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民歌的分类特征——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基础的归纳分析

2013-08-28 09:48张巨斌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曲谱号子黎族

张巨斌

(海南大学 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黎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应的文字,许多民族文化都出现在民歌中被一代代地传唱下来,因而,民歌是了解黎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2004年以来,为贯彻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海南省对黎族传统民歌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收集。2008年,黎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海南省组织出版了《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1](以下简称《三千首》),该书是目前涵盖范围最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本黎族民歌集。本文就其分类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热爱黎族传统民歌的学者同仁对其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

一、《三千首》的分类特征

(一)《三千首》的基本分类

《三千首》以民歌挖掘整理为主要目的,采用了两级分类。一级分类的标准是方言。海南黎族在形成的过程中,或许由于有着不同的来源,或许因人口迁徙流动,加上地域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黎族内部形成了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各方言之间的文化生活具有相对的差异性。《三千首》首先把黎族民歌从方言的角度分为哈方言民歌、杞方言民歌、润方言民歌、赛方言民歌和美孚方言民歌五大类。二级分类的标准是题材内容。黎族民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三千首》将黎族民歌在每个一级分类下,又分为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故事歌五大类。

在一、二级分类之下,《三千首》也提到或暗含三级分类,如二级分类的劳动歌下又分为砍山歌、种田歌、放牧歌、打猎歌、织绣歌等,再如二级分类的生活歌下又分为风土歌、习俗歌、祭俗歌、丧俗歌、家教歌、知识歌、娱乐歌、摇篮歌等。但由于三级分类的依据或标准并不统一,也并不是所有的二级分类下都有相同标准或名称的三级分类,所以编者只能把三级分类暗含在民歌次序的排列中,而没有出现在目录中,把同类的民歌尽可能放在一起。从民歌收集保护的现实性而言,按照方言和题材划分,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归类整理方式。

(二)各类别的数量分布

《三千首》共计收录黎族传统民歌近3000 首(笔者统计的是2972 首,若再加88 首歌调,共计3060)。其中,目录中列出的有1172 首(大量的短小谣谚只纳入同题材的一个标题中),占收录总数的39.6%;有曲谱的475 首,占目录总数的40.5%,占收录总数的15.9%;独立的旋律歌调有88 个,占目录总数的7.5%,占收录总数的2.8%。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1 《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一、二级分类数量统计表

二、地域方言歌的分布特点

(一)哈方言歌的数量特点

哈方言是五个方言中人口最多的,约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58%[2];主要分布在乐东、陵水、昌江、白沙、三亚、东方等市县。哈方言民歌是黎族民歌中较多的,统计中有699 首,占总数的23.5%,有曲谱的90首,占总数的3.0%;收录的歌调有21 首,占收录歌调总数的23.9%。除多数用哈方言演唱外,大多具有曲调悠扬的特点。

(二)杞方言歌的数量特点

杞方言人口仅次于哈方言,约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24%;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等市县。统计中的杞方言民歌是最多的,有793 首,占总数的26.7%,有曲谱的242 首,占总数的8.1%;收录的歌调也是最多的,有33 首,占收录歌调总数的37.5%。除用杞方言演唱外,大多具有高亢、雄劲的风格,少数具有柔和、甜润的特点。

(三)润方言歌的数量特点

润方言人口约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6%;主要分布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东部、鹦哥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统计中润方言民歌有586 首,占总数的19.7%,有曲谱的82 首,占总数的2.8%;收录的歌调有15 首,占歌调总数的17.0%。除用润方言演唱外,还有质朴、清纯,很少装饰的特点。

(四)赛方言歌的数量特点

赛方言的人口约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7%;主要分布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三亚市交界的地区。统计中的赛方言民歌有459 首,占总数的15.4%,有曲谱的39 首,占总数的1.3%;收录的歌调有12 首,占歌调总数的13.6%。除用赛方言演唱外,还有曲调跳跃、活泼的特点。

(五)美孚方言歌的数量特点

美孚方言的人口约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4%;主要分布在昌江中下游两岸。统计中的美孚方言歌有435 首,占总数的14.7%,有曲谱的23 首,占总数的0.8%;收录的歌调有7 首,占歌调总数的8.0%。除用美孚方言演唱外,还有曲调较平缓、以级进为主、大跳很少的特点。

