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表食物词中浓缩的俄罗斯文化管窥

2013-08-28 09:48王知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馅饼谚语俄语

王知孜

(琼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反映了文化的变迁,反之,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着语言的内容。任何一门语言都与它所依托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如果不了解其文化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工具。在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必须重视“文化导入”,从而才能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收获到保存在语言之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饮食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说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要。俄罗斯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而这种独特性在相关的俄语词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

由于饮食文化独特的民族性,从跨文化交际词汇空缺的角度来说,某语言中与饮食相关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大多没有完全等值的对应词,多属空缺现象;而从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对比的角度来说,这类词汇中某些词语虽有对译词,但词的来源、构词方式、词的引申义和能否组成熟语以及组成的熟语往往都很不相同,其深层,则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俄汉两语间也不例外。

俄语中与饮食相关的词语众多,因此,在该语义组的选词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词汇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活跃性原则。根据В.И. Даль 的谚语和俗语词典《Пословицы и поговорки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整理得到,在俄罗斯民谚中最常提到的此类词语有хлеб、пирог、блин、каша、уха、кисель 等,而以上列举的所有词汇都位列于古罗斯著名的语言学家、民族学家И.И. Срезневский 收录的俄罗斯传统食品名称之中,属俄语词汇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另据Л.Н. Засорина 主编的俄语频率词典《Частотн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显示,使用频率最高的此类词语分别是:чай(224)、хлеб(184)、каша(25)、щи(18)、борщ(18)、колбаса(17)、пирог(16)、пряник (13)、суп (12)等。除此之外,我们又选取20 名俄罗斯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项目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俄餐食品词汇,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俄语饮食词汇,以及最能引起联想意义的俄语饮食词汇等。综合上述资料,本文选取了俄语词汇语义组中具有代表意义的каша、хлеб、пирог、блин 和щи 五个词。尽管,这些词不能概括出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全部特点,但却具体展现了俄罗斯人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更相对集中地表现了他们受本民族文化传统浸润的饮食观念以及其中更为深广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

一、视“粥”为生命之源

“Каша”虽可对译为“粥”,而且两语都是同类食品的名称,但它们所用的原料很不相同,更遑论词语的搭配、引申用法和文化背景了。Каша 是俄罗斯民族自古就有的食物。“Каша”也是俄语中最古老的词语之一,在俄罗斯文化中它是财富的象征。民间有这样一则谚语:“Каша—матушка наша,а хлебец ржаной—отец наш родной”足以说明“粥”和“面包”在俄罗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俄语详解词典《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中的解释каша 是一种把谷粒放在水或牛奶中煮制而成的食物。俄罗斯人通常都是早餐的时候喝粥,粥的种类多种多样。他们在煮粥的时候,一般都喜欢加入牛奶或黄油,这也是俄式粥的特点,“Без масла каша не вкусна”,“Заварил кашу,так не жалей масла”。在古罗斯时期,人们认为粥里的黄油加得越多越好,“кашу (каши)маслом не испортишь”(黄油不会把粥给毁了)这则谚语可以理解为“好不厌多”、“好的东西多多益善”。

除此之外,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词汇的语义及文化特点,还包括词语搭配等方面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特点。Каша 是俄餐中的重要食物,因此在跟动词搭配的时候,俄语里说“есть кашу”,而不说“喝粥”。俄罗斯处于温带和寒温带,旱地广袤,因此农作物以麦类为主,而且种类繁多。俄罗斯人在很早的时期就开始种植黑麦、燕麦、小麦、大麦、黍和荞麦,作为他们的主要粮食,因此在俄语中“каша”经常跟各种谷物,尤其是麦类对应的形容词一起搭配,表示粥的种类,比如:овсяная,гречневая,ячменная,пшенная,ржаная,манная 等。

古俄时代,每逢节日或有人出生、死亡之时,人们都要喝粥,甚至最早的婚宴中,粥是主要的食物,人们更是把婚宴称为“каша”(“каша”作为陈旧词用来表达此义)。有时也把洗礼宴称为“каша”,与之对应,“звать на кашу”用来表示“邀请……参加(家庭)庆典”。那时候,粥还是谈判桌上的必尝品,准备跟对手和谈时,要先喝一碗粥,以示和解,否则谈判无效。正因为如此,在俄语中用“каши не сваришь с кем”(不能跟某人煮粥)来表示“(和某人)很难商量妥”。

