有序运行,保障校园文化有效传承创新,确保高等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的实现。[5]

3.创设协同推进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条件

高校管理要协同各方面,为推进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创造条件。近年来,由于教育课程在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管理者片面地把课程看作是大学文化传承的唯一渠道,在学校文化传承中,一味地强调开设地方课程,研发校本课程,殊不知,学校教育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在课程设置上满足文化传承的所有要求。课程不是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唯一手段,高校要注重学校中其他的文化传承方式,把单一的课程传承方式和其他传承方式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学校中隐形课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创设协同推进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

4.创新基于网络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载体

第一,高校要树立教育引导的观念,扩大新媒体覆盖,要把文化传播的重心放在教育引导上,把网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第二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管理者要丰富知识结构,改变工作方式,变堵为疏,主动引导;第三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如微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征,精心策划各种交互式栏目,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第四要发动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公众网络的资源,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链接到校园网络上,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精神塑造的功效。

5.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富创造潜力的时期,好的思维意识、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的基本技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各种要素的推动,然而最终离不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核心作用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专业兴趣与专业素养提升方面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高校要积极推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体系,推动校园文化传承创新。

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的弱化,文化的缺失,仍然是当下教育最令人担忧的现象。多年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现代化教育的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制度、科学知识和教育观念,但仍缺少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可以让人安身立命的文化精神。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要敢于立潮头,要有新思路,同时,社会、家庭也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学校共同营造发展的良性氛围。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李俊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的始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35—37.

[3]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5.

[4]刘天韵,孟庆红.浅谈社交网络下的教育教学活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39—140.

[5]刘好光.文化传承与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10-26.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