三、题材分类歌的分布特点

(一)劳动歌的数量特点

《三千首》收录的劳动歌有593 首,占总数的20.0%,有曲谱的61 首,占总数的2.0%。劳动歌的曲调丰富多样,本地的常用曲调都有涉及;歌词的字、句数并不固定,因内容而异。内容有反映砍山、耕田、种植、放牧、捕鱼、打猎、织绣等劳动的,也有赞美劳动美好的和反映农事活动的等。

(二)爱情歌的数量特点

《三千首》收录的爱情歌有899 首,占总数的30.2%,有曲谱的191 首,占总数的6.4%。爱情歌的曲调多采用本地流行歌调;歌词的字、句数不固定,因内容而异。最常见的内容是表现男女相互爱慕恋情的,其次是倾诉爱情波折和离别痛苦的,再次是反抗封建势力对爱情的阻挠和破坏的。

(三)时政歌的数量特点

《三千首》收录的时政歌有568 首,占总数的19.1%,有曲谱的68 首,占总数的2.3%。时政歌大多短小简练;歌词内容涉及的时间主要在20 世纪,有反映解放前痛苦生活、抗战、跟党闹革命的,也有歌颂新生活和反映当代现实的。

(四)生活歌的数量特点

《三千首》收录的生活歌有885 首,占总数的29.8%,有曲谱的147 首,占总数的5.0%。生活歌主要有风土歌、习俗歌、祭俗歌、丧俗歌、家教歌、知识歌、娱乐歌、摇篮歌等几类。风土歌唱的是生活环境,多是赞美家乡的美丽富饶;习俗歌主要歌唱各种生活习俗;祭俗歌主要是祭祖、祭神时唱的歌;丧俗歌是在丧礼守灵时唱的歌;家教歌主要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品行善举、习气作风等内容,核心是教人、育人;知识歌与家教歌相似,但更注重各种知识;娱乐歌是具有逗趣游戏性的歌;摇篮歌主要是哄小孩入睡时唱的歌。

(五)故事歌的数量特点

《三千首》收录的故事歌只有27 首,占总数的0.9%,有曲谱的9 首,占总数的0.3%。故事歌一般结构较长,长者多达万句,短者也有数百句,往往是几天几夜断断续续才能把一个故事唱完。黎族故事歌除了由汉族传入的以外,也有黎人创作并流传的10 多部,按照内容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创世神话故事歌,这是根据创世神话编唱的歌,亦称为创世史诗,有《创世纪》、《祖先歌》、《阿丢与阿藤》等。尽管这类歌各地有不同的版本,但主要内容都是叙述开天辟地、人类起源、黎族祖先征服自然的创世经历,反映出黎族原始社会的生活面貌。第二类是历史传说故事歌,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时空限制,不受现实的束缚,具有幻想和浪漫的色彩,大多是叙述婚姻和爱情故事的,如《甘工鸟》、《龙子》、《猎哥与仙妹》、《蛇女婿》、《吞桃洞》等。第三类是现实生活故事歌,是唱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如《抗婚歌》、《巴定歌》、《不嫁歌》等。

四、体裁分类歌的分布特点

民歌的体裁与民族的生活环境、习俗和演唱场所、歌唱情绪等密切相关。对于民歌的体裁归类必须是在感受实际演唱或有曲谱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即便如此,有些民歌既可划归号子,也可划归山歌。《三千首》并没有按照体裁归类,但这并不表明黎族民歌没有体裁的差异,编者只是把各类体裁暗含在一、二级分类之下。笔者从音乐界常用的号子、山歌、小调的分类,结合田野调查的实际感受,仅对有曲谱的做了简要分析归纳。

(一)号子

号子是伴随集体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带有呼喊性的歌曲,不同的集体劳动产生了不同的号子。由于黎族曾长期处于“合亩制”的共耕组织形式,这使劳动号子的形成与传唱有着广泛的生活基础。黎族的劳动号子主要有砍山号子、扛木号子、锯木号子、打硪号子、车水号子、排放号子、舂米号子等。歌词多即兴而唱,歌唱除一领众和外,也有齐唱和独唱的。音乐大多是曲调简短有力,高亢粗犷,节拍明显,与劳动的动作节奏一致。在《三千首》有曲谱的476 首中,劳动号子只有12 首,约占曲谱总数的2.5%,主要出现在劳动歌中。