如今,粥仍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小的时候吃牛奶煮的碎麦米粥,成年人喜欢吃荞麦粥,俗语“Мало каши ел (съел)”(粥喝得太少了)用来形容一个人太年轻、体力不够、经验不足,甚至在记念逝者的葬后宴(поминки)上要吃кутья(一种麦米粥)。“粥”真是作为传统食品陪伴俄罗斯人的一生。

二、以“面包”为天

提到俄罗斯饮食,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面包。的确,хлеб 作为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Хлеб—всему голова”,“Хлеб да вода—богатырская еда”,俄语中用“хлеб насущный”来表示生活必需品。俄罗斯人对面包怀有强烈的情感,特别是黑面包。对于他们来说,吃饭的时候,餐桌上没有面包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Худ обед,когда хлеба нет”,“Без соли,без хлеба—половина обеда”,“Хлеб на стол,так и стол престол;а хлеба ни куска—и стол доска”。在古罗斯时期,切面包要由家里最受尊重的成员来完成。可以说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面包不仅仅是普通的食品种类,更是食物的代名词,甚至是道德的标准,是俄罗斯民族辛勤劳动和生活富足的象征。它是劳动人民付出辛苦得到的劳动结晶,所以说“Лежа хлеб не добудешь”,“Ретивый с хлебом смеется,а ленивый без хлеба плачет”。俄语中还有许许多多俗语和谚语都带有“хлеб”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人的思维特点,如:“За хлебом все добро”,“Без хлеба и без каши ни во что и труды наши”,“Без соли не вкусно,а без хлеба не сытно”,“Не шуба греет,а хлеб”,“На хлеб да на детей недолго посердишься”……这些民谚都可以说明俄罗斯人民对面包无比的敬意和喜爱。可见“хлеб”一词除它的基本词义外,还携带了大量的文化附加意义,这是汉语中的“面包”完全不具备的。

俄罗斯的面包种类繁多,常跟“хлеб”搭配的形容词中有一类主要就是用来表示不同种原料的面包,如:пшеничный хлеб(белый хлеб),ржаный хлеб(черный хлеб)。此外,俄语中还有不少独立的、异根的词用来表示样式、原料各异的面包,如:каравай,батон,калач,булка,буханка,крендель,плюшка,сайка,сдоба 等,而在汉语中只能用同根复合词甚至词组来对应。古时候,“калач”这种白面包百姓们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所以就有了这样一则谚语:“Калач приестся,а хлеб никогда”,калач 更被视为富裕生活的象征。

“Хлебушко—калачу дедушка”,还应特别注意俄语中的“хлебушко”一词。有研究人员认为,“-ушк-”这个后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般的表爱意义,还表达出混合了怜惜与喜爱的特别情感[2][3])。也就是说,“хлебушко”一词的存在说明,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面包不仅仅是食品,它还可以引起人们别样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客体往往只有亲人和喜爱的人。

在俄罗斯文化中,面包是友谊的象征,也是好客、赞扬和奖赏的标志。在俄语中有很多成语和固定词组中含有“хлеб”一词。古往今来,用面包和盐(хлеб -соль)来迎接客人是俄罗斯人最友好亲切的待客方式,“Без соли,без хлеба,худая беседа”,这也是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以表示自己的善良和慷慨。对正在吃东西的人,可以说一句“хлеб да соль”表示“祝好胃口”。因此,俄语中用“хлебосольство”这个复合词(形容词是хлебосольный)表示“好客”、“慷慨款待”。普希金在他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了这种迎接亲朋、贵客的古老传统:

Родне,прибывшей издалеча,

Повсюду ласковая встреча,

И восклицанья,и хлеб-соль.

