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65例分析

2013-09-20 06:16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双下肢造影剂

陈 标

(南京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 南京 210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1]。我院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了解全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接受3D CE-MRA检查的65例患者。男30例,占46%,女35例,占54%。年龄23~89岁,其中60岁及以上55例,占85%;60岁以下10例,占15%。既往有糖尿病史45例,占69%;下肢怕冷疼痛者20例,占31%;双下肢动脉硬化者38例,占58.5%;股动脉局部闭塞者7例,占11%;腓动脉狭窄闭塞者8例,占12%;双下肢动脉未见异常者7例,占11%;胫前动脉下段节段性狭窄者5例,占7.5%。

1.2 检查方法 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扫描序列为M3D/TOF/FSPGRE/25 EC:1/1 62.5 kHZ 288×160/0.69NEX Body Coil by GE正交线圈,扫描参数:FOV:46×41.4 EC:1/1 TE=1.6 TR=4.9。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30 ml,注上肢浅静脉注射。扫描方法:先行常规定位扫描,采用Body Coil线圈,患者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垫高,使其与腹部在同一水平线,固定患者。双上肢置于头上,激光定位在脐部,启动M3D/TOF序列动态扫描。先行第一个动态平扫顺序为腹部、大腿、小腿所采集图像作为蒙片,用于减影,然后按提示进入下一扫描状态,扫描仪自动移床进入采集基线;注射造影剂(GD-DTPA)30 ml,先以速率1.5 ml/s注射85%的造影剂后,再以速率0.5 ml/s的速度注射剩余15%的造影剂,最后以0.5%ml/s速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第二个动态开始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18~22 s,同样分三段由腹部连续追踪扫描至小腿。第三个动态为静脉期扫描,在动脉期扫描完毕后,由小腿连续追踪扫描至腹部。总采集时间为3'12”。

1.3 图像后处理 将注射造影剂后扫描所得图像分别与蒙片减影,得到血管显示为主的图像,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进行重组,得到血管的重建3D CE-MRA全下肢血管树图像全貌[2](图1)。

2 结果

59例图像显示清晰、直观、完整,显示体部及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6例扫描时间掌握不佳血管影像显示较差。清晰显影的59例图像中7例正常,双下肢动脉硬化30例,股动脉局部闭塞7例,腓动脉狭窄闭塞8例,胫前动脉下段节段性狭窄5例(图2),静脉血栓2例。其中10例与手术所见一致。

图1 下肢血管全貌

图2 节段性动脉狭窄

3 讨论

3D CE-MRA是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扫描范围广,可连续完整显示从腹部至足端的血管三维图像,特别适用于下肢长段血管成像和常规造影难以显示的血管性疾病。如节段性动脉狭窄或闭塞[3]、下肢血管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血栓等。与DSA相比,3D CE-MRA属于无创检查,无放射性危害,可以避免穿刺带来的多种并发症。而DSA受视野限制,常需多次注入大量造影剂,可重复性差[4]。与CTA比较,两者成像效果与诊断价值相似,3D CEMRA虽然空间分辨率低一些,但可以达到诊断要求,所用造影剂过敏机率远低于CTA[5]。

3D CE-MRA能够全程显示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及小腿动脉影像。还可以在静脉时像上显示相应的静脉像,以及其侧支循环血管影像,对血管狭窄的评价更客观,诊断的准确性更高。检查中应注意:①造影剂的应用:一般先以1.5 ml/s注射20 ml,再以0.5 ml/s注射10 ml。然后用0.5 ml/s 20 ml生理盐水冲管。②扫描时间的掌握:一种是小剂量测试法,通过计算造影剂到达靶位置的峰值时间来确定扫描时间。另一种是透视触发法,实时观察造影剂到达一定部位后开始扫描。前者比较准确,但耗时;后者更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本组中就有6例实时观察没有掌握好,使得血管影像显示较差。③扫描参数选择的一致性:采用动态间断扫描(注药前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其扫描参数必须完全一致。④患者体位:要将胸部、腹部、双下肢置于同一水平位置,尽量保持各段血管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激光定位线位于脐部。⑤图像后处理:将所得到图像与蒙片减影后,再用MIP任意方向的重建得到3D CE-MRA全下肢血管树图像全貌,并可结合MPR和VR图像进行分析,以减少误差。

总之,3D CE-MR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检查技术,具有无创性、无对比剂毒性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1] Laissy Jp,Trilland H,Douek P.MR Aniography;Noninvasive Vascular Imaging of the Abdomen[J].Abdomen Imaging,2002,27(5):488-506.

[2] 翁小琳,李晓兵,许建铭.手动移床磁共振下肢动脉3D CE MRA技术及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24(12):12-14.

[3] 王悦.磁共振血管动态增强三维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96-1497.

[4] 王建红,郭富强,张天,等.686例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69-72.

[5] 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等.双源CT头颈部CTA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55-58.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双下肢造影剂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