(二)山歌

山歌是黎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无论是砍山种植、行山放牧、上山打猎、抗争出世、赞颂骂贬、夜游恋爱、抒情叙事,均可即兴而发,即兴而歌。黎族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同时具有灵活性、群众性、娱乐性的特点;曲调大多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舒展,节奏自由、悠长;大多只适宜户外演唱等。在《三千首》有曲谱的476 首中,山歌约有32 首,约占曲谱总数的6.7%,主要出现在劳动歌和生活歌类中。

(三)小调

小调和山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受劳动的限制,各种场合都能唱;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流传;细腻的音乐性格,节奏相对规整,旋律的变化起伏不大等方面。在《三千首》有曲谱的476 首中,有432首小调,约占曲谱总数的90.8%,分布在各题材的类别中。

从上面的简要统计看,劳动号子的收录数量少,说明这一民歌品种虽产生的很早,但随着近代以来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号子的生存空间快速消失,民间传唱的也越来越少;其次是山歌。而小调类由于形式多样、不受限制、旋律性强、感情细腻等特点,相对流传广,不仅乡村流传,城镇和大城市也流传;不仅过去的人传唱,当代的人也唱,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个民歌品种。

五、旋律歌调的分类特点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许多民间的黎族人虽然也唱民歌,但对黎族民歌的种类并不十分清楚,一些有影响的民间歌手和本地的音乐工作者才使用分类的概念,可他们较少使用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划分。除方言划分与题材划分外,他们还使用“唱调”概念来区分一些民歌的不同。黎族人由于聚居的区域不同,生活条件、语言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歌曲调,俗称“唱调”或“歌调”。不同的歌调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实际演唱中,歌手还可以根据演唱的内容、场合、形式、对象、情绪、目的而选用歌调。据不完全统计,黎族流行的歌调及其变种有上百种,但从民歌收集整理的角度,很难把所有的民歌都划归到各类歌调下。

《三千首》在每个方言民歌的后面都列出了该方言的流行歌调,合计88 首,可到每一首民歌时,绝大多数没有标注其歌调,只是少数有标注。因而,很难对所有民歌做出其歌调归类统计。从分类的角度,《三千首》提到了常见的五种歌调称谓:分别是以衬词命名、以内容命名、以流行地域命名、以方言命名、以曲调长度命名。其中,以方言命名的和一级分类重叠;以曲调长度命名的主要有长调、短调两种,流行于陵水自治县,多见于讲述爱情、家庭生活或故事歌中,篇幅长的称为“长调”或“长桌调”、“长联调”,篇幅短的称“短调”。这两种命名的在音乐形态上并没有很典型的特征。本文在此对另三类曲调上较有特征的歌调做简要归纳。

(一)以衬词命名的

罗尼调:一般以唱名的do re sol 为骨架音,由低往高(四度或五度)舒缓、自由的唱出衬词“罗尼”。是

一个语调亲切悠扬、具有代表性的引句性质的、流行的歌调,流行广,应用于演唱多种内容。如谱例1。谱例1:罗尼调核心旋律①本文谱例均来自《三千首》的简谱。

喂加罗调:一般在句尾的终止音后,出现一个补充性衬句,以唱名mi do re do re la sol sol 唱出“喂加罗加罗喂加罗”的衬词。这种歌调主要流行在陵水、保亭一带。如谱例2。

谱例2:喂加罗调核心旋律

思亲调:一般在开始处,常以高音的mi re re 唱出“四亲喂”的衬词。主要流行于琼中一带,多用于初恋探亲或思念亲友的情歌、故事歌。如谱例3。

谱例3:四亲调核心旋律

诶诶调:开头常以mi la sol 唱出“诶诶”衬词,以la sol 作为结束音。曲调多高亢,在山歌中常用,主要流传在琼中、保亭一带,如谱例4。

谱例4:诶诶调核心旋律

少中娃调:往往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以sol sol do 唱出“少中娃”的衬词。曲调明快、活泼多用于欢快的情歌、生活歌,流行于昌江自治县一带。如谱例5。