(亲朋远方来,处处温情迎,面包佐以盐,笑语亦喧腾。)

正因为这种传统,俄语中用“вместе хлеб-соль есть с кем”(跟某人一起吃面包和盐)来表示“与……过从甚密”,用“хлеб-соль водить с кем”来表示“与……交好”、“与……常常来往”。Хлебосольный дом指的是“好客的家庭”,而хлебосольный хозяин 是对懂待客之道的主人最大的赞扬。

面包虽非俄罗斯人的发明,但早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主食,而由于地理、气候和传统等因素,汉族人迄今也没把面包当成主食,这是造成本节所说两语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三、“馅饼”使蓬荜生辉

俄罗斯人很早就掌握了面食制作技术,他们在许多亚欧民族之前发现了发酵面团制作的秘密,所以,在俄罗斯民族的饮食中有大量的烘烤食品,比如,各种形式的烤饼、馅饼和面包制品。这类食品大多数为酵母发酵类的面食。在俄罗斯饮食中未经过发酵的面食所占比重较小。[4]形式上丰富多样的“馅饼”也是俄罗斯饮食的一大特色,特别是馅常用蘑菇、圆白菜、奶渣、鱼、肉、蛋、浆果和果酱等制成。谚语“В пирог все завернешь”(馅饼里什么都有)表示“内容非常丰富”,用“Ни с чем пирог”(什么都不加的馅饼)或“Пирог без начинки”(没有馅的饼)来形容“没有用的人”“胸无点墨的人”。Пирог 在俄罗斯饮食文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更有这样一则谚语“Некрасна изба углами,а красна пирогами”(使屋子好看的不是角落,而是馅饼),以此来说明主人的持家能力[5]。在俄罗斯,它是节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比如,命名日的时候,就有吃“馅饼”的传统,“Без блина не масленица,без пирога не именинник”(没有薄饼不算谢肉节,没有馅饼不成命名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也会烤制馅饼,但因为制作工序相对复杂,它成了节日和宴会中的必备之品,也算是一种奢侈食品的代表。因此,在俄罗斯一些民谚中常能见到用“хлеб”指代“家常菜”,而用“пирог”指代“节日大餐”。比如,“Лучше хлеб с водой,чем пирог с бедой”(宁吃面包加白水,不要馅饼伴苦痛)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宁喝开心粥,不吃皱眉饭”;“Ешь пирог с грибами,а язык держи за зубами”(吃了蘑菇饼,就嘴巴紧点儿),可译为“吃人嘴短”;“Ешь пироги,хлеб береги”(吃馅饼的时候,也要爱惜面包)可译为“饮水思源”、“富不忘本”;“Кому пироги да пышки,а кому синяки да шишки”(有人馅饼加甜包,有人青瘀带肿包)可译为“有人吃甜头,有人吃苦头”;“поживиться от общего пирога”的大意是“占大伙的便宜”。

可见,“пирог”跟它的汉语对译词“馅饼”也不是完全等值物,甚至有些人把它译为“(烤)包子”。其实,从在民族饮食中的地位和丰富的引申、俗谚用法上看,“пирог”倒有点像中国北方的饺子。汉语中“饺子”组成的俗语虽不多,但也不乏,如“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等。

四、“薄饼”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Блин 也是俄餐中最古老的食品之一,早在九世纪之前的多神教时期,它就已经作为节日食品而普遍存在,是比хлеб 还要古老的一种传统食品。根据详解词典中的解释,блин 是一种用稀面糊做原料,在平底锅中煎成的薄饼。按照блин 的配料,它是将面粉、牛奶、鸡蛋、黄油加入糖、盐、酵母等原料调成稀浆烙成的。因此,在刚开始煎的过程中很难把握,第一张饼往往都做不好,变成了一团面疙瘩,所以就有:“Первый блин комом”(第一张薄饼烙成团)这一说法,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6]。俄罗斯人喜欢блин这种传统食品,“Где блины,тут и мы;где с маслом каша — тут и место наше”。在吃“薄饼”时,常常会配上酸奶油、黄油、果酱等一起食用,也可以在饼中卷入肉、鱼子酱、白菜、蘑菇、奶渣等食物。可以说,做法类似我国北方的煎饼,而吃法类似于春饼。俄罗斯当地有一类叫“Блинные”的餐厅非常普及,属于快餐性质,在那里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блины。根据блин 的一些特点,可以看出,它也是一种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民族食品。

