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传代培养

2013-08-16 02:11高瑞金崔卫波谭海明张碧成陆倩倩张雨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

高瑞金 刘 学 崔卫波 谭海明 张碧成 陆倩倩 张雨梅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血管内皮细胞是铺陈于血管内壁的一层多功能细胞,在血管通透性屏障、免疫防御及炎性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大量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是许多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具有相当活跃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重的生物学特性,而大鼠是主要的实验动物,因此建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对于研究内皮细胞特性、对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植块法分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过条件培养以及CD31免疫组化和管形成鉴定,建立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Wistar大鼠,雄性,200g左右,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人重组VEGF165,美国Prospec公司;HGDMEM和胎牛血清(FBS),美国Gibco公司;兔抗大鼠CD31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羊抗兔FITC荧光抗体,瑞士Roche公司;Matrigel基质胶,美国BD公司;Trypsin、Pen/ Strep/ Amphotericin B、戊巴比妥钠、肝素钠,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羊抗兔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Mayor,s苏木素均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EDTA、氯化钠、氯化钾和磷酸二氢钾,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多聚甲醛、甲醇、硫酸铜、碳酸氢钠和Na2HPO4·12H2O,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Wistar大鼠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经75%乙醇浸泡消毒后固定在手术板上,在超净工作台中打开胸腹腔,分离胸主动脉。取出胸主动脉,用PBS冲洗3~4次后,放入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用眼科镊小心除去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脂肪,纵行剖开血管,用眼科剪分割成2mm×2mm大小的血管块,将血管块内皮面向下贴于铺有明胶的50ml培养瓶中,于37℃、5%CO2培养箱中静置2h后,加入适量含20%FBS、4ng/mlVEGF165和100μg/ml肝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2-4],液体仅遮盖主动脉即可。培养4d后,弃去主动脉植块,2~3d换液1次。

1.2.2 传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约12~14d,迁出生长的细胞覆盖培养瓶面积的2/3以上时即可传代[3]。弃去培养液,用PBS冲洗培养瓶后,加0.25%胰蛋白酶消化3~5min,见内皮细胞收缩变圆,立即加入等体积的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吸管轻轻吹打并混匀,移入10ml离心管中,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含10%FBS的DMEM培养液适量制成细胞悬液,分至2个50ml培养瓶中。根据内皮细胞贴壁时间快于成纤维细胞,因此传代4h后换液以除去未贴壁杂细胞,以后隔天换液1次。

1.3 细胞鉴定

1.3.1 细胞形态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是否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折光性强、“铺路石”样等特点[3, 5]。

1.3.2 CD31免疫细胞分析 取2代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分于放有盖玻片的六孔板中,进行细胞爬片培养。待细胞融合至80%左右取出盖玻片,PBS清洗3次,用4%多聚甲醛固定30min,PBS清洗后滴加0.5%Triton-X100 10min;PBS清洗后加3%H2O220min,PBS再次清洗后加5%BSA封闭30min。滴加兔抗鼠CD31一抗4℃过夜,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第2天经PBS清洗后分别滴加羊抗兔二抗及羊抗兔FITC荧光二抗,进行DAB显色和荧光细胞分析。

1.3.3 内皮细胞的管形成 96孔板中先加入50μl基质胶于37℃培养箱中30min,后每孔加入1×104个第2代细胞悬液100μl,使细胞在基质胶表面均匀散开,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h后观察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

1.4 内皮细胞生长曲线

原代细胞及传代培养的细胞,调节细胞密度至2×105个/ml。24孔板每孔中加入细胞悬液100μl,含20%FBS的DMEM培养基900μl,于37℃、5%CO2培养。第2天开始,每天4孔连续计数6d,分别绘制2~6代细胞的生长曲线。

2 结果

2.1 内皮细胞分离及形态

主动脉块培养4d时,可见动脉块附近有原代内皮细胞迁出生长,细胞呈梭状或多角。培养12~14d,迁出生长的细胞覆盖培养瓶面积的2/3以上,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的“铺路石”样特征,见图1。

图1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100)

2.2 CD31免疫细胞分析

CD31抗体免疫细胞化学(1)SABC显色,可见胞浆中淡黄棕色阳性细胞[6];(2)FITC荧光二抗分析,可见胞浆中绿色荧光强阳性细胞,见图2。

图2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CD31免疫化学(×200)

2.3 内皮细胞管形成

从大鼠胸主动脉分离的原代内皮细胞及传代培养细胞,在Matrigel基质胶中培养2h后,均可见形成部分管状结构;至培养6h可见形成完整的血管样小管。

2.4 内皮细胞传代培养生长曲线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六代传代培养,不同代次细胞形态上无变化,细胞生长曲线见图4。细胞于分瓶后4天至对数生长期,在相同培养时间不同代次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

图3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管形成(×50)

图4 内皮细胞生长曲线

3 讨论

内皮细胞的获取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刮取法、酶消化法和植块法[7]。大鼠主动脉管腔较细酶消化法操作难度较大,获取内皮细胞数量较少,而机械刮取法获得的内皮细胞掺杂较多的杂细胞,本研究采用植块法获取的内皮细胞数量多,通过培养基中添加VEGF细胞因子、肝素等物质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生长为优势细胞,从而保证了内皮细胞的纯度;而传代过程中采用的差速消化法,内皮细胞脱壁时间早于成纤维细胞,在内皮细胞脱壁时成纤维细胞仍处于贴壁状态,可以进一步除去杂细胞,获得纯度较高的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有第Ⅷ因子、CD31、vWF、CD34、VEGFR和Weibel-Palade小体等[8-10]。CD31作为成熟内皮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之一,近年来较多的被用于内皮细胞的的鉴定。本试验采用CD31免疫SABC组化及免疫荧光抗体分析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内皮细胞阳性率较高,管形成试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特性。

[1]黄丽英. 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CXCL16对其影响的研究[D].云南昆明: 昆明医学院, 2003.

[2]迟晓艳, 徐金青, 高文武. 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7(1): 55- 57.

[3]杨翠燕, 王金凤, 张艳萍等.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鉴定[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 35(2): 195-196.

[4]Mika K, Kenji I, Eiji W, Et al. A simple method of isolating mous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J]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04, 12(3):138-142.

[5]姜文.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0):3-4.

[6]Cynthia AF and Charles WP.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rat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J]. In Vitro Cell Dev Biol~Animal, 2002, 38:208-212.

[7]陈瑞华, 赵自刚, 牛春雨等.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J]. 实验研究, 2007, 11(1):16-18.

[8]Pisacane AM, Picciotto F, Risio M. CD31 and CD34 expression as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of endothelial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cutaneous melanoma[J].Cell Oncol, 2007, 29(1):59-66.

[9]高航, 关春艳. 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及鉴定: 内皮细胞分离方式及培养条件的改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11):1919-1922.

[10]吴金义, 张蕾,张秀英等.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4(14):511-513.

猜你喜欢
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酶活性的影响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桥粒芯糖蛋白1、3 在HaCaT 细胞、A431 细胞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