谱例5:少中娃调核心旋律

滚龙调:常在开头以do re mi do mi re 唱出“滚龙滚龙”的衬词。曲调轻快活泼,常用于风趣的生活歌中,流传于乐东、东方、昌江一带的乡村地区。如谱例6。

谱例6:滚龙调核心旋律

杜杜利调:常在歌中以sol do la sol sol 唱出“杜杜利”的衬词。曲调多平和流畅,常用于山歌、情歌中,流传于保亭的黎族村寨。如谱例7。

谱例7:杜杜利调核心旋律

啊哟咳调:往往在开头以sol mi la 唱出“啊哟咳”的衬词。曲调多悠扬起伏。常用在山野、田间、村寨演唱,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如谱例8。

谱例8:啊呦咳调核心旋律

嗯呃调:常在开头、中间、结尾以sol do 或sol re 以四度上行唱出“嗯呃”的衬词。曲调自由舒展,适合于舒服情感,应用广泛。如谱例9。

谱例9:嗯呃调核心旋律

(二)以地域命名的

红毛调:流行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一带的乡村。曲调阴柔沉吟,句末结束以二度、三度尾音下滑,后落入主音la 为其特点,多见于思念、怀旧的情歌中。如谱例10。

谱例10:红毛调《我是本姑娘》旋律片段

水满调:流行于五指山市水满乡一带的黎寨。曲调高亢奔放,适宜户外的情歌、劳动歌的演唱。如谱例11。

谱例11:水满调《心甘情愿吃薯藤》旋律片段

三平调: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三平一带。曲调中有节拍变化、偶有跳跃,常用于山歌中。如谱例12。

谱例12:三平调《看看天已晚》旋律

番阳调:流行于五指山市的番阳一带。曲调平和舒展,有一种俏皮感。多用于情歌的演唱。如谱例13。

谱例13:番阳调《龙眼树下来相会》旋律片段

抱由调: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抱由乡一带。曲调轻快活泼,平铺舒展,常用于探问、叙述的场合。如谱例14。

谱例14:抱由调《求亲对歌》旋律

千家调:流行于乐东自治县千家镇一带。曲调开阔悠扬,多种场合用。如谱例15。

谱例15:千家调《思哥情》旋律片段

什运调:流行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一带。曲调平和阴柔,衬词随意,尾音往往以下滑结束。如谱例16。

谱例16:什运调《人无两世》旋律片段

雅星调:流行于儋州市雅星乡一带。受儋州调声的影响,曲调流畅活泼。如谱例17。

谱例17:雅星调《唱歌不要钱买》旋律片段

(三)以内容命名的

砍山调:大都有一个激昂高亢的引子和一个相应的尾声。常出现在砍山号子和山歌中。如谱例18。谱例18:砍山调《我是单身汉》旋律片段

哭丧调:用于丧葬仪式,常见的是五声徵调式,曲调悲哀低沉,节奏多变,速度徐缓。如谱例19。

谱例19:哭丧调《哭父》旋律片段

求神调:用于祭祀仪式,曲调多为级进,具有口语化。如谱例20。

谱例20:求神调《求神歌》旋律

六、结语

对于民歌的划分、归类,有一定的复杂性。从现实看,不同的划分、归类,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出发,黎族民歌也是如此。文学研究者可能习惯用题材的划分,音乐研究者也许喜欢体裁划分,民歌演唱者和收集整理者还可能以方言、歌调等标准来划分。对于黎族民歌如何更好地划分,有学者曾呼吁借鉴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3],不过对于民歌整理而言,体裁划分的可行性、现实性、必要性等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以上只是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基础,对黎族民歌分类特征的归纳分析。就笔者的调查了解看,《三千首》的划分归类在黎族地区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可以使普通人对大量的黎族民歌有一个全面的概貌性了解。其遗憾之处是缺乏音乐形态特征方面的整理和归纳,这有待我们音乐工作者进一步补充完善。

[1]符桂花.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M].海口:海南出版社出版,2008.

[2]林日举,黄玉琴,李琼兴.海南民族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21 -23.

[3]刘厚宇.黎族民歌分类探微[J].新东方,2010(5):32 -36.

猜你喜欢
曲谱号子黎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曲谱
赵倩作品赏析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唱起号子走汉江
夏日之恋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