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方法探讨

2013-09-05 03:46杨萍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麻药利多卡因硬膜外

杨萍莉

(嵩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嵩山 471000)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剖宫产最常用的麻醉方式,虽然该麻醉方式的安全性较高、可控性较强,但是亦有一定的缺点,如起效速度缓慢,术中镇痛效果不佳,由于局麻药用量过大易导致不良反应等[1]。诸多研究表明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2]。本研究即旨在探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1012年4月,在嵩县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剖宫产手术的2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手术的手术指征。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服从本研究相关安排。排除标准:①对利多卡因或芬太尼过敏的产妇。②合并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组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律失常疾病的产妇。③合并休克、血压过低的产妇。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产妇。⑤合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产妇。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产妇接受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856,规格为10 ml:0.2 g)复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国药准字 H20003688,规格为 10 ml:500 μg)硬膜外麻醉,具体方法如下:在产妇L2~3腰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监测产妇的呼吸、血压、心电图、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麻醉前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500 ml,麻醉药物首剂量为4 ml利多卡因+1 ml芬太尼,维持药物为利多卡因。对照组接受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首剂量4 ml利多卡因,维持药物亦为利多卡因。

1.3 VAS疼痛评分标准 0分表示无痛。0~3分表示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表示尚能忍受的疼痛,但对睡眠有一定的影响。7~10分表示逐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食欲、睡眠受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麻醉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全程局麻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切皮、牵拉腹膜、分娩新生儿、关腹时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2。

表1 阻滞起效时间等指标比较(±s,n=105)

表1 阻滞起效时间等指标比较(±s,n=105)

组别 阻滞起效时间(t/min)阻滞持续时间(t/min)全程局麻药用量(v/ml)观察组3.7 ±0.9 53.4 ±4.2 10.1 ±2.2对照组5.5 ±1.2 37.3 ±3.9 14.5 ±2.9

表2 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s,n=105)

表2 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s,n=105)

组别 切皮 牵拉腹膜 分娩新生儿 关腹观察组0000 0.3 ±0.9 0.7 ±1.1 0.9 ±1.3 1.3 ±1.9对照组

2.2 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有5例出现恶心,4例出现呕吐,7例出现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对照组产妇有5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呕吐,6例出现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发挥麻醉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前者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发挥阻断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以及抑制的双向作用,血药浓度低时,利多卡因可使患者镇静、痛阈提高、抑制咳嗽反射等,但是当血药浓度达到5 μg/ml时,患者即表现出中毒症状,出现惊厥等表现[3]。芬太尼则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它具有强效的麻醉学镇痛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发挥麻醉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芬太尼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的冲动传递作用,通过该抑制作用从而发挥麻醉效果[4]。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205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接受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全程局麻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切皮、牵拉腹膜、分娩新生儿、关腹时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其原因主要就是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在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的理想麻醉方式之一。

[1]Mori K,Mizuno J,Nagaoka T,et al.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a parturient with myotonic dystrophy[J].Masui,2010 ,59(8):1 000-1 003.

[2]Kocum A,Sener M,Calskan E,et 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mitral stenosis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0 ,24(6):1 022-1 023.

[3]El-Tahan MR,Warda OM,Diab DG,et al.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i.v.lidocaine on hemodynamic and hormonal responses for cesarean section[J].J Anesth,2009,23(2):215-221.

[4]Karaman S,Günüsen I,Uyar M,et al.The effects of morphine and fentany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dded to intrathecal bupivacaine in spin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J].Agri,2011 ,23(2):57-63.

猜你喜欢
麻药利多卡因硬膜外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脱单
麻药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