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家庭借贷、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配置效率分析

2013-08-20 11:56马改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储蓄率消费信贷金融体系

马改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郑州 450002)

一、引言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典型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特别是人均GDP,尚有一定的差距,调整和保持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考察河南省消费信贷的变动对省内金融体系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消费信贷的发展是提升或者降低了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取决于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家庭以消费信贷的形式进行借贷,所获得的资金一般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价格比较高的自用商品。因此消费信贷资金的直接流向是房地产和汽车等单价价值比较高的消费品行业,并间接流向与这些行业紧密相关的钢铁、水泥和能源等相对来说资本密集型行业。家庭消费信贷所导致的资金分流使得其他资金需求者所获得资金减少,根据本文实证模型的设定可以把其他资金需求者区分为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如果消费信贷支持的行业使用资金效率高于融资被挤占的其他行业使用资金效率,那么可以认为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提升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从而有利于整个经济长期发展;反之,消费信贷则降低了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事实上,在家庭消费信贷的发展中融资被挤占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在目前我国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国有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成为一个长期难以破解的难题。众多中小企业是目前我国经济中,也是河南省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效率的部门,也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门。一个最具效率的金融体系在于能够把资金配置给最有效率部门中的最具有能力的企业。根据此标准,家庭消费信贷的出现和发展拉低了,至少是并没有提升河南省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家庭消费信贷对金融体系功能的影响远不至于此,它还影响到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功能。家庭借贷规模的增加使其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程度降低,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家庭储蓄存款的下降。金融体系可动员的资金相对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更难,从而金融体系配置效率愈加低下。

根据本文估算,河南省居民的储蓄率从2006年的64.11%下降到了2010年的55.66%。储蓄率的下降则证实了,金融体系可以动员资金规模增速在下降,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河南省家庭消费信贷规模的逐年增加。表1和图1表明,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率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向下走的趋势。消费信贷占总贷款的比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1年的2.42%上升到2010年的10.23%,与城乡居民储蓄率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家庭消费信贷的发展对家庭储蓄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直接导致了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功能下降,间接导致了金融体系配置资金效率的下降,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消极影响。

表1河南省居民储蓄存款、消费信贷以及中小企业贷款一览表

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更愿意向家庭部门提供信贷,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则较低。银行作为企业其资产业务的最终诉求是获得信贷业务收益最大化。家庭消费贷款一般都是抵押性质或者担保性质的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对银行来说承担的风险较低,而贷款利率相对来说并不低,因此获得银行的青睐。而中小企业则与之完全不同,中小企业可抵押的资产相对有限,经营风险相对较高,贷款规模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小,大银行对其贷款的信息搜集成本、风险成本与监督成本较高,大银行更愿意把资金配置给国有企业。因此在目前的金融结构状态下,家庭消费信贷规模快速上升,国有企业贷款规模不断增加,而最具有效率的中小企业部门则面临融资难困境,河南省金融体系配置资金效率有待提升。表1和图2显示消费信贷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变动。从绝对额来看,河南省消费信贷规模从2001年118.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23.95亿元,并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而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从2000年的353.5亿元到2010年的533.34亿元,其中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甚至在2006年达到了284.98亿元的十年最低点。而正是从2006开始,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率为3.33%,开始低于消费贷款占总贷款比率,此后中小企业贷款率一直低于消费贷款率,到2009年两者相差3.8%。

二、家庭借贷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图1河南省消费信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变动

图2河南省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变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路径。其一是消费信贷通过影响金融体系资金动员功能,从而间接影响金融体系资金配置效率;其二是通过挤占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消费信贷的实质是家庭或者个人向银行借款用来满足自身的消费,并必须事先支付一定的自有资金给银行,而借钱必须偿付本息,这意味着资金供给规模绝对下降或者增长速度下降,金融体系动员资金功能下降。在强烈的资金需求约束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处于国有企业和家庭部门能力之下,因此金融体系动员资金减少的直接后果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金融体系资金配置效率降低。即使资金供给规模没有降低或者增加,在消费信贷大规模存在时,从机会成本的意义上仍然导致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形成挤占。从河南省情况可以看到,消费信贷的发展伴随着居民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比率的下降。下面部分来定量分析家庭借贷、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

1.消费信贷与储蓄率。

为了考察消费信贷增长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SRt代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存款总额,CRt代表消费信贷/贷款总额,εt是随机扰动项。本文使用上表中的数据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统计描述得出的结论,即消费信贷的增长将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统计显著。消费信贷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上升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率将下降1.44%。

2.消费信贷与中小企业贷款。

为进一步实证分析消费信贷的发展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其中QRt代表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贷款总额,CRt代表消费信贷/贷款总额,εt是随机扰动项。本文使用上表中的数据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经验估计的结果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相符合。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数。这说明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的上升将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贷款总额的下降,前者每上升1%,后者将下降0.87%。

三、家庭借贷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结论

从河南省家庭消费信贷规模、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率的变动,可以发现家庭借贷规模快速增加时,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比率反而呈下行趋势,消费信贷在实质上改变了金融结构的内部格局。从本文的实证分析也可以看到,消费信贷对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而消费信贷/贷款总额也显著地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贷款总额,因此消费信贷从间接的替代效应和直接的挤占效应两种路径影响了河南省金融体系配置资金效率。而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系最具有活力和效率的部门,被挤占的结果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金融体系配置资金效率低下,影响经济长期增长。关键问题在于在提升河南省金融体系资金配置效率,而效率的提升要求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同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中小企业有强烈的金融需求,而与之相对应的资金供给则明显不足。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具有明显优势。中小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其小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能降低监督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中小银行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即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从市场经济内在发展机制而言,促进河南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提升我省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客观要求,也是经济长期良性增长的必要条件。对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可以以提供政策优惠,包括降低准入门槛、降低税率等形式,也可以使用间接的市场手段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但是无论以何种形式支持,必须同时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的防范,否则中小金融机构沦为圈钱的工具,那么金融体系配置资金的效率将会变得更加糟糕,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积聚。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从金融体系配置资金效率的角度来看,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幅度低于中小企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主要矛盾。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妥善解决之后,家庭消费信贷的发展也是经济长期良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1] 蔡浩仪,徐忠.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5,(9).

[2] 曾康霖.金融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易宪容,黄瑜琴,李薇.消费信贷、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动态,2004,(4).

[4] 刘桂山.英国人:寅吃卯粮后果堪忧[J].中国经济导刊,2003,(21).

猜你喜欢
储蓄率消费信贷金融体系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探析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