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藏医专业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9-01 08:57黄俊福王军元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外科学藏医西医

黄俊福,王军元

(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甘南州卫生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西医外科学是藏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机构对藏医专业学生西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藏西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必然趋势,藏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多年的藏医班西医外科学教学中体会到,学生汉语文化水平的个体差异决定其对西医外科学理论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明显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易使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效果不好而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将PBL教学法引入藏医专业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2008级本科生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1人为实验组,2班51人为对照组。两班学生均为高考统招生,入校时随机分为两个平行班。对两组学生西医外科学基础课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学生西医基础课成绩为63.08分,对照组为62.81分(P>0.05)。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和西医外科学基础课成绩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 实验组教学过程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要与西医外科学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有效结合临床实际。将学生每6~7人分为一组,采取异质分组法,即以入学成绩、西医外科学基础课成绩和兴趣爱好情况将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设一名小组长。教师每次授课前约1周发放预先设计的情景问题和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课余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各小组组织讨论后形成本组意见,在总结课上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指导教师适时评述,最后总结和评价本次课教学效果。

1.2.2 对照组教学过程 以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布置预习”等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3 评价

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闭卷考试方式,并对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了解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 结果和分析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西医外科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n(%)]

对两组学生同时组织理论考试,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t=2.95,P< 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n(%)]

从表2可知,实验组学生对调查内容的肯定率为86.27%~92.16%,对照组学生对调查内容的肯定率为25.49%~78.43%。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论是总体上还是各教学环节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西医外科学是藏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具备综合的学习能力才能达到学习目的。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讨论、自评等方式对学习内容在反复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低效学习方法,保证了逻辑思维的有效运用,达到对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课余积极搜集资料,课堂上一改以往的死板和沉闷,踊跃发言和探讨问题,学习气氛浓厚。同时,实验组学生也克服了汉语基础相对差的自卑心理,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学习的新理念,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跟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医学高等教育更不例外,学生无论在校学习还是进入临床实践,必须具备先进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才能适应知识更新和工作创新的需要。PBL教学法顺应这一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为藏医专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当前,各级藏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对藏医专业学生的西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藏医专业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式是践行终身学习观的基础,是未来拥有扎实的藏西医理论功底和临床操作技能的保障。

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符合主体性教育要求。主体性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其主体人格,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2]。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在主体性教育的指导下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学生以西医外科学临床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自觉地查阅文献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自觉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随着学习中病例问题的解决和反思,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而且使学生能将基本理论熟练应用于真实的情景问题的解决中,真正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P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藏医专业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取异质分组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每位学生踊跃参与小组讨论、相互提问、互相答疑,并且教师适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和锻炼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交流、共同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

PBL教学法在藏医专业西医外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基本达到了强化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拓展优势领域的教学目的,是可行和有效的。但仍有待进一步总结和积累经验,以期在藏医专业的其他西医学科中进行尝试和应用,从而达到缩小个体间的学习差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1]高修卫,于淼,李天娇,等.医学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创造氛围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94-95.

[2]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外科学藏医西医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