从前,блин 既是一种日常食物,又是婚礼、产妇生产时以及葬后宴上的必备之品。Блин 是俄餐中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万能食品。这一特性是由блин 的形状赋予它的,因为它是圆形的,象征着代表生命之源的太阳。俄罗斯作家А.И. Куприн 在他的长篇小说《Юнкера》中大段抒写блин与太 阳 的 关 系:“Блин кругл,как настоящее щедрое солнце. Блин красен и горяч,как горячее всепрогревающее солнце, блин полит растительным маслом—это воспоминание о жертвах,приносимых могущественным каменным идолам. Блин—символ солнца,красных дней,хороших урожаев,ладных браков и здоровых детей......”。“Без блинов не масленица,а без пирогов не праздник”,俄罗斯直至今日还保留着的跟блин 有关的传统之一,就是在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的时候要吃“薄饼”,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在大斋戒之前的整整八天时间里,所有的俄罗斯家庭都要烙“薄饼”,因为谢肉节又叫送冬节(Проводы зимы),人们即将告别寒冷的冬日,迎来春天。блин 是太阳的象征,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日子的期盼。

五、“菜汤”是汤中之首

在俄餐中,正餐的第一道菜就是汤。汤的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щи,最开始щи 是素汤(вегетарианские),一般用圆白菜和蘑菇做成,后来出现了加肉和鱼的荤汤(скоромные)。“Щи да каша—пища наша”,“Щи да каша—мать наша”,“Щи — добрые люди”,“Щи всему голова”这些谚语足以说明щи 在俄罗斯传统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即使是现在,人们也很少把“щи”笼统称为“суп”(汤)。如果不了解俄罗斯文化中的这部分内容,就很难从字面上理解зеленые щи,кислые щи,пустые щи,богатые щи 等词汇搭配的真正含义。除了зеленые щи 是用一种酸模菜做成的汤,其他各种“菜汤”都要用到圆白菜(即甘蓝,各地异称有“大头菜”、“椰子菜”、“包菜”等),“Без капусты щи не густы”,比如:кислые щи 是由圆白菜腌制的酸菜而制成,而且щи 里通常都会加猪肉,也可以加牛肉或羊肉,甚至是鱼,这类汤叫做“богатые щи”,加肉的菜汤在“Ешь щи с мясом,а нет,так хлеб с квасом”这则谚语中提到;而不带肉的щи 就叫做“пустые щи”。除此以外,щи 一般要配酸奶油一起吃。再从这道汤的做法来看,它跟汉语中的(白)菜汤也是大相径庭的。

在汤类中,щи 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在公元九世纪,圆白菜从拜占庭引进到古罗斯之后,щи就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的传统食品。千百年来俄罗斯人民对它的情感都没有改变,“Добрая жена да жирные щи — другого добра не ищи”,即使是在异国他乡俄罗斯人也会想念щи 的味道,会利用各种原料来制作щи。这种现象反映在民谚中:“А где щи,тут и нас ищи”,“Где щи да каша,там и место наше”。可以邀请客人来喝(白)菜汤,“Гостю щей не жалей,а погуще лей”(宴客就不要舍不得菜汤,倒的浓一些),因此,它也成为了好客的标志。

顺便提一下,俄语中关于“汤”的词有好几个,而且都是异根的,而汉语只有“汤”、“羹”两个异根词,后者又少用,其文化原因就不需多言了。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然后才谈得上从事各项事业,谈得上发展。饮食决定于一个民族的地理(含气候)、历史(含对外关系)、经济、科技、礼仪、节俗;而语言中的饮食词语,则是以上诸元素的折射。饮食文化对语言亦有着深刻的影响。语言文化方面的俄汉之比较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更反映出他们对相似事物不同认识的特点。如本文所言,中俄两国的饮食特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人民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外语学习和研究中,强调词汇携带的超语言信息,重视文化的导入是真正学会一门外语,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则注意说清源流,不遗锱铢;在翻译时则要恰切传意。这对促进国家间、民族间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Ван Чжицзы. Национально-культур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й группы наименований блюд русской кухни в аспекте обучения РКИ (на фоне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J]// Известия РГПУ.Аспирантские тетради:№1(18):Научный журнал.СПб,октябрь 2006.с.117-120.

[2] Зиновьева Е. И.. 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описания лексики в аспект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M]. СПб,2003:69.

[3]Вежбицкая А. Язык. Культура. Познание[M]. М.,1997:131.

[4]Костомаров Н.И. Очерк домашней жизни и нравов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в XVI и XVII столетиях[M]. М.,1992:180.

[5]王英佳.从俄语成语、谚语看俄罗斯的饮食文化[J].中国俄语教学,1994(3):40 -42.

[6]李菊.一些饮食成语反映的俄罗斯民族文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28 -31.

猜你喜欢
馅饼谚语俄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晟势”掉馅饼 你敢接吗?
说说谚语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