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9-01 08:57黄锦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化学教学法

黄锦玉

(江门市新会区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江门 529100)

引导探究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仅重视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问题的推动下、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1]。笔者于2011年9—12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本校2011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引导探究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1级中专护理专业1133班26人,1134班26人,其中女生49人,男生3人,年龄15~17岁,两班的基础课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化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均相同。在教学中将1133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113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

1.2.2 实验组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问题。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提出化学问题(即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例如,在“盐的水解”一节教学中,首先设计问题:①根据上一节学过的知识,思考测定溶液酸碱性的简便方法,并简述实验的操作过程;②用简便的实验方法,分别测出NaCl、NH4Cl、CH3COONa 3种盐溶液显什么性质(酸性、碱性或中性);③根据实验结果,思考3种盐溶液的pH值为什么不同。通过上述问题和实验事实,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得出初步探究的方向和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3)组织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同一班级学生根据学习程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小组也可能获得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进程进行学习。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丰富自我,寻找规律,解决问题[2]。

(4)归纳总结。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本小组发言,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反思与改进,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 设计含有8个问题的调查表,在学期末对实验组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份,有效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2 理论考核 两组学生参加期末理论考试,试题从教务处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密封,流水作业阅卷。

1.3.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学生对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n(%)]

由表1可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引导探究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思考和归纳推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能力及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实验组 26 87.58±3.26对照组 26 75.32±3.72组别 人数 理论考试成绩 t值 P 5.6 <0.05

由表2可知,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引导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引导探究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设置思维起点),然后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跟踪,并随时给予点拨和调整(规范思维操作),最后逼近“再创造”的目标(突破思维障碍),然后再循环进入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很显然,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学生的思维密度和强度加大,思维过程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具有很强的“似真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引导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引导探究教学法通过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使学生接触和运用了前人经过大量科学实践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这比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授各种科学方法的内涵更容易使学生内化成自觉行为。引导探究教学法将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引入课堂,给学生传授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3.3 引导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

实施引导探究教学必然涉及一些化学史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科学创造与发明实例,学生必然从中受到启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引导探究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研究与实践,抽象概括化学知识,这对训练学生的心理品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很有益处。

3.4 引导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个体独立完成,因此,合作意识、群体意识是现代人必要的品质。在探究活动中,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协作、交流、表达贯穿活动各环节,通过探究过程的讨论与交流,以及书写探究报告等形式,可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氛围,培养乐于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队精神,这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引导探究教学法能把化学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在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得到发展,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满足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的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卓月琴.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0(2):18-21.

[3]郑如颖.中职学校实施化学课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0(5):59-60.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化学教学法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斯诗私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